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真是一出又一出(1/3)
江舒棠听的一愣一愣的,没想到还能发生这种事,江倩倩也实在是惨。
不过想到她干的那些事情,又觉得是活该,就是可惜了这个孩子,还没睁开眼看看世界就这么死了,生命是如此脆弱。
“爸妈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但说了两句就没再提了,不过现在她也住在大院里,我们就是不想知道,都没办法。”
江梦梦其实挺烦的。
江舒棠跟江梦梦聊了好一会儿,随后才挂了电话,回去的时候吴秀玲正在做饭,便把这事告诉了吴秀玲。
吴秀玲动作都没停......
阳光斜照进教室,林小满站在讲台前,手里拿着一只断了翅膀的木鸟。
那是昨天放学后,一个沉默寡言的小女孩悄悄放在她办公桌上的。
木头粗糙,漆面斑驳,右翼从根部断裂,像是被摔过很多次又反复粘合过的痕迹。
“谁修过它?”
林小满举起木鸟,声音轻却清晰。
角落里传来??
声,那个叫阿禾的女孩低着头站起来,手指绞着洗得发白的衣角。
“我……我想让它飞。”
她的声音像风中的纸片,随时会飘走,“可它每次都掉下来,越修越重。”
林小满点点头,把木鸟轻轻放在中央的工作台上。
“今天我们不修它。”
她说,“我们先问问它??
你为什么不想再飞了?”
孩子们愣住,有几个交换眼神,仿佛这问题荒唐得可爱。
但没人笑出声。
自从“易碎塔”
崩塌之后,他们开始习惯这种奇怪的提问方式:不是对物下命令,而是向残缺发出邀请。
一个小男孩鼓起勇气靠近:“也许……它怕摔疼?”
“也许它记得风的样子,但忘了怎么相信自己。”
另一个女孩低声接道。
话音落下的瞬间,木鸟的左眼忽然微微一闪??
那根本不是木头雕刻的眼珠,而是一粒极小的晶体,在光照下折射出短暂虹彩。
林小满瞳孔一缩。
那是源石碎片的光谱特征,微弱却真实存在。
“这不是普通的玩具。”
她喃喃道。
陈星不知何时已站在门口,脸色苍白,腕上启灵环持续震颤。
“它是‘记忆容器’。”
他走进来,指尖悬在木鸟上方三寸处,“和当年林新用来记录实验数据的‘共鸣匣’同源技术。
有人用童年玩具备份了一段意识信号……而且,这段信号正在苏醒。”
全班寂静。
林小满缓缓蹲下身,将木鸟捧到耳边,像听贝壳里的海浪那样贴近。
起初只有空洞的回响,接着,一丝极细的声音钻入耳膜: > “……第七次重启失败。
大气电离层干扰加剧,钟鸣频率偏移0.
3赫兹。
建议立即终止实验,否则可能导致意识锚点永久撕裂……”
她的呼吸凝滞。
这是1976年最后一天的实验室录音片段,官方档案早已损毁,从未对外公开。
“是谁留下的?”
她抬头看向阿禾,“这只鸟,从哪里来的?”
小女孩咬着嘴唇,眼泪无声滑落。
“外婆给我的……她说,如果有一天听见鸟说话,就把它交给穿蓝裙子的老师。
你说过,破的也能变成特别的……我以为只是安慰我……”
林小满的心狠狠一揪。
当晚,雪线零号基地紧急开启三级密级解码程序。
沈婉带领团队将木鸟内部晶体剥离,接入源石共振阵列。
随着能量注入,投影屏上浮现出一段扭曲影像:一间昏暗的地下实验室,墙上挂钟停在凌晨两点十七分。
几名科研人员围在一台庞大机械旁,神情凝重。
镜头缓缓转向主控台,一位年轻女子正写下最后一行日志。
正是照片背面署名的“唐素芬”
。
“日期是1976年12月24日。”
沈婉声音发紧,“再过六小时,军方就会破门而入,强行关闭设备。
但她还在继续记录。”
画面中,唐素芬摘下眼镜,揉了揉太阳穴,然后对着录音仪说: > “我知道你们将来会看到这个。
我不确定能不能活着见到你们,所以我把最重要的事藏进最不起眼的地方??
孩子的玩具里。
> > 终焉之钟不是武器,也不是永动机。
它是‘共感放大器’。
它的真正作用,是让人类集体情绪达到临界浓度时,能够穿透维度屏障,与另一种存在对话。
> > 我们以为我们在造钟,其实我们在写信。
> > 而收信人……不在地球上。”
会议室一片死寂。
“你是说,我们一直误解了它的用途?”
程晓雨难以置信,“它不是为了拯救文明,而是为了联系外……某种智慧生命?”
“更准确地说,是为了回应一次早已到来的呼唤。”
陈星盯着屏幕,声音沙哑,“母亲留下的地磁数据异常,并非人为发送信号,而是接收到了来自深空的周期性脉冲。
频率恰好与人类新生儿第一次啼哭的基频一致??
348赫兹。
宇宙在模仿我们的诞生之声。”
林小满闭上眼,脑海中闪过课堂上那些孩子拆解旧物时的眼神。
他们流泪、颤抖、犹豫,却始终坚持完成仪式。
那一刻的情感强度,是否正是终焉之钟所需要的“启动电压”
?
“所以‘锈蚀计划’和‘易碎塔’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我们记住了痛苦,而是因为我们在主动选择失去的同时,释放出了足够纯净的共情波?”
她睁开眼,“我们无意中完成了第一次有效回信。”
沈婉点头:“而且反馈已经开始。
巴西古树返青、海底《墨经》重现、北极歌声复苏……这些都不是自然现象。
它们是对方对我们‘信件’的阅读回应。”
“那现在呢?”
李承志问,“我们要继续写下去吗?”
林小满望向窗外,夜空中繁星如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