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 工匠的积极性(1/2)

第三十四章 工匠的积极性 赏一人,则三军奋勇,必赏。

诛一人,则三军惊惧,必诛。

何夕无意之间,就遵循了这一道兵法,他对葛家的厚待,就好像商鞅城门立木一般。

彻底俘获了这些工匠的信任。

在何夕酣睡的时候,几乎所有工匠都没有睡着觉。

有些工匠恨不得今日死的是自己。

一个个苦思冥想,想办法在何夕的理论基础上完善炼钢之法。

在同一个时代,所谓绝世天才是很少有的。

但是天才却是很多,不客气地说,这些工匠能被选拔上来,或许比葛工头的实力稍稍差一些。

但决计差不了多少,更多是应该在伯仲之间。

在不同的方面各有所长。

葛工头能想到的,他们也能想到。

更不要说在葛工头的方案上加以完善。

更是各有各的想法。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的会议之上。

何夕第一次看到了几乎所有工匠的踊跃发言。

说实话,何夕对一些细节并不是太了解的。

很多工匠说的何夕也听不是太懂了。

不过,何夕很明白自己是做什么的。

听不懂不要紧,他让葛天工做记录。

然后将所有的意见列出来,然后一条条地讨论,有冲突选其一,没有冲突的合并。

整整讨论了一天。

才算是讨论出两个方案。

就是将葛工头的两个路线给落实了。

并规划了时间表,大概在准备十天之后,能进行第二次实验了。

不要觉得十天很长。

别的不说,从新修建高炉。

即便是从旧高炉之中拆了取耐火砖用来,等高炉完全阴干,也是需要一段时间的。

这已经是最快的了。

其实在这个时候,已经开始炼焦土窑,一直没有停下来。

在囤积焦煤。

何夕也很奇怪这些人的变化,他问葛天工到底出了什么事情。

葛天工说道:“大家都感老师之德,愿意为老师所用?”

何夕不大相信这东西,不过皇帝不差饿兵,于是他大笔一挥,将带来的宝钞全部赏赐给工匠了,参与者人人有份。

随即令徐保儿回宫上报太子。

让太子打钱。

毕竟,在何夕看来,不要说洪武年间,是大明国库最丰盈的一段时间。

即便是大明钱不够,在炼钢项目上也不应该打折扣。

在这个时代,这个项目就相当于新中国的两弹一星。

绝对是战略级别的。

有觉得战略优先级。

所以,他花起钱来一点也没有手软。

于是,本来积极性高涨的工匠,下了一阵金钱雨之后。

更是吃住都在工地上。

进度飞快。

首先,完成的第二条路线,就铁水引入方池之中搅拌。

不过因为工匠们掌握不好火候,前几炉炼出来的还是熟铁。

但是在第三炉之后,就是钢了。

只是质量上不大稳定。

不过,铁甲需要的甲片对钢铁质量要求并不是太高的。

只要是钢就行了。

何夕随即抽调一部分工匠在高炉边开始修建水锤。

利用水力对大明工匠来说,是轻车熟路了。

但是之前还没有直接将水力用于机械加工。

这就需要临时有一些改动了。

这都需要时间了。

何夕却没有去管这边的事情,他依旧等待新高炉修建成功。

十日之后,新的高炉总算是完成了。

不过,比起之前的高炉要小了很多,大概有一人多高。

不过风道鼓风机什么都没有减少。

依旧上从上面投料,下面直接出钢水,不够投料,投入的不是铁矿,而是生铁了。

在何夕的注视之下,第二次实验开始了。

本来何夕以为还是要一天一夜。

但是到了下午时分,工匠们已经报告,可以出钢水了。

这一次速度远超预料之外。

更让人何夕吃惊的是,太子殿下到了。

“太子殿下,你这么来了。”

何夕见到太子忽然来到,大吃一惊说道。

太子带着一群侍从。

说道:“何弟这几日不在宫中,父皇一直念叨你,这一段一直忙住南征之事,今日得空,自然要看看你。

怎么样一切顺利吗?”

何夕说道:“太子殿下来得正好,这正好开炉了。”

太子看着小高炉,虽然有一段距离,但依然能感到一股热浪扑来。

将秋天变成了酷夏。

说道:“那正好吗?

看看何弟你的成果。”

“开炉了------”

一声吆喝,光着膀子,穿着牛犊短裤的工匠。

用长长的铁杆,对准了小高炉下面的出钢口,狠狠地捅了下去,不过几下,就将预留的口子打开了。

通红的铁水从出铁口汹涌而出。

铁水从预留在地面上的通道,渐渐沉淀下来。

与此同时,有人推着小推车,从预留的小坡上,将一车一车的焦炭与生铁推上炉口,然后小心翼翼地将物料从上面加入通红的火炉之中。

这也是一处关键的改进。

这种改进就是利用火炉的温度,不住地投入物料,做到高炉二十四小时运转。

极大地节约的燃料,提高了生产效率。

除非高炉出现问题,需要维修,可以一直不停,甚至在现代钢铁企业是决计不能停电的。

也是这样的原因。

无他,一旦停止加热,钢水就会凝固在铁炉之中,将整个刚炉都破坏掉。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