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傅忠(1/2)

第二十四章 傅忠 工部仓库。

一个工部主事将仓库门上的大铁锁打开。

开门之后,有一层灰尘弥漫开来。

一行十几人留了数个人在外面。

工部主事与何夕一并进去,何夕进去之后,只觉得眼前一暗。

片刻之后,才看清楚眼前的一切。

七间库房之中,层层叠叠放着大红木箱子。

几个人将红木箱子拿下来。

打开之后,一副甲胄在何夕面前打开。

何夕看起来有些奇怪。

这是一件布面甲。

在何夕看来,这甲胄其实是棉甲与铁甲的中间形态。

或者说没有棉花的棉甲。

一身布面甲大概有一百多片甲胄。

也是有层层的皮革编织在一起,看着繁琐的编织纹路。

何夕也知道很坚固。

不过这些甲片有了一层厚重的棉布作为内衬。

或者说是外衬。

用一颗颗圆钉好。

如此一来,就可以避免札甲的缺点,太过笨重。

札甲为了保证没有空当,就好像将甲片会一层压一层。

有很多甲片重叠,有了格外的重量。

而今布面甲这种甲胄的布局,能让甲片完全铺展开来。

所以重量减轻了。

防御力并没有减弱多少。

只是这样打造的甲胄有一个问题,那就是铆钉的问题,一颗颗铆钉,在布面一侧,如果布面在内,这些铆钉会正对皮肤,那种酸爽味道,就不用说了。

所以,古代工匠完了一个小花招,那就是将布面对外。

甲胄对内。

不就行了。

而这种甲胄到了北方,可能是为了御寒需要。

将布面之中加入棉花。

就成了棉甲。

当然了,棉甲还有其他变化,这里就不多说了。

何夕并没有在一个仓库之中停留太多。

他更多是看一看样品,然后确定各种武器的数量,与账目上并没有太多的出入。

虽然说是洪武年间,但也不能完全杜绝一下仓库的猫腻。

何夕检查完甲胄,弓弩,火器,刀枪,等仓库。

果然是无数武器堆积成山。

都是数以万计,乃至于几十万计。

与账目上并没有什么出入。

何夕确定这一点了,说道:“对了,王主事,你知道三十万大军需要多少武器吗?”

“陛下早已有令,每副,盔、甲、腰刀各一件,弓一张、弦二条、箭三十枝、撒袋一副、铳箭五枝;每二副,加团牌一面、长枪一根。”

忽然一个声音从何夕身后传来,声音铿锵有力,似乎每一句话都有回音。

“以大明军令,一百户铳手十名,刀牌手二十名。

弓箭手三十名,枪手四十名。”

何夕转过头来,发现来人不是别人。

而是傅忠。

傅忠顶盔掼甲,手按腰刀。

行走之间,甲胄哗哗作响。

他几步走到何夕身边,说道:“昨日我奉父亲之命来亲点武器。

虽然说朝廷有律令是这样的。

但是也要具体情况分析。

西南作战,就不用什么团牌,长牌了。

因为西南有一物,叫做藤牌。

取数年老藤,经过揉制,用火油泡过,坚韧不下木牌,轻便过之。

而且刀枪箭矢之类,没有什么难题,西南卫所库存最多。

你需要在意的是甲胄,火器,弓弩,这三样都不是西南卫所能制造的。

也是数量最少的。

按照朝廷规定,一个卫所一年生产一百六十副盔甲,就算合格。

而这三样,也是工部库存最少的。

大军一出,可能就要清空了。

甚至还不够。”

何夕听了,看了看手中的数据。

甲胄有十万副上下。

弓弩中,弓箭有数万丈,弓弩只有不到一千多张。

而火器五花八门的。

品种太多。

有几十上百种,各种火器的数量也不一样。

多则有千余门 ,少的只有几十个。

其实弓弩也有不同品种。

比如什么克敌弩,神臂弩等等。

但是形式不大。

而火器就不一样了,不提那种爆炸类的火器,单单是射击类的火器,士兵手持的火器,与几十斤上百斤的炮,在名字上几乎分别不出来。

枪也是炮,炮也是枪。

不熟悉这些东西的何夕,看得云里雾里的。

何夕说道:“多谢傅将军指点,这火器-----”

傅忠说道:“这火器其实也不用太在意,因为应天府火器最多的地方,并不是在这里。”

何夕说道:“那是在大内兵仗局?”

傅忠说道:“也不是。”

何夕有些奇怪了,说道:“那是在什么地方?”

傅忠说道:“是在应天府城头上,陛下以高筑城,广积粮,缓称王得天下,而天下城池之最,无过于金陵者,金陵城墙数十里,火器林立。

可以说金陵城头的火器,再武装几十万大军也不为过。

所以,最重要的是甲胄与弓弩。

火器可以缓一缓。”

何夕听傅忠这么说,这才松了一口气,说道:“这就好办多了。”

在何夕看来火器最为复杂。

因为他搞不清楚,明代火器的思路。

明人的火器数量之多,让人瞠目结舌。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