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 新敌(1/3)

第三十四章 新敌 夏蝉嗡嗡而鸣,似乎没有断绝的时候儿。

隆宗门内的军机衙门里面,炕上椅上,都坐的是人。

屋角放了几盆冰块,还是减不了这里面的燥热之气。

一个个红顶花翎的大员们端坐在那里,挥扇扯领子,一杯又一杯的茶水灌了下去,却都坑坑哈哈的不说话儿。

在这些大员们议事的屋子外面儿,帘子已经放了下来。

达拉密小章京们一会儿过去在门口绕个圈儿,一会儿又去绕一下,竖着耳朵想听听里面冒出来的只言片语。

里面一个算是生面孔的二品大员听得外面响动,耐不住了,猛的站起,掀开帘子喝了一声:“去去去!

蜇什么壁角?

仔细打断你们的腿!”

章京苏拉们一哄而散,最近他们这些拟稿办事儿的人腰里都揣足了好处。

到处都有人伸长脖子打听这里的消息,朝廷对朝鲜,到底是怎么个意思?

荣禄看来是坏了,空了位置出来,不少人就已经惦记。

更别说要是在朝鲜准备备战,那一兴军,银子可就要花扯了,这种机会不去争取一下,还当官儿干什么?

新来的大人把他们朝外赶,他们倒也不在意。

反正就这么一个三间房的军机处,消息还怕跑得了?

那板着脸叱喝人的二品大员五十左右的年纪,扎束得整整齐齐的。

把人赶走,就好像办了多大一件事情一样,一脸怡然的表情坐了下来。

轻轻咳嗽了一声。

满屋子的人都看着他,只有老得不像话儿的额勒和布头都不抬的继续养神。

坐在正炕上面儿的世铎捧着茶碗,瞅了他一眼,轻声道:“子良,你是老佛爷点名进军机的,咱们都有些束手,你可以说说,这事儿到底怎么办才好?

园子里和宫里,都等着咱们这里回话儿呢。”

被叫做子良的人是从江苏巡抚任上,直接以候补侍郎资格被老佛爷钦点进的军机行走。

官讳叫刚毅,子良是他的字。

他也算是简在老佛爷心里面的人物。

清末四大奇案之一,杨乃武和小白菜案子,就是在他手里了结的。

坏了浙江和京师不知道多少官儿的顶子。

然后就一直放外任,有老佛爷照应着,走到哪儿都是一路官声鹊起。

自从醇老王爷去了,军机一直没添人,老佛爷懿旨一下,居然从江苏将他拔进了军机!

这人物,最是老佛爷心腹的人。

虽然说是行走,可是从一开始,他的气焰就和老军机差不了多少。

刚才大家不说话儿,他还拿捏着有点儿矜持。

听世铎轻声发问,当即就朗声道:“这个事儿只能硬,不能软!

东洋小鬼子还欺负到了咱们头上来了?

我瞧着这次徐大人没给咱们大清丢脸!

交涉要办,也准备开兵!

一手硬一手软,他们还不就我们的范围?

徐大人有八千兵,直隶咱们还有四万,山东东北,这个军那个军的也不少了。

拿过去十万天兵还不足?

兵不够,咱们还有义民!

老佛爷万寿就在眼前,还能让小鬼子给老佛爷心上添堵?

这次,咱们可得硬起来了!”

翁同禾当即轻哼了一声,低头就看他手中的茶盏。

刚毅微微色变,世铎就叹了一口气:“子良啊,咱们这次谁也没说要向日本人低头。

可是在朝鲜,还是要有一个人主持这事儿不是?

该硬该软,也该有个挑头的人不是?

荣禄坏了,眼看就要离开朝鲜回来,到时候咱们再和他打官司。

朝鲜那边,难道就让徐一凡挑大梁?”

刚毅连连摇手:“谁也没说能让徐一凡挑大梁不是?

他资历浅,才当官几年?

不能让洋鬼子嘲笑咱们天朝无人…………”

他话还没说完,翁同禾就轻声道:“徐一凡怎么不成?

皇上也有旨意了,让咱们议议徐一凡该怎么封赏才是。

野战的功绩,定国的功绩…………他两个差使不用说都是开复了。

就是本衔,原来是布政使,现在也该升兵部侍郎。

两个钦差加上兵部侍郎,资格满够了。

而且也有威望,把小鬼子打怕了的。

一边整兵戒备,一边和小鬼子交涉,犯不着再找其他人。

寒了功臣的心。”

世铎轻哼一声,翁老头和皇上的心思,再明白没有。

从一开始就想拉拢徐一凡,当皇上的助力。

老佛爷早就明白,只是不挑明了。

他们这些人可不能犯傻,再有一层,翁老头儿一辈子都和李鸿章不对付。

论起来这善后交涉,还有主持朝鲜整兵戒备的事情,放眼整个大清,谁还能比李鸿章有资格?

好容易从李鸿章手里分了朝鲜的权,翁老头儿打死了,也不能让这权再回到他手里。

想想世铎就有些犯愁,老佛爷对徐一凡的心思,从派荣禄当正使就能明白。

掌兵汉员,都是控制着用。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荣禄这么快就垮台!

徐一凡现在势头一时无两。

满朝那么多满员,真想不出有谁能在朝鲜但起责任来能制服住他的。

当然,要是放他在京师,怎么也玩儿死了他这个二百五。

这次难得他韬晦了一次,立了大功还自请派员去主持朝鲜大局,官儿大了好像知道收敛一点儿了。

正因为如此,朝廷才更难收拾他!

对这些掌重兵而立大功,又是汉员的人。

朝廷上下,谁不忌惮?

更别说窜起如此之快,打破朝局平衡的了。

更是出头鸟遭殃。

偏偏现在朝鲜又离不得他!

谁能比他更了解朝鲜情事?

他上面一定要架一个人,也要派兵进朝鲜去,监视他的动向,牵制着他。

这不是疑心他造反什么的,徐一凡还没那个本事,只不过是驭下的祖制。

但是从哪儿找这么一个人!

李鸿章资格本事足够,可是才把朝鲜的权分了,皇上和老翁又有点不待见他。

主动遣他的将,拉不下脸来。

其实只要李鸿章上个表章,自请一下,谁还能不成全他?

北洋对徐一凡,正好大小相制。

他也是真想将担子交给李鸿章,朝鲜的事儿太烦。

日本一天几个照会,要大清赶紧勘定责任,赔偿损失,提出道歉。

各国也整天上门儿,关心这个,询问那个。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