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放长线,钓大鱼(第四更,求月票)(2/2)
。
消息传出,川黔边境震动。
那些原本观望的土司纷纷派出耳目打探,更有甚者,悄悄遣人送来降书顺表,只求能在新秩序中分一杯羹。
与此同时,晋王府开始紧锣密鼓筹备南迁事宜。
杨嗣昌主持制定《川黔经略方略》,提出“三步走”
战略:第一步,以重金收买水西、播州等大土司,瓦解敌方联盟;第二步,组建“朱家军”
主力,招募流民、矿工、逃兵,扩军至两万;第三步,择机攻取遵义、永宁,控制川黔咽喉,建立根据地。
而最棘手的问题??
钱,也逐渐有了眉目。
朱求桂忍痛变卖太原城外三处大庄园,得银二十万两;又说服几位年长宗亲,将历年积攒的禄米折银支援,凑得十万;再加上朝廷默许其截留山西部分盐税三年,总计筹得银七十八万两,尽数投入军费。
“够了。”
杨嗣昌翻阅账册后抬头,“七八十万,足够打一场决定性的战役。
只要拿下遵义,便可开府设衙,向朝廷请旨赐印授爵。
届时,王爷便是名副其实的‘西南藩王’。”
朱求桂坐在书房内,手中摩挲着一枚铜印模子??
那是他命工匠连夜打造的“晋王川黔总制军务关防”
。
虽是私刻,却让他看得入神。
他仿佛已看到自己身穿蟒袍,坐镇重庆府城楼上,麾下十万大军南征北讨,四方土司匍匐称臣。
然而夜深人静时,他也常独自站在院中仰望星空,心中忐忑难安。
他知道,这条路一旦踏上,便再无回头。
朝廷今日放他出去,明日也可能召他回来,甚至……派兵剿灭。
魏忠贤说得对,他不是不可替代。
若他不成器,自有别的藩王顶上。
但退路早已断绝。
留在太原,不过是多活几年的囚徒;走出去,哪怕战死沙场,也是堂堂正正的朱家男儿。
十日后,第一支五千人的先遣部队启程南下。
领军者正是覃磊绍,临行前他在祖宗牌位前焚香叩首,发誓:“若不能为我朱家打出一片天地,誓不还乡!”
身后七十余名同族兄弟齐声应和,声震屋瓦。
大军出发当日,太原百姓夹道围观。
许多人从未见过宗室子弟披甲上阵,无不惊叹。
有老人抹泪道:“这才是咱大明的王爷啊……不像这些年,光会吃喝玩乐。”
更有孩童追着队伍奔跑,高喊“朱家军!
朱家军!”
朱求桂登上城墙,目送旗帜远去,久久不语。
魏忠贤站他身旁,忽然道:“王爷,您知道为什么万岁爷选您吗?”
朱求桂摇头。
“因为您弱。”
魏忠贤冷冷道,“正因为您一直窝囊,没人看得起,所以您起兵,才不会让朝廷太过忌惮。
换作秦王、周王那种强势藩王,刚提募兵二字,锦衣卫就得上门拿人。
可您不一样,您是废物,是笑话,所以陛下才敢给您刀??
因为他信您翻不了天。”
朱求桂浑身一震,转头看向魏忠贤。
后者却只是笑了笑:“可现在,您要证明给他看……废物也能成龙。”
风卷残云,雁过无痕。
晋王护卫军南下的消息如野火燎原,迅速传遍南北。
北京紫禁城内,崇祯帝听完司礼监奏报,默默放下茶盏,望向乾清宫外苍茫暮色,低声自语:“朕放虎归山,不知是福是祸……但若再不放手,这江山,怕是要塌了。”
与此同时,在四川遵义府深山之中,一座隐秘山寨内,几个身穿獠牙铠甲的蛮将正围坐议事。
中央一人头戴金冠,面容阴鸷,正是永宁残部首领奢寅。
他听完探子汇报,猛然拍案而起:“晋王?
一个养在笼里的猪猡,也敢来西南撒野?
传令各寨,集结兵马,等他进来,我要让他葬身乌江!”
而在云南昆明,黔国公沐天波接到塘报,凝视良久,终是叹息:“沐家守滇百年,如今竟要眼看他人复制我沐氏之路么?”
他起身踱步,忽而冷笑,“也好,若那晋王真能在川黔立足,或许……真能替朝廷镇住这片乱地。”
时间如流水,转眼已是冬去春来。
晋王军一路南下,沿途收编溃兵、吸纳流民,兵力迅速膨胀至一万五千人。
凭借重金贿赂与分化策略,成功策反播州杨氏一部,打通进入贵州通道。
四月间,大军兵临遵义城下,与奢寅决战在即。
战前誓师大会上,朱求桂亲自登台,面对数万将士,高举宝剑,声嘶力竭:“今日之战,非为一人之荣辱,乃为我朱家血脉争一口活气!
谁说宗室只能吃闲饭?
谁说天潢贵胄不能上阵杀敌?
告诉你们??
我朱求桂在此立誓:破城之后,凡斩一级者,赏银十两;先登城者,赐田二百亩,奏请赐名入玉牒!
若有战死者,其家世代免赋,子女由本王抚养成人!”
“愿随王爷,赴汤蹈火!”
“愿随王爷,开疆拓土!”
“朱家军!
朱家军!
朱家军!”
呐喊声直冲云霄,惊起山中群鸟纷飞。
那一夜,朱求桂彻夜未眠。
他取出珍藏多年的《皇明祖训》,翻开第一页,上面写着:“天下之大,非一人所能治,必分封建屏,以卫社稷。”
他盯着那句话看了许久,终于提笔,在空白处写下一行小字: “辛巳年四月十七夜,晋王朱求桂率朱家军屯于遵义城外。
仰观星辰,俯察民心,始知祖训非虚。
纵前方万险,亦当奋然前行??
此非谋私,乃续朱氏血脉之命脉也。”
次日凌晨,炮声轰鸣,攻城开始。
血战持续三日,朱家军以火药炸塌北墙,覃磊绍率敢死队率先突入,与敌巷战肉搏。
最终奢寅兵败自杀,其首级悬挂城楼。
遵义光复。
捷报飞传京城,崇祯帝览之,沉默良久,终下令:“晋王朱求桂平叛有功,着加封‘镇南王’,准其开府贵阳,设三司六部,统辖川黔十四府之地。
赐金册铁券,世袭罔替。”
圣旨抵达当日,贵阳百姓焚香迎驾。
朱求桂身穿亲王衮服,骑白马入城,身后跟着浩浩荡荡的朱家军。
街道两侧挤满人群,有人跪地高呼:“王爷来了!
咱们有主了!”
他抬头望着贵阳城楼,阳光洒在身上,暖得几乎流泪。
他知道,一个新的时代,真正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