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三十四章 工匠的积极性(2/2)

何夕其实不理解这些改进的意义,甚至不太理解这种高炉的技术要领。

只是提出了提携纲领的原理,然后激励了工匠们的积极性。

可以说对中国几千年炼钢技术的整合。

就达到这样的效果。

何夕没有关注正在添加物料的工匠。

而是看着凝固下来的一根根钢锭。

太子没有亲自上手去查看。

而是微微一动。

身边一个侍卫上前,用两块还有余温的钢锭,相互敲击,听听声响。

随即脸色微变。

又将钢锭放在一处土台之上。

一腿微微上前,一腿形成弓步。

手按刀上。

身形微微下蹲。

似乎有一股力量从脚底迸射出来,伧啷一声,腰刀出鞘,一刀斩下。

先听“崩”

的一声,随即又听见不住的“嗡嗡”

之声。

前者是长刀崩断之声,后者是崩断的长刀刀柄一段,好像余力不消,在不住地颤动。

拔刀的侍卫,虎口已经崩开了,鲜血流了下来。

太子这才上前,看着钢锭,只有一道浅浅的痕迹。

用手一摸,似乎看不见了。

但是细细抚摸,还是能感觉到的。

太子说道:“好钢。

真是好钢。”

太子很清楚他贴身侍卫是什么装备的。

太子贴身侍卫都军中将领之后,每一个人的甲胄与兵刃都是最好的。

特别是手中的兵刃。

都是上好百炼钢,是最极品的兵器。

军中也不多,也不过是他与父皇,与军中大将亲卫才用,全国上下,估计也就一万多柄。

不敢是斩铁如泥,但也应该斩入钢锭几分。

最少崩出个缺口,而不是直接崩断。

可见这钢锭的质量。

何夕轻轻一笑,说道:“太子殿下,这才是初步成果。

如果再过几日,还有更精妙的东西让太子看。”

太子说道:“可是,你的新式甲胄与水锤?”

何夕微微一愣,说道:“太子知道了。”

太子说道:“父皇很关心你,你在这里做的事情。

父皇每天都让人汇报。

其实我今天过来,也是有事的。”

朱元璋的关心,在太子看来,是对何夕的宠信。

大明的臣子,有不知道多少人。

不期盼这种待遇。

而何夕却感觉一丝丝苦涩。

不过,他已经有心理准备了。

何夕压下心中的苦涩,说道:“太子有何吩咐。”

太子说道:“你的新式铠甲需要几日完成,还有,有没有把握?”

何夕说道:“一切顺利,下一炉钢水出来就可以了。

如果不顺利,也是这三五日之间了。”

太子说道:“何弟,你可知道我这一段时间在忙什么?”

何夕说道:“太子刚刚说过,是南征之事。”

太子说道:“南征之事,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以颍川侯为帅,西平侯为副帅,总四川,湖广之军。

京营一部,总计三十万之众。

其中精锐大抵有十万众。

这几日军令已出,奔赴西南各地。

而颍川侯出京,也就是这几日了。

父皇想让颍川侯临行之前,看看,你的新甲胄。

你可知道其中深意。”

太子转过身来,将手中的钢锭扔在一边。

目光炯炯地看着何夕。

何夕心中一愣,琢磨了一会儿,说道:“臣揣测出几分。

只是不敢妄言。”

太子一挥手,身边的人立即退后几十步。

太子说道:“对别人这些话,自然不能说,但是何弟是自己人。

父皇如此看重你,有些话。

我这个做兄长的也要给你说说。

父皇为开国之君,雄威震已天下,天下臣民漠不臣服,并没有君臣相疑,更不会忌惮颍川侯,哼,颍川侯用兵固然不错,但能比得上父皇西破陈友谅,东平张士诚之功?”

“不过,人心莫测,想要君臣两全。

不仅仅要父皇秉承宽宏之心,也要臣工知朝廷之能。

不该想的事情不要想,即便有了不该想的心思,也应该知道,他做不到。”

wap.

/91/91296/20079903.

html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