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罐头厂投产(1/2)
众手拾柴火焰高。
仅用了半个月,联合罐头厂就实现了通水通电,老旧的做罐头设备拼拼凑凑弄出了十二套,足以实现两千吨罐头的生产计划。
院墙上刷着各种标语。
咱们工人有力量,建设祖国响当当!
比待遇越比心胸越窄,讲奉献越讲境界越高!
前来参加彩排的领导们很是满意。
老李岳父难得一笑:“到底是年轻人当家做主,这种昂扬向上的朝气我已经很多年没有见过了!”
众人纷纷附和。
李副厂长则揪住高华不放:“你也是轧钢厂里出去的人,不说饮水思源回报轧钢厂就算了,怎么还总惦记着占厂里的便宜?”
高华:“…………”
李副厂长手指前方:“如果我没记错,那台解放卡车上原本的喷涂是轧钢厂的标记,怎么变成了你们联合罐头厂?”
高华尬笑。
这边的动静引起了老李岳父的关注。
老头扭过头问道:“交头接耳干什么呢?
有什么想说的就大大方方说出来!”
高华抢先道:“我们厂长念旧情,见罐头厂一穷二白于心不忍,所以将那辆解放卡车借给罐头厂,还说有机会了再借一辆给我们呢!”
李副厂长:“…………”
他很想当着大家的面直接否认三连,但事到临头他满脸尬笑:“是是是......
小高毕竟是我们轧钢厂的人,扶上马送一程很有必要!”
振华憋笑差点没憋出内伤。
老李岳父不知道内情,他对李副厂长的这种念旧情很满意,点头微笑,旋即望向身边的张秘书:“回去之后找相关部门协调一下,看看能不能给联合罐头厂挤出来两辆解放牌卡车的计划指标………………”
张秘书连连点头,运笔如飞将这件事记在本子上。
高华恨不能蹦起来打一套拳。
两辆卡车!
虽然只是生产计划......
但将计划落到实处对他而言不是难事。
毕竟他酒神来着…………… 参观了一圈。
老李岳父站在公厕外满脸感伤,讲述着当年的峥嵘岁月,那时候他们被封锁在山上下不来,缺粮食,也缺盐,为此只能吃从茅厕墙皮上刮下来的硝盐......
也就是罐头厂的茅厕是新盖的,墙皮上没有硝盐。
否则老头说不定会拉着大家在这里吃顿中午饭,就用硝盐做菜,忆苦思甜......
高华赶紧带队离开。
接下来的是参观厨房。
这里窗明几亮,不过没有桌椅板凳。
但不重要,农村女工习惯了蹲着吃饭,真让她们上桌吃饭她们反而吃的不踏实………………… 假话。
老李岳父当即做出指示,要求高华尽快采购一批食堂用的桌椅,如果四九城这边缺货,就联系张秘书从临近城市调货。
张秘书又是一阵奋笔疾书。
高华笑而不语。
其实桌椅板凳他有准备。
但领导来视察,如果不发现几处问题,做出指示,就会显得对方太过无能.....
因此。
故意让对方发现一点小问题,才是维护上下级关系的好办法。
很快准备剪彩。
罐头厂上两百多个女工排着整齐的队伍,两边则是男工,以及保卫、财务等行政岗位的员工。
老李岳父简单讲了两句。
半小时后剪彩开始。
李副厂长望着人群中的刘岚,只觉得对方有点眼熟,但忘记了具体在哪里见过。
他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在剪彩之上。
正前方。
市报社来的记者按下快门,记录下了联合罐头厂正式开工的历史瞬间。
再然后是合影。
高华虽然站在角落如同喽?
,但昂首挺胸,而且双手插袋。
咔嚓。
另一个历史瞬间被永久定格在这一瞬。
送走一众领导,白天已经过去了近一半的时间。
两百多工人依旧守在生产车间前面。
高华匆匆而来,扬起手臂:“锅炉通气,开工大吉!”
下一秒,高夏点燃早就准备好的鞭炮。
噼里啪啦。
浓烟滚滚!
八点班的工人鱼贯走入生产车间,其余四点班、夜班的工人纷纷返回宿舍休息。
生产车间分为三部分。
食材处理,加工闷煮,打盖降温。
高华将生产工序拆分的很细致,尤其是他从别处借来了一批工业温度计和计时器,油温精准到正负五度,加工食材的时间更是被精准到秒!
这种情况下,制约罐头生产的难题是看懂温度计和计时器的工人。
好在这些年国家积极扫盲以及义务教育。。
乡下女孩基本都有初小以上学历,只要简单教一遍,不难看懂机器上的数字。
望着眼前的煎炸炖煮。
高华皱着眉头,在思索一件事。
煤炭虽好,但上火的速度有点慢,远不如天然气来的迅捷,这导致在炸东西的时候,一旦油锅里放入的凉肉数量多了,油温就会剧烈下降,影响菜品的成熟度和口感。
后者尤其严重。
简单来说,就是油温低,猪肉需要炸更久的时间,这导致了本应该外皮紧致内里娇嫩的猪肉块变成了猪肉干。
想了想。
只能严格限定炸锅内食材的数量。
其工艺也需要摸索。
等到四点班的工人前来换班,才终于将三种罐头的生产工艺确定下来。
高华扭头说道:“跟你嫂子打个电话,就说我等第一批罐头生产出来了再回家!”
高夏转身飞奔而去。
高华继续专注眼前的生产。
接下来是分装和预封口。
分装要迅速,避免微生物污染成品食材导致其腐败变质。
联合罐头厂没有自动化装罐设备,因此只能堆人数,从而缩减成品装罐的时间。
一斤一罐。
当然了。
这是指固形物和液体的总重。
高华很有良心,罐头内固形物的重量保持在70%左右,一罐罐头里最多只有三两汤水。
分装结束。
预封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