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224章 汽车发动机上天(1/2)

此时他们的感觉,就好像是猴子吃姜——吃着辣口丢了又香。

不想干?

那怎么可能!

求着盼着就想要这样的机会。

不敢干?

那不至于,这点儿勇气同志们还是有的。

最大的问题是,怕耽误事儿。

看见同志们的神情,高振东笑了起来:“放心,这个新研制,绝对符合你们的现状。”

他大概能猜到同志们在想什么。

有了他这句话,同志们的信心就来了,倒不是盲从权威,而是有了一种技术上的肯定和背书。

“高总工,那这个新研制的到底是什么?”

高振东笑道:“长航时无人机和小型巡飞无人机,可能一开始也不是很长,但是你们可以向着这个方向走。”

同志们下巴都快掉下来了,还说不难?

“高总工,长航时无人机,机体应该不小吧?

而且长航时本身就代表着难度。”

这是不用分析,靠直觉都能猜得出来的事情,但是他没想到高振东却摇了摇头。

“你有没有注意到,我说的是长航时,但是没有对其他飞行性能提出要求?”

听过高振东的提醒,简总工有点回过味儿来:“您的意思,是什么速度、高度这些指标都不怎么追求?”

高振东点点头:“对了!

就是这个意思,甚至载荷都不追求,以能完成必要的任务为准,不需要太大。”

在技术条件有限、核心指标突出的情况下,的确可以这么取舍,但是对于简总工他们来说,取舍他们也会,主要是他们不知道要取舍哪些指标,有了高振东这句话,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

“如果这样的话,整个U2那样的机翼,平、直、长!

升力性能好,还能多装油!”

简总工是见识过我们打下来的U2的,对于它的那个机翼印象深刻。

“这样飞不快吧?”

旁边一位同志道。

高振东随和的表现,让同志们活跃起来,气氛很好。

听见这位同志的话,高振东笑道:“不用多快,我这么告诉你们吧,这个长航时无人机,就一个核心目的,为陆军的同志提供战役级别的战场监视,所以是要遥控的,毕竟战场情况瞬息多变,靠程控肯定没法完成任务。

但是一来受到遥控和图传距离的影响,二来是需求的限制,实际上能有个50来公里的遥控距离也就差不多够了,或者说你们再努努力,70、100,那也就顶天了,足够。

我们搞装备不是要把指标搞得多么高,而是够用就好。”

说完,高振东顺手就举了个例子:“就好像现在这个长航时无人机,做战场监视的时候,考虑到现在光学系统的性能,反过来就不能把速度给搞得太快了。”

简总工这回完全听明白了。

“高总工,我明白您的意思了,这个飞机不需要遥控距离太远,但是留空时间要足够长,速度不需要快,高度也不需要太高,最好还要便宜,毕竟战场上防空武器五花八门,这个飞机的损失率可能会比较高。

只是这个飞行性能的话,对防空武器基本上没有任何防御能力吧。”

说到这里,门响了,内保的同志带着两位部队的同志站在门边。

“高总工,这两位同志是来找你的,你说他一来就把他请过来。”

内保的同志道。

高振东站起身,将部队的同志迎进来,对简总工他们道:“来来来,大家认识一下,这是你们要搞的长航时无人机的第一用户,陆装局的同志。”

陆装局?

不是空…简总工刚想到这里,突然明白过来,这东西不就是为陆军的战役级别准备的嘛,没毛病。

同志们很是热情的打过招呼,坐了下来。

高振东点点头:“是的,你说得没错,所以你们要考虑好这个飞机的飞行高度,以及光学系统性能,要能够躲在敌人的野战防空射程之外,完成战场监测任务,嗯…我们料敌从宽一点,任务高度4500米,光学系统要能在4000米高度上,不小于7公里的距离上,完成包括战场监视、火炮校射在内的任务。”

陆装局的同志一来,就听见高振东给整了这么大个活儿,按照高振东说的参数一想,连连点头,好东西啊!

“嗯,振东同志说得有道理,这个高度和距离,已经是76毫米高炮的极限有效射程和射高了,就算是加上便携防空导弹这些东西,也对这个无人机产生不了威胁。”

实际上能用于野战防空的,就连76炮都不见得有,76炮射程也就57公里,最大有效射高46公里,而且在最大射程上根本够不着最大射高。

而便携防空导弹也打不了这个距离,不论哪一架,包括我们自己,便携防空导弹都没法打这么远。

非要说的话,反倒是我们自己正在研制的弹炮合一野战防空系统中的导弹部分能够得着,其他野战防空系统对这个飞机的威胁,就非常小了,至于空中的战斗机,那什么距离和高度都不好使,就不用多考虑战斗机这个问题了。

陆装局的同志说完,转头看向高振东:“振东同志,是不是再远一点高一点?”

