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第一次课堂讨论(1/2)
《宣言》这个书太小众了, 虽然也是老马的心血之作, 甚至是他渴望建功立业的最大一块基石, 但真的太小众了,完全没有他的另一部著作出名。
杨玉燕拍出这部惊世奇书之后,收获的是众人迷茫不解的眼神。
但作者的大名还是引起了注意,很快有人想起了《资本论》这部大作。
《资本论》就像是对准资本主义的一个重拳,很早就有英译版了。
在这座大学中也有不少人读过, 一看老马的名字, 立刻就有人说起了《资本论》。
作为受过九年义务教育荼毒的杨玉燕, 意味深长的背诵出了那段响彻千古的名言:“……当资本来到世间, 每一个毛孔都流着肮脏的血……”
由于背诵的记忆太深刻,杨玉燕当堂背诵出来时,那真叫掷地有声。
而这段话之所以能被小学生们一代代的去背诵, 因为它确实揭露了资本的真理。
资本没有国家、法律、民族,没有人性、尊严、羞耻,不信奉任何一个神明。
它唯一的真理就是钱。
钱就是他的皇帝,他的主宰, 他的信仰, 金钱所指的方向, 就是他前进的目标,他必永往直前,永不退缩。
杨玉燕的表演震住了学生, 连祝颜舒都觉得自己这个小女儿脱胎换骨, 要位列仙班, 得道成仙了。
毕竟再多人去读《资本论》,也没有当年政治课本上的总结一针见血,那毕竟是凝结了无数学者心血与智慧的结论。
她把这结论拿出来哪怕一点点——只要她记得住——都令人忍不住拍案叫绝。
有《资本论》在,老马的《宣言》也成了学生手里的无价之宝。
何况这玩意整个城市也未必有十本,祝家这一本还是当年祝老爷子跑德国去听沙龙演奏时拿回来的呢,物以稀为贵。
祝颜舒不记得这本书,但记得祝老爷子当年的事,她就坐着对同学们讲故事。
在科技革命兴起的时候,西方各国的国力都大辐增长,人民向城市聚集,工厂越开越多。
当肚子不饿了以后,思想与艺术的花就开始开放了,像遇到了春天的雨水,蓬勃发展。
沙龙,就是聚会。
为了吸引更多的人参加沙龙,为了让沙龙更有人气,沙龙里一定不会缺少年轻的女人与小姐。
哪怕是只接受绅士们参加的纯男性的沙龙,也会邀请歌唱家前来演唱,或弹奏钢琴来助兴。
当然,烟与酒肯定是不会少的。
祝老爷子坐着轮船走遍整个西方大国,他一边看着这些国家换上了钢铁的心脏,一边参加他们的沙龙,品味他们的生活。
祝颜舒讲了两件祝老爷子在英国和法国的沙龙中的小趣事,还有他在德国的见闻之后,就看到代教授坐在教室后面在偷听。
她马上不说了,笑着招呼学生们:“代教授来了,让他给大家讲一讲。”
学生们扭头看到代教授,马上纷纷提问题。
“代教授,你也去过英国,祝教授说的是真的吗?”
“代教授,你读过《资本论》这本书,你给我们再讲讲吧!”
“代教授,这本书你看过吗?”
一个学生立刻举起《宣言》。
代玉书接过《宣言》,拿在手上,走到祝颜舒身边站着,对教室里压一压手,等教室里安静下来了,他才笑着说:“这本书是祝老爷子的珍藏,我没有读过。
不过前几日我在小杨同学那里看到过,是一本非常有启发性的书。”
祝颜舒讲的外国见闻与他的经历不同。
因为他与祝老爷子根本是两个阶层的人。
虽然两人当时都是留学生,但祝老爷子是带着仆人,以官家名义去上学的,他们注定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世界。
他见过的西方世界充满着中国没有的知识,他想把这些全都学会,全都带回来教给自己的国人。
而祝老爷子见到的是港口巨大的轮船,昼夜不停的运输着;浑身都被煤染成黑色的工人一刻不停的工作,直到死为止都不能停下来;无数的工厂在夜晚也继续开工,巨大的烟囱不停的向天空喷吐着烟雾,空气中都是落下的灰雾。
不止英国,不止法国,不止德国。
他乘坐轮船走到的每一个地方,都已经换上了钢铁的心脏与钢铁的骨骼,城市正在以极快的速度发展着,人民被钢铁的心脏输送到了整个国家,甚至外国,他们正在越来越强大。
所以,祝老爷子回国以后,不求官,不求富,不开工厂,只收学生,资助他们读书,不管他们是想在国内读还是想出国读,他都愿意帮助他们完成心愿。
隔着数十年,代玉书像是与祝老爷子隔空握了一下手。
他们都知道自己的国家已经落后了,而他们都把希望放在了下一代身上,更多的下一代,永远的下一代。
救国已非单人支臂能做到的事,他们需要的是更多的人与更多的力量。
在这之前,他们愿把一切都花在培养下一代身上。
一个男学生问:“代教授,外国真的有那么多工厂吗?
