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平定英布(2/2)
樊哙见了戚夫人象凶神恶煞一般吹胡子瞪眼睛,扬言迟早要杀了她,戚夫人吓得魂飞魄散,急忙钻进刘邦怀里啼哭。
后来戚夫人见到樊哙就像见到鬼一样,远远地躲着走。
吕后也终日提心吊胆,十分忧虑,要想设法保全太子,却又不知从何下手,真是愁扬百结珠泪双垂。
却说东园公、夏黄公、角里先生、绮里季四人,见高祖欲令太子领兵,明的是想借事废他,乃相聚一处密议道:“我等来此本为保护太子,如今太子领兵事在危急,岂容袖手旁观?”
于是一同往见建成侯吕释之,说道:“太子领兵,纵使有功位不加尊,若是无功便当受祸。
而且部下诸将从前相随主上,平定天下,立有功勋,自命甚高。
今使太子统领此辈,无异以孤羊带领群狼,谁肯服从命令替他尽力?
此去不能成功。
吾闻韩非子有言:‘母爱者子抱。
’今戚夫人日夜侍奉主上,赵王如意常常抱在面前,将来定然代为太子。
现在事已危急,足下何不速请吕后往见主上,如此如此方可免祸。”
吕释之闻言大悟,此时天色已晚,也等不得天明,便乘夜入宫见了吕后,告知四人言语。
吕后觉得四人甚有见解,遂即依计而行。
次日吕后往见高祖,待得无人在侧说道:“英布乃天下猛将,善于用兵非同小可。
如今朝中诸将皆陛下旧日同辈,却命太子统领,此辈岂肯听命?
太子纵有本领无从施展。
若使英布闻知愈加放胆,长驱西来更无畏忌,天下危矣。
陛下虽然抱病,勉强载入卧车统兵前进,诸将见陛下亲征,何人敢不尽力?
陛下虽不免受些辛苦,但是为了妻子也是无法,还望陛下强自支持。”
吕后连哭带说泪流满面。
高祖觉得她的话也有道理,便向吕后说道:“我早知竖子本不中用,只得自行罢了。”
遂发下命令预备亲征。
汝阴侯夏侯婴听说英布造反,疑其不实,便召其门客薛公问之,薛公道:“此人当然造反。”
夏侯婴道:“英布受主上之封据有淮南南面称王富贵已极,何故造反?”
薛公道:“英布与韩信、彭越三人一同立功,一体受赏,今韩信被杀,彭越伏诛,英布自疑祸及其身,所以造反。”
夏侯婴深服其言,于是向高祖举荐。
高祖立召薛公问其意见,薛公道:“英布造反不足为怪,不过英布本是骊山刑徒,得遇乱世据国封王,此等人但顾一身,并无远虑,陛下安枕而卧,可保无事。”
高祖称善,下诏封薛公为关内侯,食邑千户,择定吉日,自同诸将统领大兵起行。
此时张良正在卧病,听说高祖出征,勉强出来相送,因对高祖说道:“陛下出征,臣理应随行,无如病甚不能如愿,今有一言上陈。
楚人生性猛利,望陛下切不可与之争锋。”
高祖允诺。
张良又请命太子为将军,统领兵马留守关中,高祖依言。
此时叔孙通已为太子太傅,高祖又命张良为太子少傅,张良受命自回,高祖催军进发。
当日英布决意起事,于是召集部下说道:“主上年纪已老厌倦兵事,闻我起兵自己未必肯来,定然派遣诸将迎敌,论起诸将之中,只有韩信、彭越二人最为可虑,如今二人已死,其余皆不足畏,我军奋勇前进可操胜算。”
于是下令东攻荆国,荆王刘贾亲自领兵来迎。
战了一阵,刘贾兵败被杀,英布尽收荆地之兵,渡过淮水攻人楚地。
楚王刘交领兵拒之,刘交分兵为三,有人谏道:“英布善战为人所畏,今分为三军,彼若败吾一军,其余一定都散走,安能彼此相救?”
刘交不听,遂与英布接战,前军战败,后二军果然散走,英布乘胜长驱西进,适与高祖大军相遇。
高祖下令安营,亲自登高望敌,遥见英布军队甚多旌旗齐整,人马雄壮十分精练,又看他行军布阵一如项羽。
高祖见了知是劲敌,心中不悦,遂令诸将领兵出营排成阵势。
高祖自到阵前,遣人传语英布出来相见,英布即引部众到来。
高祖一见英布便说道:“朕封你为王南面称孤,有何不足何苦造反?”
英布答道:“我也不过想当皇帝而已。”
高祖怒骂英布反复无常,挥兵进攻。
英布部下接住厮杀。
高祖恐将士懈怠,亲在前敌督战,不料忽被敌箭射中,高祖忍痛不肯退却,两下大战良久,英布大败而退。
原来英布料高祖自己不来,谁知事出意外,今日阵前相见不免胆怯。
汉军诸将见高祖扶病临阵受伤不退,于是人人奋勇陷阵,英布抵敌不住,率领余众一路退去。
汉兵立即从后追赶。
英布逃到江南,随身仅有百余人,正在无路可走,心中十分危急,忽有长沙王吴臣遣人到来,邀请英布前往长沙,说是要与他一同投奔南粤。
英布本是长沙王吴芮女婿,此时吴芮已死,其子吴臣嗣立为王。
英布因吴臣是他妻兄,自然相信不疑,遂与使者一同起行。
一日到得鄱阳夜宿村舍,使者乘其不备将他杀死,将头前往献功。
英布既死淮南平定。
高祖遂立其子刘长为淮南王。
又因荆王刘贾为英布所杀,下诏将荆地改为吴国,立哥哥刘仲之子沛候刘濞为吴王。
刘濞既已受封,高祖唤到近前,将他相貌详细看了一遍后说道:“朕看你的形状具有反相。”
刘濞闻言大吃一惊,正欲分辩,高祖用手抚摩其背说道:“自此以后五十年,东南必有乱事,莫非应在你身上?
但是天下同姓一家,你须牢记我言切勿造反。”
刘濞听了莫名其妙,却又不敢多说,只得叩头答道:“微臣万万不敢。”
谁知到了景帝时代,七国之乱就是刘濞首倡,此是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