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0章 :拖拽成功(1/2)
第一次这样的实验开始了。
发射节点单位从小行星隔离带的外侧开始向内推进。
他们使用了最大动力,向里面进行快速推进。
由于小行星隔离带上下厚度都超过500km。
所以推进的速度仍然是相对比较缓慢。
如此厚重的小行星,隔离的红外光波融化起来也是需要很长的时间。
这也是一种自然的反应。
并不是说红外光波能力不强,由于对方小行星隔离带厚度很宽。
要想全部如画,当然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不像融化对手的光波射线。
不过林东到有十足的耐心。
正当发射节点单位向内快速推进。
一步步靠近目标的小行星,现在距离目标小行星只有大约2000万km。
马上就可以让自己的引力射线接触到它的表面。
这之间仅间隔了1000万km。
看到这里,林东显然觉得自己的计划应该是成功了,能够推进到这个位置,就说明自己的想法是有作用的。
不过打开这个通道之后,大量的小行星和冰块儿将被融解。
当自己的红外光波退却回来以后,小行星会按照引力重新对接融合。
但很明显,这条小行星隔离带至少要短了。
1亿km。
也就是说两端有可能流出一道狭长的缝隙。
可以让34星系里面有可能存在的外星族群出来。
所以自己也要做好这种备用防御。
于是他命令第一民间舰队,也就是高天顺的舰队。
让他率领舰队。
到达小行星隔离带的左端。
最左面的位置在这里,开始布防舰队。
发射探测器。
探测器的目标就是第34星系。
防止那里有外星族群舰队。
突然来袭。
而命令自己特混舰队的第一编队。
到达小行星防线的右端。
在这里使用发射节点单位进行布控。
防止对方从这里穿越出来。
而又命自己的第二编队绕到高天顺舰队的背后,距离他1000万km。
在这个位置上开始发射发射节点单位。
和无人机系统。
准备好二次作战。
这很明显,林东是让高天顺的民间舰队当自己的马前卒。
如果从34星系里面,可能出来的外星族群舰队是一支高水平舰队。
他的攻击能力,技术等级可超过超一级水平。
他就可以马上叫自己的舰队,也就是高天顺的部队,立刻向后穿越。
回到第二编队防线背后,由第二编队派遣自己的发射节点。
堵上缺口。
因为发射节点单位的射程就在1000万km。
而发射节点单位距离高天顺舰队的背后只有500万km。
也就是说高天顺现在所在的舰队位置,就是发射节点的射程之内。
只要高天顺发现对方舰队超过自己等级两级以上。
林东就会马上让他撤回到后方。
这样发射节点不用动地方,就可以直接打击对手的舰队。
对于第34星系,目前来说,远征军还没有进行探索。
主要因为眼前这条小行星隔离的。
他的宽度可高达一光年以上。
要绕到两端进行探测,探测器可不像远征军的舰队。
需要至少5~6次穿越才能到达。
所以现在两边派去的探测器,还没有到达小行星隔离带的。
两段。
没有绕过隔离带,就无 法探查第34星系。
也就不知道那座星系里面到底有没有外星舰队。
但远征军作战的思维就是新行星系未探查的。
就要把它当做可能存在外星舰队来看待。
所以林东已经做好了,防止外星舰队从34星系里面。
突然冒出来的可能。
现在高天顺的舰队在小星星隔离带的左边外侧。
摆开阵型,静静等在这里。
而他也向前方发射了探测器系统。
些探测器朝着34号星系飞去。
开始对34号星系进行接触扫描。
人类现在远征军的探测器,不会再像21世纪那样。
傻乎乎的和外星人打交道。
去向外星人报告自己的位置和自己的身份。
探测器只是利用自己的回播。
将回拨发射到星系的外围奥尔星云。
只要存在奥尔星云的星系,大多数都有可移居星球。
但可宜居星球的体积以及各种性质目前无法探听。
能在奥尔星云的外面探测,扫描,探查它的厚度。
在右端的林东的第一舰队编队,也向前方发射了大约200个亿的发射节点单位。
第一舰队编队不像高天顺的部队,他们已经超过了小星星隔离带。
进入到34星系的外围。
距离奥尔星云的边缘大约还有两千万公里。
在这个位置上,舰队向前方。
500万km发射自己的无人机编队,再由无人机编队再向前方发射500万km距离上的。
发射节点单位。
两百个亿的发射节点单位,立刻就在星系的侧面拉开防线。
当然,这片星系虽然是个小型星系,类似于太阳系大小。
但两百个亿的发射节点单位,每个单位间距亿公里左右。
也可以排成两百个亿的阵线。
防止对方从防线正面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