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一卷 第56章 评审(2/2)

“马总工,我正要说这个。”

杜宇泽把屏幕切换到发动机压气机的数据上,“你们的验证机,效率比设计指标高了1.

2个百分点。

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他手指在屏幕上一划,一个新的发动机模型出现。

“基于这个数据,我做了一个推演。

如果我们重新设计低压段和燃烧室,再配合全权限数字发动机控制系统,我们可以用现有‘昆仑’百分之九十的尺寸和重量,做到它百分之一百一十的推力。”

马向东的表情第一次变了。

他凑近屏幕,死死盯着那些曲线和参数。

作为搞了一辈子发动机的人,他一眼就看出了这个方案的价值和……疯狂。

“减重百分之十,推力增加百分之十?

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我知道。”

杜宇泽说,“意味着推重比可以跨过一个关键的门槛。”

“你这是要重新设计一款发动机!”

马向东的声音有些发抖。

“我没有这个能力。”

杜宇泽说,“但我能提供一个经过验证的、值得去尝试的目标。”

“材料呢?”

材料所的林慧总工程师开口了,她冷静地提出问题,“你的新飞机,大量使用复合材料。

我们的工艺和产能都跟不上。

那块碳纤维平尾,我们实验室做了半年。

你要造一整架飞机?”

“我看了你们的静力测试报告。”

杜宇泽转向她,“强度裕度大的惊人。

这说明我们的设计还是太保守了。

我们缺的不是技术,是数据。

是把材料性能和气动设计、结构强度关联起来的精确模型。

现在,经过这次飞行测试,我们有了。”

他顿了顿,终于说出了他最终的目的。

“各位,我们之前所有的工作,都是在给JY1打补丁。

修修补补,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它的底子,已经落后了。”

他把那个全新的、只存在于虚拟空间中的战斗机模型,投射到主屏幕上。

流畅的线条,充满了力量感和未来感,让JY1那个方正笨拙的模型相形见绌。

“这是我基于各位最近取得的所有技术突破,整合出来的一个初步方案。

我叫它,J-XX。”

办公室里鸦雀无声。

所有人都被屏幕上那个科幻般的造物镇住了。

这不是改进,这是革命。

“疯子。”

马向东许久才吐出两个字。

但他没有转身就走。

“风险太大了。”

林慧说,“这等于把我们所有部门过去几年的成果,全部押在一个看不见未来的项目上。

万一失败,我们连JY1的改进都耽误了。”

“不,这些成果不是被押上赌桌。”

杜宇泽反驳道,“而是被真正地使用起来。

它们不应该只是报告上的一行行文字,或者实验室里的一件件样品。

它们应该飞上天。”

争论变得激烈起来。

每个人都从自己的专业角度,指出了这个方案的无数难点和风险。

这不是否定,而是一种专业技术人员面对未知时的本能反应。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再次被推开。

周振华和张厂长走了进来。

刚才还喧闹的房间立刻安静下来。

“我们就在门外,都听见了。”

张厂长环视一圈,表情严肃。

“吵得好。

说明大家都在动脑子。”

周振华没有说话,他走到杜宇泽身边,看着屏幕上的J-XX模型。

“很漂亮。”

他忽然说。

然后,他从随身的公文包里,拿出了一份文件,拍在桌子上。

文件不厚,封面上有几个醒目的红字:内部情报,注意保密。

“这是我们上周拿到的东西。”

周振华的声音不高,却让每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大洋对面,他们的新一代轻型战斗机,已经完成了原型机试飞。

这是根据我们掌握的零星信息,做出的性能评估。”

他翻开文件,里面只有一张简单的三视图和一页性能参数表。

“最大飞行马赫数2.

2,实用升限一万八千米,最大过载9G,作战半径超过一千公里……最关键的,推重比,大于1。”

会议室里一片死寂。

马向东的嘴唇动了动,却发不出任何声音。

林慧下意识地扶了一下眼镜。

这些数据像一记重锤,砸在每个人的心上。

“我们的JY1,推重比是0.

78。”

周振华合上文件,语气平静得可怕。

“各位,现在,谁还觉得杜宇泽的方案,风险很大?”

没有人回答。

杜宇泽默默地关掉了J-XX的模型,重新调出了一个文档编辑界面。

他开始敲击键盘,把刚才讨论的所有内容,把那些数据、模型、方案,一条条地整理进去。

最后,他在文档的封面上,打下了一行标题。

《国产先进轻型战斗机(预研型号J-XX)技术可行性论证与初步方案报告》 他点击了打印。

打印机开始工作,发出规律的声响。

一份厚重的报告,一页一页地吐出。

杜宇泽拿起报告,走到张厂长面前,把它放在了桌上。

“厂长,周总,请审阅。”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