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二百八十六章 谁在高处,谁又在低处(2/2)

“我刚刚听闻你们谈及种无虚日,收无虚月说的好啊!”

“不在连阡跨陌之多,唯其财力相称,要量力而行,不能贪多;对生产基地,要根据地势高低不同,因地制宜,制订土地利用方式才是正道!”

这一出口就知道是不是仅仅读过几本书还是真的有才能体现了出来。

杨秉话中的大致意思就是生产全局出发,以农业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二者并重,强调经营农业要有预见,防患于未然,一开始就须做好规划。

这些都是书中所没有的,想要有所感悟是行走于田地之间,和老农之口知民生的人才知晓的。

不过这些相结合在一起,只有那些地方官员才能够做到。

他立刻庄重的作揖行礼道:“想来官人乃是从地方回京述职的官员吧!能够有此见识绝对乃是真正的体谅百姓的好官!”

江南之地富庶不过百姓的生活却一般,所以也更加体现了一个好官的重要性,这也是他厌恶仕途的缘故。

那些人还未为官的时候,说的都是为国为民可是真正的为官一任之时当初的初衷早就抛之脑后了。

勿忘初心是多么难的事情,他害怕自己若是为官也会成为毒瘤,吸食着百姓的血。

所以索性都遁入山中,以农桑耕种为生,一般士大夫都向往作官,不屑于务农,而他却与农桑有着不可割舍的关联。

说完这些,陈博还有些遗憾的说道:“以官人这样的实务能臣应当在地方为百姓做实事,而不是与朝中的官员蝇营狗苟,讲究什么和光同尘的为官之道!”

这就好像是在说你不如留在地方为官,能够帮助百姓做更多事情,汴京的繁华不适合你,高官厚禄有什么好?

杨慎神情之中有些不忿,不过他的脸上却是看不出喜怒来。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难道有能力的官员不值得走向更高处吗?”

陈博听到这种针尖对麦芒的话也不生气,杨秉也没有劝阻对于这种话他倒是不会生气,因为看得出这番话并不是有意的讥讽,而是发自内心的如此认为。

他说道:“何为高处,又何为低处?朝廷官家还有诸位官员在高处,百姓在低处吗?”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下一章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