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 新敌(2/3)

光是查以前和日本订的天津条约条款,就将世铎搞得头大!

和洋鬼子打交道,不管大鼻子小鼻子,李鸿章拿手。

再说了,就算徐一凡兵力还不足震慑东洋小鬼子,加上北洋的兵,还不够?

洋鬼子欺负咱们惯了也就忍了,小鬼子还想登鼻子上脸?

可是这李鸿章啊,还是猫着不肯表态。

其实按照老佛爷的意思,就是他们这些军机出面,议决了的事儿,皇上还能不点头?

让皇上去调李鸿章吧。

老佛爷就不用拉下这个脸啦。

偏偏老翁还在这里顶着!

想到这里,世铎又是长叹一声,看看身边低眉垂眼打定主意闭目养神的老额勒和布,都忍不住有些羡慕起他来了。

徐一凡啊徐一凡,怎么你走到哪儿都是惹麻烦的主儿!

军机们相对无言,各怀心思的时候儿。

在恭亲王府里面,也有清谈一场。

花厅内,香茶两盏。

秀宁格格淡扫峨眉,轻轻鼓琴。

那对已经大清闻名的小双胞胎侍立在她的身后。

座上两个穿着便装的老头子,捧着清茶,静静的在听秀宁的琴声。

一曲既罢,秀宁套着指甲的纤手一划,铮铮声中,琴声戛然而止。

就见和有气无力坐在凉椅当中的恭王爷对面的那须发皆白,可是身形高大,腰板笔直的老头子,轻轻鼓掌。

“好!

好!

好久没听这样的琴声,简直都让人忘了身边炎炎暑日,世事沸腾!”

秀宁一笑:“中堂,这次六爷爷信至你就从津门兼程赶来,秀宁无以为谢,只有鼓琴吹笙,以感盛情了。”

这老头子,自然就是大清的中流砥柱。

最后一名咸同重臣李鸿章李中堂了。

闻肇鼓而思良将,每当大清和列国有什么交涉纠纷的时候,大家嘴上不说,想着的也只是李鸿章!

此次朝鲜世事激荡,虽然窜起了一个徐一凡。

成了口口相传的英雄,他南洋的事迹,大家也还都没望。

但是眼见要和日本开衅的关头,大家想起来能主持大局的,还是李鸿章!

中法战事之后,李鸿章过得很有些灰溜溜的。

作为主持中法和战大计的他给骂得那叫一个惨。

朝廷也不时敲打他一下,对他一手经营起来的淮系北洋势力加倍提防。

还扶植其他势力在分他的权,牵制他的影响。

徐一凡和荣禄入朝鲜收庆军无非是一脉而来的。

但是又到了和外国剑拔弩张的时候,大家想来想去,还是少不了他李鸿章!

他今儿出现在恭亲王府,也当真是一件不大不小的奇事。

悄然进京,居然瞒过了所有人。

更别说李鸿章之老于官场,自从慈禧将鬼子六赶出军机,不再大用的时候。

李鸿章几乎就和他避嫌的断了来往,鬼子六也绝不招揽联络这些在外掌兵的重臣。

可是现在,他却因为鬼子六一封信召,来了京师恭亲王府邸!

这消息传出去,也够让京城官场猜测议论一阵子的了。

听到秀宁的话儿,李鸿章一笑。

指着恭亲王道:“别人的面子不给,王爷的面子我还能不给?

小格格,尽管放心,老李已经在园子里递了牌子,明儿老佛爷就传见。

老李自告奋勇,接下朝鲜这个差使!

你这忧心国事的宗室才女,该放心了吧?”

秀宁只是抿嘴而笑,恭亲王也是淡笑,轻轻道:“我也不过是给这位四嫂子再出最后一把子气力。

她拉不下脸来,我写信给你告帮倒也没什么。

秀宁居中传话儿,也辛苦得很。”

话儿说到这里也已经分明,此次朝鲜之事。

满朝看来看去,只有李鸿章能了结这个事情。

徐一凡什么的,根本不在高层考虑范围之内。

他来电请派重臣坐镇朝鲜,只不过是应该的恭顺,不这样做,就有得苦头吃了。

可是李鸿章拿架子,光绪在翁同禾鼓动下不愿召他,倒是有点继续扶植徐一凡的兴趣。

慈禧拉不下脸来,这个时候她点李鸿章的名儿,不是就表示,她老佛爷平日里一贯敲打老李,关键时候还得求他么?

想来想去,只好让一直奔走宫禁的秀宁居中传话,请恭亲王写信给李鸿章,让他赶紧自告奋勇,大家也就好顺水推舟来着。

说起来,李鸿章他们幕府议事,已经决定了立即介入朝鲜。

第一是不能看着徐一凡继续坐大,第二是朝鲜引发的中日局势继续恶化下去,除了徐一凡,还不是北洋首当其冲。

再说了,这外交事务,本来就是李鸿章的禁脔,还能让给别人?

猫一段时间,也不过就是拿个架子,发发这些年一直被敲打的小小怨气,也不想显得太热衷罢了。

此次危局,已经让徐一凡坐享大名。

但是真正能了此事,整个大清,除我李鸿章外又有何人?

架子拿够了,恭亲王信一到,李鸿章自然就奔赴京城。

恭亲王整个身子都缩在了椅子里面,炎炎夏日,他也穿着夹衣夹裤。

看着李鸿章同样须发皆白,但仍然腰板笔直,忍不住就有一丝羡慕嫉妒。

转眼心里就是自失的一笑,老李还是场中人,自己却早已下场,还有什么看不开,放不下?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

已经是风烛残年的老王爷眼神幽远,只是看了一眼同样娴雅无言的秀宁。

女孩子的眉毛,仍然修长漆黑。

放不下的,也只有这么一个陪着他一路走过了最寂寞日子的小女孩儿啊。

谁又知道,她的归宿在哪里?

恭王爷咳嗽一声,轻声问道:“老李,咱们也不说什么虚的。

我也不说什么感谢的话儿了,就问一句,这次朝鲜的事情,你怎么了?”

李鸿章摸摸胡子,在鬼子六面前,他倒是有一说一:“调叶志超和聂士亭两军入朝,给他们添点儿兵,也有七八千,都是我淮系劲旅。

不瞒王爷,凑足八千,也是为了和徐一凡的八千人分庭抗礼。

我也不指望叶志超能节制徐一凡的禁卫军,朝廷也不想看着我吞了徐一凡禁卫军。

大家敌体就是。

对外,加起来一万六千军队,战兵一万,足足防守朝鲜了。

东洋人性子畏威而不怀德,有重兵在朝我好说话。

对内,八千我的北洋陆师也在朝鲜有足够的威权了,徐一凡耍不了什么小动作………… 海上就是北洋水师全军出动,保证北洋到朝鲜的饷道,同时巡视洋面,必要的时候儿还可以绕到朝鲜东面去。

定镇两条大铁甲船都动,护住了饷道,我们就再没有败的道理。”

恭亲王点点头:“兵事措置倒也罢了,我看还要准备点后备兵队才是,有备无患嘛……那交涉呢?

这么重兵入朝,不是违背了当初的天津条约?

当初中日议定,都是要在朝鲜维持现状的,西洋鬼子不会说话?”

李鸿章淡淡一笑,亲热的拍拍恭亲王的手:“放心吧老王爷!

日本不是英吉利法兰西,咱们守着万国公法,朝鲜是大清宗藩是万国认定的!

要说违背天津条约,那也是东洋人先闹事,他们派兵占什么王宫?

介入什么朝鲜政变?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