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32章 与时间赛跑(2/3)

就算人海战术,想快也有限度。”

阿浪提出了现实的困难。

“何先生,浪哥,传统方法确实耗时。

但我在研究国外最新工程案例时,注意到一种在欧美开始兴起的理念——预制装配式结构。

尤其是在港口、桥梁等大型工程上,现在的红磡隧道用的就是这种技术。”

“预制装配式?”

阿浪有些疑惑。

“对!”

陈胜展开一份他让人绘制的草图,“简单说,就是把码头的主体结构,比如巨大的混凝土沉箱、钢结构的栈桥面板、甚至部分装卸设备基座,先在后方的大型预制场里像造汽车零件一样批量生产出来,然后通过重型运输工具运到现场,像搭积木一样快速拼装、安装到位!

这能大幅减少现场湿作业(浇筑、养护)的时间,不受天气影响,质量也更容易控制。”

何雨柱点头道:“阿胜,看来你是下过功夫的,阿浪学着点,别一天天就人海战术!”

“知道了,老板!”

“我们的优势是什么?

是钢铁厂!

是汽车厂!”

何雨柱接着道。

“预制件需要大量、高质量的钢材!

我们的‘黄河钢铁厂’现在产能充足,技术也在咸兴尧带领下不断提升,完全有能力生产符合码头建设要求的高强度结构钢!

甚至,我们可以根据预制件的需求,优化钢材的型号和规格,做到自产自用,成本和质量双重可控!”

“明白,老板!”

咸兴尧道。

“还有汽车厂!”

何雨柱继续道,“预制件动辄几十吨、上百吨,运输和吊装是核心难题。

我们自己的‘黄河汽车厂’不是只能造卡车和巴士!

立刻让技术团队,在现有重型卡车底盘基础上,研发专用的大型模块化运输车(SPMT)!

要求载重能力必须达到百吨级以上,具备多轴转向、独立液压升降功能,能平稳运输超大型预制构件!

同时,改造生产线,设计并试制几台重型履带式起重机!

吊装能力至少要达到150吨!

就用我们自己的钢材、自己的发动机!

这是对我们工业能力最好的实战检验和提升!”

顾元亨道:“老板,自己造!

用自己的钢铁,用自己的运输和吊装设备,建我们自己的码头!

这不仅能解决运输吊装难题,省下大笔租赁费用,还能让我们的汽车厂和钢铁厂技术上一个台阶,但问题是我们攻克技术需要时间!”

“相关资料我会后会交给你,没有参考就去买国外现成的回来拆解研究,抄你们总会吧。”

“是,老板。”

顾元亨可不会问资料哪里来的,老板神通广大,就算老板说现在我们要造飞机,他觉得老板都一定能拿出相关的东西。

陈胜补充道:“何先生!

预制场地的选址也非常关键。

我们需要一块靠近葵涌、交通便利(最好是水路和陆路兼备)、面积足够大的土地作为后方基地。

将军澳!

我们不是正在低调收购将军澳的临海地块吗?

那里水深条件好,稍加改造就能建设临时码头,大型预制件完全可以通过驳船直接运到葵涌工地,比陆路运输更高效、更安全!

而且远离市区,保密性强,不易被干扰!”

“这个就交给阿浪了,阿浪你想办法弄到红磡隧道的技术资料,不要怕花钱,我们购买专利都可以。”

“我下去就想办法。”

“完美闭环!”

何雨柱一击掌,“就这么办!

我负责总协调: 1.

钢铁厂:咸兴尧回去后立刻调整生产计划,优先保障葵涌项目所需的高强度结构钢、钢板桩、型材(H型钢、工字钢)的生产。

要求他组织技术攻关,确保钢材性能绝对达标!

2.

汽车厂:顾元亨回去后让他们暂停部分商用车生产,抽调精干力量,成立‘特种工程车辆研发小组’。

目标:三个月内,拿出能用的SPMT样车和重型起重机样机!

告诉他们,不惜代价,需要什么设备、人才,立刻打报告,我特批!

这是黄河汽车迈向工程机械领域的关键一步!

3.

内地建材:保持与欢哥的紧密联系,确保砂石骨料、水泥等大宗基础建材的稳定供应,直接运往将军澳预制场和葵涌工地。

价格可以略高于市场,但质量和供应量必须保证,这个阿浪你负责!

5.

葵涌现场:阿浪总你总揽全局,陈胜辅助协调设计、施工、预制、运输、吊装各个环节。

立刻组织精干的工程管理团队进驻葵涌,前期工作(场地平整、基础开挖、临时设施搭建)一刻不能停!

同时,招标或组建专业的海上打桩和基础施工队伍,预制件拼装的前提是坚固的基础!”

“明白!”

众人齐声应道。

他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这不仅是一个工程项目,更是一场与时间赛跑、展示黄河集团全产业链实力的战役!

“那个各位就动起来吧!”

“是,老板!”

命令下达,黄河集团这架庞大的机器以前所未有的效率高速运转起来。

钢铁厂 咸兴尧回去后立刻召集所有技术骨干和车间主任。

高炉全力运转,炼钢车间灯火通明。

技术团队日夜攻关,调整合金配方和轧制工艺,确保生产出的结构钢强度、韧性和耐腐蚀性完全满足严苛的海洋环境要求。

一块块通红的钢坯被轧制成各种规格的型材和厚钢板,源源不断地运往新建的将军澳预制场。

钢铁厂轰鸣的机器声,仿佛奏响了葵涌建设的序曲。

汽车厂 研发小组的工程师们拿着顾元亨带回来的图纸,仔细研究,热烈讨论,付诸实践。

何雨柱的特批资金迅速到位,进口的关键液压部件、大功率发动机和特种轮胎通过特殊渠道快速采购进来。

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带着年轻工人,在巨大的车间里对着重型卡车底盘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造。

焊接的火花日夜飞溅,测试台架上的新传动系统发出低沉的轰鸣。

第一台简易但实用的百吨级SPMT样车和一台基于成熟底盘改造的120吨级履带起重机雏形,在夜以继日的奋战中逐渐成型。

工人们自豪地称它们为“黄河铁牛”

和“黄河巨臂”



将军澳预制件工地 史斌带着安保队伍进驻,迅速清场,接着工人进驻开始搭建围挡。

随后大型施工机械进场,轰鸣着进行土地平整。

临海处,简易的桩基和栈桥开始施工,为未来的预制件下水码头打下基础。

与此同时,一座规模宏大的预制场以惊人的速度拔地而起。

巨大的钢结构厂房内,按照陈胜引入的标准化、模块化理念,划分出钢筋绑扎区、模板组装区、混凝土浇筑养护区以及钢结构焊接加工区。

从钢铁厂运来的钢材在这里被切割、焊接成巨大的钢框架;绑扎好的钢筋笼放入特制的巨型钢模板中;搅拌站日夜不停,高标号混凝土被泵送浇筑。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