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48章 钱穆先生,我们办大学吧(1/2)

“我们办所大学吧.”

电话那头的梁文辉彻底醒了。

“办……办大学?”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困惑和震惊,“山哥,你没喝多吧?

我们刚刚才跟港府签了协议,总会那边一大堆事情要理顺,这个时候办什么大学?”

梁文辉的反应在陈山的意料之中。

这个决定听起来确实有些天马行空,不合时宜。

“文辉,你觉得我们现在最缺的是什么?”

“缺的?

缺的东西太多了。”

梁文辉苦笑一声,“缺钱,缺人,缺管理经验……”

“不,这些都不是最关键的。”

陈山打断了他,“我们最缺的,是名分,是一个能让全世界都认可,能让我们光明正大站在世界舞台上的名分。”

“总会现在的地位,说白了,还是江湖草莽,是港府被迫妥协的产物。

在那些洋人眼里,我们依然是上不了台面的。

要想真正站稳脚跟,要想把香港打造成我们中国人的金融帝国,光靠拳头和钱是不够的。”

“我们需要一块金字招牌。

一块能镇得住场子,让所有人都高看我们一眼的金字招牌。”

梁文辉沉默了。

他虽然还是不完全明白陈山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他知道,陈山绝不会无的放矢。

他说的每一句话,背后都有着深远的谋划。

“山哥,你的意思是……大学,就是那块金字招牌?”

“没错。”

陈山的声音里透着一股兴奋,“你想想看,一所由我们中国人自己创办、自己管理,并且达到世界一流水准的大学,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我们不仅能打,不仅会赚钱,我们还懂文化,尊重知识。

这意味着,我们能为香港培养出源源不断的人才。

律师、医生、工程师、管理者……这些人才,以后都将是我们自己的。

香港的未来,才会真正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陈山的话,像一颗颗重磅炸弹,在梁文辉的脑海里炸响。

他原本以为,总会接管华人社会,就已经是胜利的顶点了。

可现在他才发现,陈山的目光,看得比他远太多了。

陈山要的,不仅仅是管治权,他要的是彻底改变香港的人心和未来!

“山哥……我……我有点明白了。”

梁文辉的声音有些干涩,“可是,办大学不是办工厂,不是有钱就行。

师资、校舍、课程……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

“这些我当然知道。”

陈山笑了,“所以,我没打算从零开始。”

“你还记得新亚书院的钱穆先生吗?”

梁文辉的眼睛猛地一亮:“当然记得!

那位可是当世的大儒!”

“没错。”

陈山说道,“新亚书院现在虽然地方小,条件差,但它有最宝贵的东西——风骨和人才。

钱穆、唐君毅这些先生,哪一个不是学贯中西的大师?

他们撑起了新亚书院的脊梁,也守住了我们中华文化的根。”

“我要做的,就是给他们一个更大的舞台。

总会出钱,出地,出人,把新亚书院,扩建成一所真正的综合性大学。

一所能和港大分庭抗礼,甚至超越它的,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梁文辉喃喃地重复着这个名字,心脏不受控制地狂跳起来。

这个名字里蕴含的力量,让他感到一阵阵的战栗。

“山哥,这个计划太……太宏大了。”

“不大,就没意思了。”

陈山说道,“文辉,这件事,我需要你来牵头。

明天一早,你准备一份厚礼,我们一起去拜访钱穆先生。”

…… 第二天,深水埗桂林街。

这里是九龙最贫困、最拥挤的区域之一。

狭窄的街道两旁,是密密麻麻的唐楼,头顶上是蜘蛛网一样杂乱的电线和晾衣杆。

新亚书院,就在这片嘈杂的市井之中。

所谓的“书院”

,其实就是一栋破旧的唐楼,连个像样的校门都没有,只在门口挂着一块写着“新亚书院”

四个字的木牌。

当陈山和梁文辉的黑色轿车停在路口时,立刻引来了周围所有人的注意。

在这种地方,一辆崭新的轿车,比大熊猫还要稀罕。

陈山没有在意那些目光,他让梁文辉提着准备好的礼物——上好的茶叶、名贵的笔墨纸砚,还有一份“办学经费”

捐赠支票,径直走进了那栋唐楼。

楼道里光线昏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霉味和饭菜的混合气味。

校长室在二楼,门是虚掩着的。

陈山轻轻敲了敲门。

“请进。”

一个苍老但中气十足的声音传了出来。

推开门,一间极其简陋的办公室出现在眼前。

一张掉漆的书桌,两把椅子,还有一个装满了书的书柜,就是全部的家当。

一位身穿长衫、精神矍铄的老者,正坐在书桌后,戴着老花镜,聚精会神地看着一份手稿。

他就是新亚书院的校长,钱穆。

听到脚步声,钱穆抬起头,当他看到陈山时,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惊讶。

对于这位最近在香港搅动风云的年轻人,他自然有所耳闻。

报纸上,有说他是为民请命的英雄,也有说他是野心勃勃的枭雄。

“陈先生?

不知大驾光临,有何贵干?”

钱穆放下手中的笔,语气平静,不卑不亢。

“钱先生,冒昧来访,还望海涵。”

陈山微微躬身,态度极为恭敬,“小子陈山,久仰先生大名,今日特来拜会。”

梁文辉也跟着行礼,并将礼物放到了桌上。

钱穆的目光扫过那些礼物,最后落在那张支票上,眉头微微皱起:“陈先生,无功不受禄。

如果只是寻常拜访,喝杯清茶即可,这些重礼,还请收回。”

他虽然穷,但文人的风骨,却丝毫未减。

陈山笑了笑,他知道,想用钱来打动眼前这位老人,是最愚蠢的做法。

“先生误会了。”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