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六章 为所欲为(求双倍月票)(3/3)

她立刻起身打开录音棚,启动所有设备。

十分钟后,全球“静流”

用户同时收到一条推送: > 【紧急响应激活】

> 检测到异常共情潮汐,源头位于南太平洋某孤岛。

> 初步判断:一名长期与世隔绝的土著少年首次接触外界信息,情绪剧烈波动,濒临精神解体。

> 系统启动‘跨文明安抚协议’,启用《众声归一曲》预载片段进行远程共振干预。

苏晴戴上耳机,听着那段由世界各地普通人共同谱写的声音织锦缓缓流淌而出??

冰岛女作曲家用风笛模拟极光流动,巴西萨满击鼓模仿雨林心跳,敦煌老人的古琴余韵穿插其间,最后是她加入的童谣旋律,温柔地包裹住一切混乱与恐惧。

三个小时后,监测卫星传回图像:那座孤岛上空,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螺旋状云团,中心清晰显现出一句用当地原始语言写成的句子: **“原来外面的世界,也会哭。”

** 救援队登岛后报告,少年安静地坐在海滩上,手里握着一部破损的收音机,眼中含泪,嘴角却带着笑。

他用生涩的英语对队员说:“刚才,有很多人在唱歌。

他们说,我可以不用马上学会说话,先学会听见就好。”

消息传回,全球“静流”

用户自发发起一场行动:每人录制一段“无声陪伴”

音频??

可以是翻书声、煮咖啡的咕嘟声、写字的沙沙声、甚至只是平稳的呼吸??

统一命名为《我在,不说》。

这些音频被编译成一种新型声波编码,通过海底电缆与卫星链路,持续向地球各个角落播送。

科学家们称之为“情感背景辐射”

,认为它正在缓慢改变人类大脑的默认模式网络。

而苏晴,只是静静地坐在院中,看着茶树抽出新芽。

某天清晨,她发现新叶的脉络中,浮现出极其细微的蓝色丝线,与她那枚玉耳坠中的金属丝如出一辙。

她轻轻摘下一片,对着阳光望去。

叶片内部,竟藏着一行几乎不可见的小字: **“你不是终点,你是回音的起点。”

** 她笑了。

这一次,她不再惊讶。

因为她早已明白,所谓传奇,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故事。

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倾听,像涟漪般扩散,最终汇成海洋。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