那他们为什么还要来我国办工厂?”
前面这个问题,杨玉燕不知道,但后面这个她可以答!
于是她抢答道:“因为我们这里的工人只需要很少的工钱。”
她周围的学生立刻看向她,在这段时间里,她证明了自己不是一个小孩子,虽然比他们小几岁。
“工钱越少,他们的成本就越少,赚的就越多。”
她说,“就像包身工,连钱都不必给,那工厂老板要掏的就只要原料费和电费水费这些钱了。”
代教授说:“因为我国现在还有卖身为奴的事。”
他暗叹一口气,走过去把教室关起来,压低声说:“因为我国是奴隶制社会,我国是可以公然蓄奴的。”
学生们也都配合的压低声。
一个男生问:“可是外国不是也有奴隶吗?
他们有黑奴。”
一个女生反驳他:“因为他们自己国家的人民没办法当奴隶才要从外面劫黑奴啊。”
这真的很沉重。
所有人的心里都沉甸甸的,他们的国家没有反对蓄奴,这就给了外国人可乘之机。
一个男生站起来大叫:“我们应该废除现在所有的奴隶制!
让所有的人都不能再用家仆、下人!
这样……”
杨玉燕很敏-感,马上反驳他:“你知道美国林肯废奴后发生了什么事吗?”
她不反对废除奴隶制,但她反对一刀切!
要是强迫张妈离开祝家,那她肯定没办法活下去了。
美国的黑奴历史很漫长,所以他们也有着漫长的废奴历史。
林肯废奴的历史课这些学生都上过,杨玉燕也不是第一次在课堂上反驳这个问题了,她都不用再多说,跟她一起上过课的小伙伴们就七嘴八舌的替她反驳了那个男生。
杨玉燕只需要在最后说:“如果你没有办法创造那么多的工作岗位,那就是在送他们去死。”
这里其实有一个活例子,就是马天保一家。
但杨玉燕犹豫了一下没有说。
杨玉蝉沉默片刻,说:“我曾经有一个很好的朋友,他的父母都在做下人。
他是一个很优秀的人,他的朋友们没有一个歧视他或看不起他的。
但后来出了事,他的父母被赶了出来。
他们没有房子,没有工作,也没有收入,很快就变得穷困潦倒。”
在座的学生中有的人家里没有下人,有的人家里是有下人的,他们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家里下人的事,有鸡犬升天的,也有全家出事的。
或许各家的情况不同,但一样的是所有被赶出去的下人,只要是青壮年,都会很快再次卖-身为奴。
不是他们想做奴仆,而是这是他们唯一熟悉的工作,除此之外,他们没有别的地方可以找工作,可以养家活口。
祝颜舒是这里面最有发言权的,因为祝家曾经家大业大。
她说:“祝家曾经有许多下人,在江南有许多纺织工厂,在山西有晒盐厂,这些工厂多的有几百年历史,少的也有几十年。
当祝家没落以后,这些工厂都必须卖出去。
工厂里的许多工人都是当地的百姓,他们祖祖辈辈都是做着同一种营生。
当然,他们都是雇奴。
工厂给他们发工钱,但他们也签了卖身契。
所以当我们祝家卖掉工厂的时候,是连工人也一起卖掉的。”
她顿了一下,叹了口气说:“但是当时,在江南有几个纺织厂卖的时候,买主不要那么多纺织女工,他们打算在工厂使用美国的纺织机,只需要一些年轻的会操作机器的女工,年纪大的女工就都不要了。”
教室里有的感情丰富的女同学已经在哭了。
杨玉燕和杨玉蝉都没听过这些事,她们很惊讶,但以前也不会在家中聊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