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三十八章 钢-弩(2/2)

太子看得明白,其实最困难的事情,都已经过去了。

何夕造出的新式武器,在其他方面或许不行。

但是都有一个特点。

那就是方便生产。

特别方便生产。

剩下的组织生产,并不需要何夕主持了。

很多人都会做。

毕竟大明王朝之前,组织数十万计的武器生产,并不是没有人手。

将何夕的弟子安排在这上面,意思不是他太子要抢功。

真正原因是来自皇帝。

何夕大吃一惊,他根本没有教葛天工任何事情。

仅仅是挂了一个师徒名分而已。

太子就顺手给了一个七品官。

这也太过了,何夕说道:“殿下,葛天工年纪尚轻,什么也不会。

怎么能委以重任?”

太子微微一笑,说道:“怎么不能?

他是你弟子,见了孤,也要叫一声师伯的。

孤岂能不给见面礼,区区七品大使。

又算得了什么?

什么不会,只要实心办事,下情上秉,不要让宵小们给欺瞒了就行了。”

何夕还能说什么,只能躬身行礼,说道:“谢过太子殿下。”

------ 乾清宫之中。

两副甲胄撑在木头架子上,朱元璋细细看了,用指头弹了几下,然后反手拔出身边的宝剑,一个标准的刺击动作。

“叮”

的一声脆响,钢甲上什么也没有变化。

朱元璋还剑回鞘,又看看了,桌子上的钢-弩,不用上弦器,徒手开弓,虽然比不上傅友德拉满了,但也拉了八成。

面不改色,心不跳,就好像拨弄琴弦一般。

何夕在下面看了,如果不是他当初让身边的人一一尝试过了。

此刻万万不敢相信。

朱元璋五十多岁的人了。

武力值其实并不弱。

只是身在宫中,多少年没有显露身手。

当年最开始的时候,朱元璋还被成为朱公子的时候,也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主。

朱元璋说道:“何夕,你做得不错。

只是有一件事情,俺不明白。

你在军器局也没有做什么。

这些发明,大多是工匠自己造出来的。

但是在此之前,为什么造不出来?

你说的科技体现在什么上面?”

这也是朱元璋迷糊的地方。

他看了何夕出去之后,几乎所有言行的记录。

何夕做的事情其实并不多,为什么一下子有这么多改变?

何夕沉吟片刻,说道:“陛下,有一句叫:‘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其实很多事情上,真理很简单。

因为天地之间,大道至简。

只要弄不明白的人,才会将事情搞得很复杂。

臣提点工匠最关键的是,炼钢的原理。

至于下面不过,是材料进步对技术的影响而已。”

“很多技术本来就有的。

很多地方都有应用,之所以不能打造这种新甲胄,不是因为工匠们才能不足,而是没有原材料。

只有足够的钢材。

因为钢材的特性比生铁好上太多了。

才有而今的应有。”

“材料是一切技术的基础。

没有材料学的发展。

一切科举都是虚妄。”

“臣只不过改善炼钢法,剩下的不过是顺势而为之。”

这些话,很多都是何夕这一次实践之中的感叹。

在此之前,他知道材料的重要。

但万万没有想到重要这种地步。

钢不能大规模生产。

很多技术根本不可能用。

各种炼钢方法之中,都需要工匠用锤子敲打。

虽然次数减少了。

但是形成思维惯性,这种大规模水力锻压就很难出现。

朱元璋沉默了一会儿,说道:“这就是你之前一定要推广大规模炼钢的原因吗?”

何夕说道:“陛下明见万里。

臣就是这个意思。”

朱元璋说道:“不错。

朕本来信了你的话,只有一件事情,或许应该让你知道,朕派人查了浙江布政使郭桓,发现此人办事得力,清廉自守,绝非贪渎之臣。

你怎么说?”

“什么?”

何夕脸色顿时变了。

说道:“这不可能。”

wap.

/91/91296/20079907.

html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