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双管齐下,明修栈道
钱穆的内心,掀起了惊涛骇浪。
陈山开出的条件,何止是优厚,简直是匪夷所思。
出钱,出地,却又完全放权,不干涉任何学术和校务。
这哪里是商人投资,分明是古代那些礼贤下士、豪掷千金的国君才有的气魄。
他看着眼前这个年轻人,目光深邃。
他想从陈山的眼睛里,看出他真正的目的。
“陈先生,我想知道,为什么?”
钱穆的声音很沉,“你费这么大的力气,花这么多钱,到底是为了什么?
不要跟我说那些为国为民的漂亮话,我想听实话。”
陈山知道,在这样的智者面前,任何虚伪的掩饰都是多余的。
他沉默了片刻,坦然地迎上钱穆的目光。
“为名,也为利。”
这个回答,让钱穆和唐君毅都愣住了。
他们没想到陈山会如此直白。
“为名,很简单。”
陈山继续说道,“总会虽然现在掌控了华人社会,但在很多人眼里,依然是草莽出身。
办一所大学,一所顶级的大学,是洗白我们身份,获得社会上层认可的最快途径。
这块‘金字招牌’,能带给我们的声望,是再多钱也买不来的。”
“至于为利……”
陈山笑了笑,“这就更简单了。
大学能培养人才。
未来的香港,需要大量的律师、会计师、工程师、金融专家。
这些人才,如果都是从我们自己创办的大学里走出来的,他们会为谁服务?
香港未来的经济命脉,又会掌握在谁的手里?”
“这个利,不是今天就能看到的,但十年,二十年后,它会比港岛任何一块地皮都更值钱。”
陈山的这番话,句句都是大实话,也是最现实的考量。
钱穆听完,久久没有说话。
他不得不承认,陈山是一个他完全看不透的人。
他有江湖草莽的狠辣手段,有纵横捭阖的政治手腕,如今,又展现出了一个顶级战略家才有的长远眼光。
更难得的是,他足够坦诚。
这份坦诚,反而让钱穆感到了一丝安心。
一个纯粹的理想主义者是可怕的,因为他会为了理想不顾一切。
一个纯粹的商人也是可怕的,因为他会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而陈山,似乎是两者的结合体。
他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但他的利益,却又和整个香港华人的未来,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好。”
许久,钱穆缓缓地点了点头,吐出了一个字。
这个字,重若千钧。
它代表着,这位学界泰斗,接下了陈山的这份“豪赌”
。
“先生,从今天起,您就是香港中文大学的创校校长。”
陈山脸上露出了笑容,他知道,自己这盘大棋,最关键的一步,已经落下。
…… 事情进行得比想象中还要顺利。
有了钱穆、唐君毅等学界名宿的登高一呼,加上白头福控制下的报纸铺天盖地的宣传,“社区发展总会”
斥巨资创办香港中文大学的消息,像一阵旋风,迅速传遍了整个香港。
一时间,陈山和总会的声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顶峰。
市民们议论纷纷,言语间充满了赞叹和自豪。
“看看,这才叫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领袖!
不仅帮我们出气,还想着为我们的子孙后代办教育!”
“是啊,以后我儿子要是有出息,就让他考中文大学!
不比去港大念洋文强?”
就连许多之前对总会持观望态度的商界名流、社会贤达,也纷纷转变了态度,主动向总会捐款,表示支持。
就在香港因为中文大学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的时候,陈山已经悄悄地开始了他的第二步计划。
书房里,霍东升一脸困惑地看着陈山。
“山哥,我有点不明白。”
霍东升推了推眼镜,“既然我们已经决定,让未来的中文大学以学术研究的名义去申请购买那台‘费伦提马克一型’,为什么还要我多此一举,在英国注册一家公司,用商业名义去申请?”
“这不等于暴露了我们的目标吗?
万一引起英国人的警觉,大学那边的申请不也跟着泡汤了?”
陈山的计划,听起来有些自相矛盾。
“霍先生,你觉得,一份来自香港一所大学的采购申请,和一份来自一家香港纺织公司的采购申请,哪一个更容易被英国人拒绝?”
陈山反问道。
霍东升想了想,答道:“当然是公司的申请。
大学毕竟是学术机构,听起来更合理一些。”
“没错。”
陈山点了点头,“所以,我就是要你去被他们拒绝的。”
“被拒绝?”
霍东升更糊涂了。
“你想想看,”
陈山耐心地解释道,“如果我们只提交一份大学的申请,英国人肯定会进行严格的背景审查。
他们会查到大学的资金来源是我们总会,然后就会联想到我,联想到我们最近和港府的冲突。
他们会想,这个陈山,为什么非要买一台战略级的计算机?
他想干什么?
怀疑的种子一旦种下,大学的申请也必然会被驳回。”
“可如果我们双管齐下呢?”
陈山的眼睛亮了起来。
“你先以一家商业公司的名义,用一个漏洞百出的理由,比如‘用于纺织花样设计’,去大张旗鼓地申请。
英国人一看,肯定会觉得这很可笑,然后毫不犹豫地拒绝你。
这第一次的拒绝,会让他们产生一种‘我们已经识破了对方企图’的满足感。”
“这个时候,大学那份准备得天衣无缝的申请再递上去。
两相对比之下,他们会觉得哪个更可信?”
霍东升的眼睛也亮了。
他明白了!
“他们会觉得,我们真正的目的,就是想用那家公司买。
公司被拒之后,我们还不死心,又换了个大学的名义来碰碰运气。”
“没错!”
陈山打了个响指,“你的失败,就是为了衬托出大学申请的‘合理性’和‘无辜性’。
你的公司,是一个靶子,一个烟雾弹。
我要让英国人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你这个靶子上,从而忽略掉我们真正的杀招。”
“所以,霍先生,这次去英国,你的任务很重。”
陈山看着他,“你不仅要失败,还要败得‘大声’,败得‘人尽皆知’。
你要让英国的商界和政界,都知道有一家来自香港的‘傻子公司’,想买一台超级计算机。”
“我明白了,山哥。”
霍东升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神里充满了兴奋和挑战的欲望,“您就瞧好吧,我保证把这出戏给您演足了!”
几天后,霍东升带着一个精干的团队,悄然飞往伦敦。
与此同时,梁文辉也正和钱穆、唐君毅等几位老先生一起,字斟句酌地撰写着那份将要递交给曼彻斯特大学的采购申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