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39章 大明至上(2/2)

夏原吉慌忙向前,“没错,定国公年纪轻轻,每每奇思妙想,有惊人之处,莫非他真是尼山鸿儒会的人?

就犹如当年的王莽?”

可两汉隋唐,一路发展下来。

“别饿肚子,吃饱了再说。”

什么怎么回事?

蹇义再度磕头,“陛下,诸子之学,固然有可取之处,可有百家,就有千家万家!

大明朝有六千万人口,就有六千万颗心……如果放任百花齐放,到时候人心思变,天下大乱。

就不可收拾了。

当年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便是这个心思。

彼时汉儒已经并非孔孟之儒。

传到今日,程朱理学,乃是我大明官学。

程朱理学,兼容并蓄,收纳百家,博采众长。

作为官学,并没有摒弃百家的问题,相反,还能收拢人心,安定天下,臣恳请陛下明察,切莫轻易撼动官学,以免自断根基啊!”

以朱棣的智慧不会听不明白。

谁让你总是挖坑,这回把自己也埋了吧!

朱棣气得哼道:“你凑什么热闹?”

徐景昌道:“臣也以为不可撼动儒家根基……只不过臣觉得可以让大明多一点,儒家少一点。”

朱棣不解,“什么意思?”

“启奏陛下,臣的意思儒家虽然很重要,但是却不能凌驾大明之上。”

徐景昌道:“臣徐家最多是与国同休,可有一个家族,历经几十个朝代,屹立不摇。

他们代表的东西,在一些人的心里,远比大明还重要,陛下岂能不防?”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