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变起(1/6)

第二十一章 变起 那六爷最近心情说好不好,说坏不坏。

他是老诚王爷的侄子,在宗室里面不红也不黑。

因为喜欢和善扑营的爷们儿混在一起,虽然也抽大烟。

但是身子骨还不错,骑马射箭都还来得,在宗室子弟里面算是振作的了。

朝廷突然要练禁卫军,满北京城的寻找可堪造就的宗室子弟。

那六爷本来没什么指望,没想到宗人府的居然找到他头上了!

那六爷当时的确有点儿落魄,坐茶馆都是一个当十大钱的高沫儿鬼混个一天,抽大烟要去小烟馆,还躲躲闪闪的不敢让人瞧见。

小烟馆水牌上面欠的烟钱都有十几吊了,这好事儿落在头上。

那六爷差点儿就忘记自己姓什么啦。

可惜当时唯一的障碍就是——宗人府的那孙子居然问六爷要五百两!

给了五百两,包一个随员的位子,说不定还有缺分补。

没五百两,他那六爷就算骑得劣马,射得铜钱也没戏!

那六爷左思右想,还是拉了一个带肚子的。

五百银子到手,和那钱店出身带肚子的爷们儿说好,没缺熬着,有缺有好处大家一人一半。

谁也不讹着谁。

于是置办了行头兴高采烈的随着荣禄出行,一堆宗室子弟里面还碰见了当年一起在善扑营混过的溥老四溥仰!

坐在火轮船上,当那六爷抽足了大烟出舱房凭海临风的时候儿,简直掐自己都不觉着疼了!

到了汉城,六爷才发现坏菜。

荣钦差和徐钦差两人不对付,徐钦差自己跑到了平壤。

荣老爷在汉城。

可是汉城才多少缺份,徐大人那里练着兵,有多少缺份?

在汉城,那就只有干瞧着!

带肚子的爷们儿嘀嘀咕咕和六爷闹别扭,要他还银子回家。

正愁得没方儿没方儿的时候,又是天降喜事,徐大老爷赶了一大堆军官走,空出缺份儿来,要他们旗员去补!

徐大人,真是满人之友哇!

六爷这个时候灵醒了,又拉了二百两银子的亏空,在汉城中国人开的钱店里,凭着自己钦差随员身份硬借来的。

怀里揣着借据,就找上了荣钦差最宠信的那个小二爷一鸟相公。

银子递上,缺份到手。

其他宗室子弟从汉城到平壤走得叫苦连天,那六爷可是吞着烟泡儿顶瘾,一路上兴高采烈!

到了平壤,以为就算补个队官什么的,公费银子加上克扣的,一个月也有二三百的。

慢慢还债,也能混个里外都暖和。

这是长差使,比起在京城里面混穷,靠着黄带子讹人,那是天上地下了,他们这些天潢贵胄说起来,一多半儿家里也没余粮啊。

那个带肚子的爷们儿,给他补个哨官什么的,给他找个长差事,说不定那五百也赖掉了。

结果没想到,徐大人这位满人之友,这么够交情!

给他们调了枪兵,让他们直接接收的朝鲜平安道的地方政权!

收了钱粮,他八自己二,再公平没有。

什么缸都替他们顶着了,你说说,到哪儿找这么个顶头上司去?

他们接权的时候儿,正好赶上朝鲜的上忙,加收加征,钱和水一样进来。

他管着一个郡,每个月也有两千多的收入。

花头再大点儿,还不止。

还是他那个带肚子的爷们儿没有眼力价,嘀嘀咕咕又说什么瞒着一点儿,多捞点儿。

那六爷当即就义正词严的教训了他,我那六是个朋友!

徐大人这么关照,还克扣他那份儿,是爷们儿不是?

想捞钱,咱们想别的方儿。

正分钱粮该着徐大人的,咱们从其他地方加征加税!

徐大人那份儿,一个大子儿都别少!

于是各种各样花头的税捐在那六爷手中诞生,为了起一个好听点儿的名目,那六爷就读了三年宗学的墨水儿,几乎都快倒干净了。

前些日子突然听朝鲜属员说,到了夏季的时候,朝鲜百姓用水最多。

各地蓄水的袱洲虽然是官产,但是从来不收钱。

那六爷马上就认为,这是生发的好机会!

当即就派人去封了几个大的苻洲,卡住水源。

放水一次,按照村为单位,没有一百吊大钱,别想六爷开善门!

此令一下,顿时乡野哄动,简直是道路以目。

每次六爷难得出巡一下,都看见那些朝鲜百姓投过来的目光,冰冷冰冷的,有点儿说不上来是什么感觉,但是总觉着不舒服。

还好这点儿感觉转瞬即逝,什么都没白花花的银子实在。

再说了,他那六爷不是没发过善心。

有的村子要来放水,交不齐钱,在那堆朝鲜姑娘里面看见顺眼的,六爷还不是接过人家姑娘过来好生抚慰个几夜,再不收钱给他们村子放水?

六爷我容易么?

前些日子,那六爷正春风得意,乐不思蜀的时候儿,突然从汉城朋友那里得到消息。

朝廷准备拿掉徐大人这位满人之友,将现在撑着他们腰的枪兵新军全部掉回国内!

当时那六就冷了手脚。

这下还玩儿什么玩儿?

他还指望徐大人在朝鲜呆个十年八年呢!

再能捞,他现在也没混足在京城顿几年的嚼裹儿。

还指望以后呢。

这事儿怎么闹的?

他思前想后,最后抽了一天的大烟儿,才咬牙跺脚决定。

去通知这帮朋友中最对他胃口的溥老四!

他不敢直接找徐一凡报这个消息,万一徐一凡没撑住,新的大人来了。

说不定就要追究他这个打小报告的麻烦。

大烟劲道之下,偷偷找一下溥仰,还是有这个勇气的。

当即就趁着勇气还没有消退的时候漏夜去通报了溥仰这个消息,回来更是抽了双倍的大烟给自己压惊。

心里还有些得意,这么多旗员在徐大人手里得了好处,得到消息恐怕都是一般的,可是谁也没有我六爷仗义!

仗义之后的得意没持续几天,那六爷又开始犯愁。

徐一凡那里,前途还是未卜。

他们的好日子,也不知道能再有多久。

上忙也快收完了,唯一的大宗来源,只有赶着这个节气,多收点水钱。

这些朝鲜百姓们没水放,错过节气,就要饿肚子。

不能不交,还是这个最保险!

他们就算敢闹事,自己带着的这二十多枪兵是吃干饭的?

手里都是货真价实的洋枪!

昨天他就给自己那个带肚子的二爷下了命令,每村的水钱,加到二百吊!

压着朝鲜郡曹快点出告示公文。

那二爷听到这个消息,顿时跑得飞快,比他还要兴高采烈!

公文发下去,今儿他就准备去内源洞附近那个袱洲,带着枪兵去弹压一下儿。

有不开眼的泥腿子敢哭天抢地的,枷上几个王八蛋再说。

那六爷要是不好,也照应不了你们这些藩国子民几天了。

也要给他们留点遗爱不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