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孙主任的协助(3/4)
越多人可以进入的环境,对凶手而言,就越不安全。
因为原则上,凶手也不知道自己处理尸体具体要花费多少时间。
哪怕是宋义明这样专业的法医,也得用猪肉反复试验才能给出参考数据,而且他在给数据的时候还强调人类和动物的不同,数据依然会存在偏差。
何况凶手在实施犯罪的时候,心理上是高度紧张的,这对体力的消耗会更大。
所以越独立、私密的场所,越便于实施如此复杂的犯罪手段。
这也是为什么当时周奕看见肖冰家前后都不挨着时,第一反应就是非常适合处理尸体。
第二就是著名的远抛近埋原则了,这个原则主要分析的就是抛尸现场和犯罪现场的距离。
简单来讲就是,凶手在碎尸后选择处理尸体的方式会有两种,一种是埋尸,一种是抛尸。
当然也存在另一种可能性,就是把尸体冻起来,不扔。
上一世后来这样的案子还不少,杀妻的、杀夫的、杀母的,杀完之后直接塞冰柜里冻起来。
为什么说是后来,是因为这种处理方式需要科技发展提供必备条件。
九七年,家里买得起冰箱的,大概也就一半左右,而且还是家庭式的立式冰箱,冷冻的容积很小,别说一个人,半个人都塞不下。
当然九七年不是没有冰柜,但这年头冰柜主要还是商用为主,普通人家里面有冰柜的,一成都不到。
为了不抛尸高价买个冰柜回家,是非常容易引起周围人怀疑的。
这也是宏大案选择抛尸的原因,凶手当时的条件,不具备把尸体冻起来长期保存的可能。
而埋尸和抛尸,就是凶手的两种心理状态产生的结果。
埋尸,通常会埋在距离自己住所、工作地点或其他熟悉、可控区域较近的地方。
这样便于隐藏、观察或后续处理,更重要的是符合犯罪心理上寻求安全感和控制感的需求。
抛尸,则会选择抛掷或丢弃在距离作案现场或自己活动中心区域较远的地方。
目的是干扰侦查视线,转移警方注意力,增加物证被发现和关联到自身的难度。
本质上和埋尸一样,也是出于犯罪心理上的安全感。
蒋彪听了后,说道:“所以这里面不就有点矛盾了吗。
你看啊,刚才你说过凶手大概率是宏大里面的人,可有差不多一半的尸块,都在宏大五公里范围内,最近甚至的不足五百米。
但抛尸的特征是要远,越远心理上越安全,那不就矛盾了吗?”
这个逻辑,周奕倒是还真没想到,可能是因为之前没有像现在这样坐下来,平心静气地整理思路,分析这个问题。
他皱着眉,冥思苦想。
过了一分钟,突然开口道:“彪哥,假如…”
“什么?”
“假如凶手的心理,既符合远抛,又符合近埋呢?”
蒋彪没明白:“怎么能既符合远抛,他又符合近埋?
想不通。”
“先问个问题,你觉得在市区里,埋尸的可能性有多大?”
蒋彪摇摇头说:“应该不大吧,市区里水泥地多,埋不了尸,绿化带等地有人定期维护,被发现的可能很高,除非是刚好有这么一片荒地。”
周奕又问:“那你觉得,如果先不考虑分尸方式,是埋尸容易,还是抛尸容易?”
“那肯定抛尸容易啊,经过的时候一扔就能走了。
埋尸还得挖坑,得在埋尸地点长时间停留。”
蒋彪想了想补充道,“而且埋尸还得有趁手的工具。”
“啪!”
周奕打了个响指道:“彪哥,你说到重点了。
说到了凶手为什么不选择埋尸,而是抛尸的重点!”
“停留时间长?”
蒋彪疑惑地反问。
周奕摇摇头说:“不,是趁手的工具!”
“你想想现在碎尸涉及到的工具有哪些,菜刀、锅、油,都是正常情况下直接具备的,哪怕油不够,但买油的人次必然很高,不容易被注意。
但埋尸,得挖坑,至少得有铁锹吧。
市区里的普通人家,有几个家里常备铁锹的?
