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五章 东方小巴黎!(1/2)

回到家已经傍晚了。

两小只骂骂咧咧的骑着自行车返校。

高华的心情莫名很好。

哼着歌回了家。

娄晓娥凑过来仔细听了一会儿,满脸懵逼的走了。

毕竟在她的记忆中,小鸟说早早早”

之后跟着的歌词是“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而不是‘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以及“轰隆一声学校不见鸟......

(注1) 吃了晚饭。

高华宣布了自己要前往东北出差的事情。

五天。

嗯,采购红薯。

这是他给自己编的正当理由。

娄晓娥叹了口气。

摆摆手。

她上楼回房间哭去了。

其实不是。

两个小时前她将阳台上的冻梨放在室内,这时候应该已经解冻。

饭后水果!

高华只当不知道。

第二天。

他去石油学院拿了介绍信,然后又去火车站取了车票。

软卧!

而且是下铺!

不过返城的车票就要他自己搞了。

为此。

他做了两手准备。

其一就是通过黄牛获得返城的软卧,亦或是硬卧下铺车票,其二就是一路开车回来!

毕竟吉普车。

专业越野!

这样不仅是能体验一个人无拘无束的自驾游,而且沿途还能狩猎,像什么傻狍子啊,西伯利亚金渐层和大仓鼠,都可以打一些回来!

回到家开始收拾东西。

娄晓娥从柜子里摸出一件大棉袄:“给,这是按照你要求给你做的羽绒服......

哼,你是不是早就惦记着去东北出差?”

: "......"

这纯纯是莫须有啊......

高华懵逼中连连摆手:“没有的事!

单纯就是为了防严寒!”

娄晓娥没理会,而是从柜子里继续往外掏着。

棉裤。

羊毛靴。

毛毡袜子。

再有加厚的栽绒帽子和羊毛手套,厚厚的围巾,如此就算是零下三四十度也不担心冻伤。

下午四点。

高华扛着行李去了火车站。

人山人海。

这年月没有安检,很多送行乘客的亲朋也挤在车站里面,高华奋力在人群中挤到月台,眼前豁然开朗。

毕竟他的车票在软卧车厢。

周围等车的旅客大多衣冠楚楚,不乏外套呢子大衣,内穿加厚中山装,以及蹬着一双锃亮牛皮鞋的高干。

高华的蓝棉袄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但毕竟新社会。

先敬罗裳后敬人的行为很少。

没过一会儿。

火车到站。

这是一辆带有供暖的蒸汽列车,一共三十节车厢,主要是硬座,卧铺很少,完全不同于21世纪绿皮车大多数是卧铺,仅有两节硬座车厢。

排队上车。

卧铺车厢秩序井然,高华很快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四人间的卧铺车厢目前只有他一个人,其余三个铺位大概率会在后面的车站才上人。

高华放好行李,简单熟悉了周围环境。

车开了。

因为是晚饭时间,故此几分钟后,就有列车员推着餐车前来售卖餐食。

铁路有铁路系统的粮票,全国粮票在这里没用。

高华有空间,所以没有吃火车上的饭。

等到列车员离开,他当即从空间掏出打包好的鱼香肉丝盖浇饭和酱肘子,美滋滋吃了起来,香味弥漫车厢,前一个四人间”

的乘客不由得闻着味就来了。

“哟,天福号的酱肘子,小同志是个行家啊!”

“还行吧......”

高华抬起头,望着来人:“要不,您也吃点?”

“好啊。”

那人毫不客气的坐了下来。

高华:“......”

就着车内的灯光,他开始打对方,只见对方眉毛很浓,长相很憨厚,只是那自来熟,尤其是盯着肘子吞口水的模样又有些滑稽......

高华觉得对方有些面熟,自我介绍:“高华,轧钢厂采购员。”

那人满嘴南方口音:“蔽姓汪,四九城京剧团编剧。”

高华:“......”

他知道对方是谁了。

于是。

他假装从包里,实则从空间仓库掏出一枚咸鸭蛋递了过去:“尝尝这个,我自己做的鸭蛋!”

汪编剧愣了一下,摇摇头:“我想吃肘子。”

4: "......"

挠挠头,他递了一双筷子过去。

汪编剧尝了一口肘子皮,满脸幸福的闭上眼睛:“肥而不腻,软烂入味......

可惜了,若是先将酱肘子切片,然后卷到热烙饼中,加入葱丝、黄瓜段,如此才算是地道!”

高华笑道:“还是先生会吃!”

汪编剧微微皱眉:“小同志认识我?”

何止,你写的散文我老师带着我们做了两节课的阅读理解,你等着,我将来会问你写那段话的时候究竟是怎么想的......

高华内心吐槽,面不改色:“人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观先生谈吐得体高雅,定然是个文化人,自当以 先生相称。”

汪编剧摇摇头:“还是叫我同志吧。”

他前几年倒了霉,如今从外地归来,自当谨小慎微一些。

高华改口道:“汪同志这是要去哪里?”

汪编剧回答道:“?

岭,见一个朋友。”

“?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