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659章 :隔离带内(2/2)

通过这两种模式,林东觉得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手段,用红外光波中间夹着一个反引力通道。

让红外光波形成内部真空。

也就是说红外光波其他的推进都是红外光波。

而中间的几个发射节点单位采用。

两端为反引力光线,中间则是引力光波。

这样的话,就在红外光波的内部,自己建造了一个隐藏通道。

利用红外光波的特点,向外进行推进。

红外光波外沿有上千万的高温。

可以融化掉那些小行星和冰块儿。

驱赶他们躲开航道。

等他们之间有引力相连,也扛不住强大的高温。

冲击。

这样就可以快速推进到目标的小行星身边。

这时候让红外光波停止前进,让自己的反光玻光线建立的通道。

凸显出来,对准那颗小行星。

用引力光波在中间直接贴上小行星的外延。

然后开始向外拉动。

谁知红外光波的内部开始扩大自己的通道。

更多的发射节点单位,在中心位置上改变光线。

从红外光波转为反引力光线,不断的将通道扩大。

最终可容纳直径500km的这颗小行星。

发射节点单位如果采用平行线推进,可拉开一条10亿公里到1000亿km的防线,主要看发射多少小发射节点单位。

发射节点单位发射数量越多,拉开的战线也就越长。

这也是标准的防线建造原理,所以民中采用这种办法。

准备把目标的小行星拽出来。

他下令自己的无人机编队。

总共发射了大约两千万架无人机。

让这些无人机向前方的500万km位置上再投放大约有1000个亿的发射节点单位。

1000个亿的发射节点单位首尾相连形成。

1000亿km的一个范围。

这么长的一条平行线,直接推向小行星地带。

发射节点单位周边都使用红外光波进行推进,扫荡这片小行星隔离带的外围。

而中间则是采用两道左右齐头并进的。

反引力光线。

在中间的发射节点,选择至少100个进行引力射线光波发射。

这就等于在红外光波中自己建立了一个通道。

这个通道本身是和红外光波外沿平齐的。

利用这个通道,快速向小行星隔离带内侧推进。

两侧红外光波不断摧毁这些小行星。

而中间的反光线光路将小行星推倒,两侧被红外光波融化。

这样中间就清理出来道路,直对着目标小行星而去。

随着防线向内推进,发射节点防线也不断向前进展。

要达到5000万km的位置,就要不断让发射节点向前推进。

但这个推进速度会很漫长。

因为每一次推进红外光波都要融化大量的小行星和冰块。

因此上红外光波。

推进速度自然会降的很低。

而中间的通道也不能现在脱离红外光波。

所以他也是伴随红外光波向前推动。

一步步就在小行星隔离带中间部分。

形成了一个半圆形的缺口。

这个半圆形缺口一步步向内深入,要到达中间5000万km的位置上。

这道小行星隔离带的宽度足有亿光年的位置。

达到5000万km的位置,不过是他表层的上部。

而且小行星隔离的上下宽度都在500km以上。

但对于拥有1000万km厚度的红外光波来说,这并不成问题。

完全可以将小星星隔离带全部包裹进去。

这样一来,中间的通道伴随红外光波不断向前推进。

速度仍然是比较缓慢,已经接近到距离小行星还有两千万公里的位置上。

发射节点防线也推进到进入小行星体系。

大约有3000万km。

马上就要接近眼前的目标。

林东在大屏幕上看着有点儿兴奋。

自己只要把这颗小行星从这片小行星隔离带里面拉出来。

把他打造成新的小行星基地去对付。

脉冲星。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