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诸葛亮会(2/2)
葛工头沉吟不语。
何夕说道:“这是皇命,分毫马虎不得的。
大家商量一下,加派人手到底行不行?”
工匠们窃窃私语一番,最后还是葛工头发言了,葛工头说道:“大人,我们刚刚计算了一下,还是不行的,打甲片虽然不难,但需要的工匠,也是有些功底的,不是拉一个人就能用的。
而南京城之中的铁匠也就这么多,即便将其他铁匠都叫过来,也是不够的。
最多在年底打两万副,已经是日夜赶工了。”
何夕说道:“那大家有没有什么办法?
比如减少工序?
或者改进工序,减少工时?”
一时间,何夕面对的又是死一样的沉默。
何夕有一些失望。
这些工匠,完全没有积极性。
何夕并不觉得大明甲胄的生产工序就完美了。
即便没有革-命性的改进,但应该有一些办法提高一些效率的。
只是这些工匠都没有主动说的意思。
不过,换位思考,何夕也是能理解的。
将效率提上去容易,但是降下去就难了。
一旦有了这个先例。
将来朝廷会不会按照最新的记录来算。
如果那样,这些工匠就会被下面人指着脊梁骨吗。
甚至有人会为他们现在说的话,付出生命。
因为很多官吏管理工匠的时候,可不管那么多,是将人往死里逼。
何夕只能自己说了。
说道:“诸位,我有一个想法,我们甲胄上的一百多甲片,改为十几片打造,其实不是节省了大量时间?”
“诸位觉得如何?”
又是一片寂静。
不过何夕从这些工匠的眼中,看出来,似乎他有犯了什么常识性错误。
何夕说道:“葛老,有什么不对吗?”
葛工头只能再次站起身来,说道:“大人所言极是,只是-----”
葛工头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何夕轻轻一笑说道;“葛老有什么话,就说,我没有那么小心眼。”
葛工头说道:“只是这样一来,不会减少工时,还有增加工时。”
何夕说道:“此言怎讲?”
葛工头说道:“甲片最多不过巴掌宽,一扎长。
打起来用不了多长时间,但是如果将甲片扩大,所需要的时间也增大了,要打一片护心镜,所需要的时间的甲片的数倍,而且一般学徒不好掌握。
只能让工匠来打,只会更慢了。”
何夕明白了。
他看过打甲片,那个年轻的。
抡大锤的是学徒,用力最多,不过是蛮力。
而师傅则是用小锤,掌握火候。
而换了面积更大的甲片,比如一片胸甲。
就不能让学徒上手了。
这样来参与到生产之中的人少了。
效率更慢。
其实古代工匠不是傻子。
如果这办法可行,早就有人用了。
何夕说道:“如果不用人,直接用水力推动大锤,用来砸,是不是更好?”
葛工匠见何夕没有在意,暗地里松了一口气。
直接听何夕这个问题。
顿时有些无奈。
何夕感到这气氛与之前他上一问题一模一样。
那就是他又有什么常识问题弄错了。
继续问道:“还请葛老为我解惑?”
葛工头说道:“大人,我们用来打甲片的,都是生铁。”
“生铁?”
何夕重复了一下。
还是没有想明白,生铁怎么了。
葛工头无奈说道:“大人,生铁性脆,不能直接捶打,会崩碎的。
所以只能用加热之后,然后捶打。”
何夕顿时明白了。
为什么中国古代不用水力锻压制造铠甲了。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材料学是一切的关键。
需要的不是水力锻压,而是足够数量的钢。
也就是大规模炼钢技术。
何夕好在抓住了问题的核心,追问道:“如果有足够的钢,是不是就能这样制造铠甲了?”
葛工头说道:“大人所言极是。
只是大人先将铁炼成钢,还不如直接将生铁打造成甲片。”
何夕问道:“还请葛老赐教?”
wap.
/91/91296/2007989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