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837章 宁宸:老天待我不薄(2/2)

无人知晓来源,却处处流传。

同年夏,北疆再传警讯。

一支神秘势力悄然崛起,自称“归墟盟”,宣称要“清肃伪智,复归混沌”。他们焚烧讲书院,毒杀讲书人,甚至掘开归墟遗址,欲寻四公子遗骸以祭天。

朝廷震怒,派兵围剿,却屡遭伏击。据说对方首领精通奇术,能借风传音、以梦控人,俨然再现当年承焰会之祸。

消息传至终南山时,苏菱正在采摘醒心莲。她听完驿使禀报,只是静静将花苞收入布袋,转身回屋磨墨。

三日后,一封无署名书信飞抵九处守夜堂,内容仅八字:

**“以疑制妄,以静制动。”**

与此同时,各地骤然出现大量匿名传单,上面印着一个个问题??

> “归墟盟说要回归纯粹,可‘纯粹’是谁定义的?”

> “他们称我们为伪智,可谁赋予他们裁决真假的权力?”

> “若一切知识都是污染,那他们的教义,是否也是污染之一?”

这些问题如针扎入人心。不少原本追随归墟盟的百姓开始迟疑,有人反问领袖:“你说不可信书,那你写的命令,可信吗?”

内部动荡初现。

七月十五,中元夜。

归墟盟举行祭天大典,欲借雷雨之势唤醒“古魂”。数千信徒齐聚荒原,火光冲天。

就在仪式高潮之际,天空并无惊雷,反而飘下无数纸片。

那是用极薄桑皮纸剪成的蝴蝶,每一只翅上都写着一句话:

> “你真的想清楚了吗?”

风送纸蝶,纷扬如雪,落满祭坛。火焰燃起,蝶翼飞舞,竟在空中组成巨大问号。

信徒仰头呆望,心中莫名动摇。

刹那间,一名少年冲出人群,撕碎手中经卷,大喊:“我们为什么要别人告诉我们怎么想?!”

骚乱爆发。

归墟盟仓皇后撤,首领在混乱中坠崖失踪。

战事未起,已告瓦解。

秋末,苏菱再次踏上旅途。

这一回,她不再携带药囊,也不穿学者服饰,而是一身粗布裙袄,扮作卖药妇人,游走于市井之间。她在集市摆摊,不卖药,只设“问箱”??路人可投纸条提问,她当场作答。

有人问:“天为何会打雷?”她答:“或因阴阳相激,或因云气碰撞,尚无定论,愿与君共研。”

有人问:“女子可以上学吗?”她反问:“为何不能?你见过哪个脑子分男女?”

最有趣的是一个小童塞进来的条子:“为什么你要回答问题?”

她提笔写道:“因为我也不知道答案,只能一边走,一边问。”

这一幕被一名画师看见,悄悄绘成《市井问学图》,后来悬于多地学堂,题跋曰:“大道不在庙堂,在人间问答之间。”

腊月初八,雪落终南。

清醒亭内外梅花初绽,香气幽微。苏菱煮了一壶姜茶,正欲独饮,忽闻脚步声响。

一名年轻女子推门而入,面容清秀,眼神坚定,手中抱着一摞书册。

“您是苏先生吧?”女子行礼,“我是江南那位女医,姓林,名知微。”

苏菱微笑:“我知道你。你说过‘不要问神怎么办,要问证据怎么说’。”

林知微摇头:“那句话不是我说的,是您写的。我只是重复。”

“可你让它活了。”苏菱递上热茶,“现在呢?你还坚持吗?”

“坚持。”林知微苦笑,“但也害怕。最近有人叫我‘医仙’,建祠供我长生牌位。我烧了三次,他们立了四次。”

苏菱点头:“这是必然。人总想找个依靠。可一旦你成了靠山,就会压垮别人的脊梁。”

“那我该怎么办?”

“继续质疑自己。”苏菱望着亭外雪景,“每天问一遍:我今天的决定,是出于证据,还是出于权力?我是让人学会治病,还是让人依赖我治病?”

林知微默然良久,终是起身:“我懂了。从今往后,我不再叫‘知微’,而叫‘未知’。”

苏菱含笑:“好名字。”

两人促膝长谈至深夜。临别时,林知微取出一本册子,递给她:“这是我整理的疫情记录,所有失败案例都在里面。我想让您看看,哪些地方我可能错了。”

苏菱接过,郑重收下。

待女子身影消失在雪幕中,她翻开第一页,只见扉首写着:

> “献给所有尚未被证明的想法。”

她轻轻抚摸字迹,仿佛触摸到了未来的脉搏。

那一夜,她梦见赵晟站在海边,依旧穿着那件灰袍,背影清瘦。

她想喊他,却发不出声。

赵晟缓缓转身,脸上没有五官,只有一面镜子。

镜中映出的,是千千万万张面孔??有沈砚,有林知微,有那位牧民老妪,有渭水边的村童,有焚烧牌位的少年,有投纸问箱的小童……

他们都在说话,声音交织成一句:

“我们可以不一样。”

苏菱猛然惊醒。

窗外,晨光初露,碑上六字在雪中清晰可见:

**你可以不一样。**

她起身推开亭门,寒风扑面。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