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六章 奸诈的老娄……(1/2)

一路沉默。

如同今夜的康桥。

回到家。

高华开始吭哧吭哧往下搬罐头。

娄晓娥满脸好奇:“这就是你们厂生产的罐头?”

高华无比自信:“三款拳头产品,个顶个的好吃!”

娄晓娥扁扁嘴表示不信,但望向地上的铁皮罐头时眼中又充满了好奇……………… 就。

想开一个尝尝鲜!

高华随手递过去了一罐优质李鸿章杂碎:“尝尝,顺便给我提提意见!”

娄晓娥满心欢喜的捧着罐头走了。

有点像是冰河世纪里那只追逐松果的胖松鼠......

少顷。

她从厨房探出头:“妈,咱家的开罐器呢?”

谭晓丽无声叹了口气,转身去杂物间找出开罐器,走入厨房,絮絮叨叨的数落着自家的大馋丫头。

娄振华满脸惊讶:“这么快就把罐头做出来了?”

高华点点头:“做罐头特简单,能不能通过做罐头挣钱,主要靠能否掌握稳定的供货渠道,以及稳妥靠谱的买家。”

娄振华笑着说道:“是这么个道理。”

说完。

他叹了口气:“可惜了,你做的是罐头,如果是别的产品就更省心了。”

毕竟计划经济。

几个领导带着一群专家学者噼里啪啦敲一敲算盘,确定一年需要的各类物资,然后下发生产计划,工厂只管闷头生产,不需要参与残酷的市场竞争。

这种模式有好有坏。

但和高华无关。

他如今做的是外贸,和改开以后的衬衫换飞机一样,主要通过廉价的成本来获取海外市场。

恰在此时。

娄晓娥捧着加热好的李鸿章杂烩走了出来,献宝一样望着振华:“爸爸,尝尝高华他们厂生产的罐头!”

娄振华轻轻颔首,浅尝一口,嘴角微微扬起:“不错不错,有我前些年吃的街边馆子三四成的风味了!”

高华喜笑颜开。

很简单。

喜欢爆辣、巨酸、?

甜、滂臭的人终归是少数,大多数人的口味还是比较中正平和。

李鸿章杂碎为代表的‘杂烩’就是这样。

不辣、不酸、不咸、不甜、不臭。

但好吃。

娄振华的对李鸿章杂烩的评价不算低。

毕竟在他所说的那个充分市场竞争的年月,食客可以想吃哪家吃哪家,哪家做出的饭菜味道好,物美价廉,食客就去谁家吃,所有活下来的街边馆子都有好几把刷子。

预制菜能有现炒菜三四成风味,完全能称得上是合格产品!

能够大卖!

娄振华猛然想起一件事:“这个罐头是‘燕牌对吧?”

高华点头。

振华问道:“也就是说,生产出来的罐头可以出售到欧美等西方国家?”

高华再度点头。

娄振华笑了起来,手指晓娥:“我刚想起来,晓娥最小的哥哥景翔,在香江一家阿美莉卡的洋行做事,明天我给他发封电报,问问他有没有兴趣商谈罐头出口的事情……………”

高华:“…………”

高华幽幽问道:“您确定是刚刚想起来?”

他在“刚刚'二字上加了重音。

振华尬笑两声,假装口渴喝水。

毕竟他不确定高华做出来的罐头品质如何,万一不好吃,坑了自家儿子怎么办?

半子。

哪里比得过亲子啊!

高华对此并不在意,只是轻声问道:“可是撇开口岸的外贸公司和洋行做买卖,手续会办理的很麻烦吧?”

娄振华笑道:“不麻烦......

嗯,这事儿我来做!”

高华缓缓点头,上二楼打电话去了。

对方是老李岳父的张秘书。

打电话时,他大力吐槽制罐厂影响了罐头厂的正常生产,要求对联合罐头厂进行二次融资,获取的资金用于建设一家专门的制罐厂。

毫不意外。

他的这个请求被驳回。

不过第二天制罐厂的厂长亲自到了罐头厂。

负荆请罪。

虽然有点夸张,但对方那诚惶诚恐的态度足以证明张秘书办事的雷厉风行。

对方保证在一周之内完成十万个铁皮罐子的制作,另外还承诺会将投入全部的生产线制作铁皮罐子,尽早交付四百万个罐子!

不仅如此,他甚至还答应先给货后付钱!

高华却摇了摇头:“还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吧,我也是轧钢厂出身,知道你们制罐厂的日子也不轻松………………”

回到办公室。

高夏满脸茫然:“哥,这次你咋给钱给的这么痛快?”

高华回答道:“煤矿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进货没什么成本,大型采矿设备动辄几百上千万,小一点的也要几十万,咱欠他十万八万的货款对他而言算不得什么。

但制罐厂属于来料加工行当,本钱小,主要盈利点在于加工材料 后剩的金属碎屑,这就没有必要压他的货款了......”

高夏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解决了罐头瓶的问题,接下来就是原材料的问题。

罐头厂年产两千吨。

合计每天5.

5吨。

因为有料汁和配菜的存在,每天需求的猪肉不超过三吨,高华自己就能搞定,但他办厂的理由是防止猪肉集中上市造成的供需不平衡。

自然而然的,要从市场上采购一批猪肉。

但不是现在。

毕竟国家的调研结果很明确,今年七月份以后才会有大量猪肉上市。

而且经过了前面几年的困难时期,国家冻库的战略储备,以及军队和地方都严重缺肉,尤其是后者,一旦猪肉大量上市,无论是军方还是百姓必然会产生报复性的消费。

所以。

至少在明年春节前后,高华可以安心出自己库存的猪肉。

但今年有两千吨的生产任务。

重要的是。

老给他联系好了买主,他这边只管高品质的生产,完全不用发愁罐头的销售问题!

所以。

罐头的产量越高,回款越快,盈利越高,各部门追加的投资就会越多,生产线就会再度扩张,罐头的产量就会越高!

如此形成一个了良性循环。

不只是罐头厂赚钱,周边的养殖户、菜农也赚钱,到时建立起专门的制罐厂、屠宰场,再多研发不同的罐头品类,打造一个拥有三四万工人的北方梅林罐头厂!

于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