老毛病又犯了,高振东笑了起来:“不用,这个光学系统就是任务载荷,现在够用就好,等到有确切证据表明敌人有了能威胁到这个飞机的野战防空,再换也不迟,我估计还早着呢,现在先节约一点没关系。

只要光学系统一换,这个距离和高度随时都可以提升的,飞机本身的飞行性能,我们可以定一个有效升限6000米,这样余量是足够的。”

简总工想了想,点了点头:“嗯,如果是采用平直长机翼的方案的话,这个参数不难达到。

不过我们现在缺合适的小型涡喷,是不是黔航发仿制的那个小型涡喷就是给这个用的?”

高振东摇摇头:“要什么涡喷,这东西越便宜越好,你们不用搞那么大。

你们可以选择汽车的活塞发动机,例如463型2.

0升L4活塞汽油机,改一改就能用。

挂在飞机的屁股上推着走,就绝对没问题。

如果飞机小一点,京城汽车厂甚至改进出了363型L3汽油机,也能用的。”

我们第一代察打一体无人机的活塞发动机,马力也就100,好歹463还有120呢。

就这?

连陆装局的同志都有些看不下去了,这东西是不是太过分了一点,汽车上整个发动机就装上去,便宜是真便宜,就是想着老有点那么不得劲。

看见他们的样子,高振东笑了起来:“能用就行,这个无人机啊,重要和新颖的是使用方式,而不是上面具体用了什么新技术,就是上面的技术全是成熟老旧的,只要能完成实时战场监视和火炮校射,那就是好东西!

甚至成熟老旧的技术能极大的加快这个飞机的成型速度,先用起来嘛,你们说是不是?”

高振东最后一句话是问陆装局的同志。

陆装局两人想了想,还真是这么个道理!

天上有眼睛和没眼睛,对作战来说完全就是两码事。

想到这里,陆装局的同志道:“振东同志,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不一定有野战机场用…”

高振东道:“不一定非要用野战机场起降嘛,搞个68米长的飞机,手动折叠翼,甚至嫌机翼太宽你们可以多折几折,大不了连接铰链和固定螺钉整粗点,反正这东西是手动折叠,又没有高速需求,怎么方便怎么来就行了。

最后架在通用履带底盘上,火箭助推起飞,降落伞回收,齐活儿。”

5DL坦克的车体长度就是6米,加上炮管9米,一样灵活机动。

高振东这个方案充满了凑合的味道,但是听在陆装局和黔飞厂同志们的耳朵里可不是这么一回事。

这叫充分考虑战场环境,对齐用户需求,利用现有条件,构建可行方案,在战斗赋能、成本支出、使用便利、维护方便等各主要诉求方向上都取得了良好的平衡。

陆装局的同志点点头:“很好!

就这么干!

一个师装备5架以上,足够使用一场战役,而且回收回来整备整备,又能很快使用。”

对于黔飞厂的同志来说,这就是总体方案了,就这么聊着聊着,就已经开始足够清晰。

“明白了,高总工。”

简总工和同志们在本子上飞快的记录。

“另外,你们可以用类似S2的时候,花旗佬的P38闪电战斗机那样,双尾撑,双垂尾,推进螺旋桨在双尾撑中间。

这样可以把垂尾高度和面积做小一些,更方便车载机动。”

一般人可能对P38不是太熟悉,但其实有两个非常耳熟能详的东西和它有关,只是一般人不知道这两个东西和P38有关而已。

一个东西是小鬼子的三八五十六,这货就是被P38击落丧命的。

而另外一个就是F35闪电II,“球电”

,它大名里面的“II”

是2代的意思,而一代闪电,正是这个P38。

至于有人说也和约翰牛丑得出奇但是性能不错的“闪电”

有关,高振东觉得这是约翰牛在往自己脸上贴金。

不过对P38,同志们还是熟悉的。

不过高振东说完之后,怕不保险,同志们别把P38整个样子都学过来,那货的尾撑是很粗壮的,在这里没必要,高振东还是在黑板上画了一个类似后来的ASN206的结构,只是尺寸比ASN206要大。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