买铁锹的人次可远比买油的要少得多得多,如果埋尸被发现后,那顺着工具这条线,凶手暴露的风险就高了很多。”
“嗯嗯嗯,是这么个道理,所以肯定抛尸比埋尸方便。
但怎么个既符合远抛,又符合近埋,我还是没明白。”
“凶手不管是抛尸还是埋尸,其核心目的,就是把尸体尽快处理掉,避免尸体因为腐烂而被人发现,导致自己被抓。
这里面还有一个正常人的心态,就是不论抛尸还是埋尸,从内心深处而言,凶手必然是希望不被人发现的,因为这样才对自己最有利。”
“但无论远抛还是近埋,都是凶手出于寻求安全感的心理。”
“彪哥,笔借我下。”
蒋彪把笔和本子递给周奕。
周奕在纸上写下AB两个相距较远的字母。
“假设A点是宏大,是凶手日常主要活动的范围,由于无法实现埋尸,所以近埋,就变成了近抛,本质是一样的,就是凶手希望能够观察并确认,尸块是否被警方发现。”
周奕说着,在字母A上画了一个圈。
“然后是B点,如果这个B点就是第一案发现场的话。”
周奕说着,在字母B上画了一个圈,然后在两个圈中间划了一条线连接起来,“那B到A的距离只要足够远,是不是就符合远抛的逻辑了。”
周奕抬头道:“所以这是不是就成了,既符合远抛,又符合近埋的逻辑了。”
蒋彪一惊:“我去,你这么一说还真是。
好像之前我们的思维被宏大给束缚住了,你这么一说就对了。”
蒋彪指着B点说:“凶手抛尸时远离了第一案发现场,同时又怕无法确认尸块是否暴露,所以一部分抛在了自己的日常活动范围内。
而我们,因为死者的身份和抛尸地点,本能地就以宏大为中心找第一案发现场。”
蒋彪戳了戳A点到B点中间的线段说:“可实际上第一案发现场压根离宏大远得很,凶手这就是故意迷惑我们的!”
这番分析,不仅是蒋彪,连周奕自己都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蒋彪一拍周奕肩膀说:“还得是你小子!
要我说,谢局之前干的最蠢的事,就是把你从专案组里踢出去。”
周奕赶紧提醒蒋彪,毕竟这可是在局里呢。
蒋彪还想发牢骚,周奕赶紧转移话题。
又解释了另外三个原则和共圆心的法则,把话题拉回案子本身。
其中头远身近这条,和本案的契合点很高,因为确实人头扔到了非常远的地方,只不过这案子里人头的作用变得更复杂,而不是单纯的出于隐藏受害者的身份。
跟周奕这一番讨论下来,蒋彪的精神明显好了很多。
身体上的疲惫,对他而言,不是没有,但肯定是最小的,毕竟是武警出身,身体素质全局上下无人能出其右。
主要还是精神上的颓废和疲惫,影响更大。
蒋彪站起身来,伸了个懒腰,一边活动手脚,一边对周奕说:“你这几点提议太棒了,可算是帮我打开思路了,我捋一捋接下来该怎么调整,然后再去跟梁支队汇报。”
“彪哥,你要是有什么觉得奇怪的,或者想不明白的地方,可以随时找我,说不定我能帮忙疏通疏通思路。”
蒋彪大手一挥道:“那必须啊,还得是你脑子好使。”
蒋彪拍拍周奕说:“等这案子结束了,咱得好好喝顿酒啊。”
周奕笑道:“成,等这案子破了,我豁出去了,陪彪哥你不醉不归!”
蒋彪大笑:“爽快!”
他的话音刚落,周奕兜里的手机就响了。
是乔家丽打来的,周奕心说,莫非是找到这个露露的档案了?
“乔姐。”
“周奕,你不在专案组?”
“我在咱三大队办公室里呢,刚回局里查点资料,遇到彪哥了,就聊了两句。
是这个露露的资料找到了?”
乔家丽说:“资料没找到,但我们刚刚联系上市三医院精神心理科的孙浩主任了,孙主任看了传真过去的照片后,确认他认识肖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