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集装箱厂,百吨黄金!(2/2)
低华合上文件,“但他们旗下的两名核心工程师昨晚秘密联系我,希望加入我们的开源项目。
一个是OLED材料专家,另一个是AI图像优化算法负责人。”
深田怔住:“跳槽?”
“不是跳槽,是觉醒。”
低华说,“他们意识到,在封闭体系里,再优秀的个人也只能重复造轮子。
而在这里,他们可以参与定义下一代显示标准。”
正说着,山本匆匆进来,脸色凝重:“出事了。”
“什么事?”
“渡边教授昨夜突发脑溢血,正在东京大学附属医院抢救。”
低华猛地站起身:“什么时候的事?”
“凌晨两点左右。
家属说他熬夜写一篇关于‘量子点自组装技术原创性认证’的论文,情绪激动,血压骤升。”
会议室一片寂静。
深田喃喃道:“他是想为我们作证……”
低华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眼中已有血丝。
“备车,去医院。”
三十分钟后,三人抵达医院重症监护室外。
渡边的妻子迎上来,眼圈红肿:“老师昏迷前还在念叨……说一定要把那份报告提交给经济产业省和日本工程院。”
低华握住她的手:“请您放心,他的声音,我会让它传遍全世界。”
当天中午,新力官网发布重磅声明: 《致全行业同仁书:关于核心技术原创性的说明》 文中详细披露了过去四年技术研发全过程,包括原始实验记录、专利申请时间线、国际合作日志,并附上渡边教授未完成的认证手稿扫描件。
同时宣布,为纪念这位敢于坚持真理的学者,新力将设立“渡边科技创新奖”
,每年奖励一名在材料科学领域做出突破性贡献的青年研究者。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
主流媒体纷纷转向:“原来真相一直在这里!”
学术界集体发声:“科学不应屈服于政治压力!”
甚至连一向保守的《读卖新闻》也发表社论:“开放与合作,才是技术创新的唯一出路。”
与此同时,松下股价暴跌9.
7%,创二十年来最大单日跌幅。
小五郎被迫召开记者会,面色灰败地宣布:“公司将全面审查技术研发流程,杜绝任何形式的不当借鉴。”
然而,没人再相信他。
一周后,渡边教授苏醒。
病房里,阳光洒在床上。
低华亲自送来一束白菊,放在床头。
老人虚弱地睁开眼,看清来人后,嘴角微微扬起:“你来了……”
“我来了。”
低华坐在床边,声音温和,“您写的报告,我已经替您发表了。”
渡边点点头,艰难开口:“那套算法……确实是你们独立完成的。
我在MIT教了四十年书,没见过第二个学生能在四年里,把理论变成产线现实。”
“因为我不只是学生。”
低华轻声说,“我是这个时代的一部分。”
老人闭上眼,泪水滑落。
几天后,经济产业省正式回应:经多方专家联合评审,确认新力公司核心技术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不存在抄袭行为。
此前所有质疑均属误判,相关部门将加强政策制定的科学依据。
风暴终于平息。
但低华知道,这只是开始。
一个月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娄晓娥站在接机口,手里举着一块手写牌子:“欢迎回家,大老板。”
飞机落地,舱门打开。
低华拖着行李走出通道,看见她的一瞬,脚步加快。
两人相视一笑,没有拥抱,却比任何拥抱都温暖。
“饿了吧?”
娄晓娥接过行李,“我炖了鸡汤,还有你最爱吃的腊肉炒蒜苗。”
“想死你做的饭了。”
低华笑着挽住她的胳膊。
车上,收音机正播放一则新闻: “据悉,新力公司与我国工信部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将在长三角共建国家级新型显示产业基地,预计带动上下游就业超十万人……”
娄晓娥扭头看他:“这次回去,待多久?”
“不一定。”
低华望着窗外飞驰的街景,“但我答应你,不管去哪,家里那碗饭,我都等着。”
回到家,四合院里槐树依旧繁茂,藤椅摆在廊下,茶壶冒着热气。
院子里晾着几件小孩的衣服??
那是邻居家的孩子,每天放学后都爱来玩,嚷着要听“低叔叔讲外国故事”
。
娄晓娥端上饭菜,香气扑鼻。
低华夹了一筷子腊肉,咬下去,油脂在舌尖化开,熟悉的味道瞬间涌上心头。
“你知道吗?”
他忽然说,“在国外那么多年,最让我坚持下来的,不是什么宏图伟业,就是这一口家常菜的味道。”
娄晓娥笑:“所以你还记得根在哪。”
“我一直记得。”
低华认真道,“我做的事,不是为了打败谁,也不是为了证明中国人比别人强。
我只是想让世界知道,我们也可以站在前沿,光明正大地分享技术,平等对话,合作共赢。”
饭后,他坐在院中喝茶,抬头望天。
星空浩瀚,银河横贯。
手机响起,是深田发来的消息: “第三批国际工程师抵达江户,共47人,来自12个国家。
他们问的第一句话是:我们什么时候能见到低先生?”
低华回复:“明天上午九点,车间见。
告诉他们,不用鞠躬,握手就行。”
然后他放下手机,轻声自语:“这块拼图,终于完整了。”
夜风吹过四合院,带来远处胡同里的叫卖声、孩子的笑声、收音机里咿呀的京剧唱段。
这是一个普通夜晚,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