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书法之难(2/3)
他对太子等人说道:“秘书监那边,还有没有积存的奏疏。”
太子说道:“没有了。
都在这里了。”
朱元璋沉吟说道:“将所有奏疏都拿来。
让俺再过一遍。”
朱元璋还是不放心。
何夕等人无奈,只能看着朱元璋再将原始的奏疏再看了一遍。
好在都有节略,由翰林院处理条陈。
朱元璋看起来就轻松多了。
花了一个时辰左右。
朱元璋也没有发现什么纰漏。
朱元璋说道:“太子,你带这些奏疏下去吧。
分给六部,督促他们将朕的意思落实下去。
时刻来报,并赏赐翰林院诸位学士。
过一段时间,俺会驾临翰林院,与诸位先生说话。”
翰林院一直是宋濂负责的。
之前翰林院不过是词臣。
不过如果一直让翰林院代自己票拟。
宋濂权力就太重。
故而秘书监这边建立起章程。
翰林院那边也要有安排。
至于怎么安排,朱元璋一时间还没有想清楚。
不过,框架上大问题已经解决了。
剩下的仅仅是人事的问题了。
只是六部尚书,以及六部之中出来的人。
朱元璋都不想用。
可选的人员就不错了。
朱元璋微微有一些头疼。
人才问题从来是一个大问题。
忠心且有能力的人才。
什么时候都是少的。
太子说道:“儿臣明白。”
朱元璋说道:“何夕,你留下。”
何夕说道:“是。”
太子等人走了之后,朱元璋说道:“何夕,大明后来的皇帝都是这样处理政务吗?”
何夕说道:“正是。”
朱元璋说道:“怪不得能酒色财气,怪不得能炼丹修仙,怪不得能做木匠活。”
何夕说道:“陛下,臣以为陛下不当将自己困于庶务。
天下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陛下思考。”
朱元璋说道:“你说得对。
秘书监你就不要去了。
朕这一段时间,只有一件事情想知道,我给你安排的事情,做怎么样了。”
何夕知道是那两本书的事情,说道:“陛下,时间太短了。”
朱元璋说道:“写了多少。”
何夕说道:“一点点。”
朱元璋说道:“拿来。”
何夕只能从袖子里面掏出一沓纸。
朱元璋拿过来一看,顿时皱眉。
说道:“你这什么破字,简直是人神共愤。”
何夕也有一些不好意思。
毛笔字何夕从来没有写过,也仅仅看别人写过。
他手中是有一根中性笔。
但是一根中性笔能写多少字。
作为从现代留下的念想。
何夕不舍得用,但是铅笔也不行。
何夕用的铅笔,是女人的眉笔。
颜色比较浅。
时间长了还会掉色。
临时用用还行。
但是他些给朱元璋的东西,恐怕朱元璋要看很长时间。
只能硬着头皮用毛笔写。
一眼看去,纸上有大片大片墨团。
而且一张纸也只能写上几十上百个字。
朱元璋要何夕写的东西,要往深了地写,写上几百万字都是少了。
但是何夕才不会给自己找麻烦的。
所以,他只想写两个小册。
几万字左右就行了。
但是按照何夕这个写法。
几年之内,是没有一个了结。
何夕说道:“陛下,臣之前也没有写过毛笔字。”
朱元璋说道:“没有就学,俺在入义军之前,手都没有碰过毛笔,第一次用笔写字的时候,也是二十四五岁的时候,比你还要大。
而今俺现在的字,也是能见人的。
今后秘书监的事情,你就不用操心了。
有什么事情,俺会专门找你来问的。
你就专心将俺要的东西写下来便是了。”
“对了,你写的东西。
在你手中,不能让任何人看。
也只能送到我手中。
不能经任何人的手中。”
何夕说道:“是。”
朱元璋说道:“你去。
有什么事情吩咐徐正便是了。”
何夕说道:“是。”
随即接着手中的手稿退了下去。
朱元璋说道:“来人。
摆驾翰林院。”
翰林院有了拟票的权力。
与之前大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