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啥?又是个先进?(1/2)
北郊木材厂很闲。
有多闲?
只用了两天时间,他们就加工出了两千张床板,然后用板车拉着,千里迢迢”
给轧钢厂送了过来。
林工带队。
高华远远看见这一幕的时候整个人都是懵逼的。
住宿舍的工人满脸兴奋。
宿舍里缺少床,这些天他们都是打地铺睡在地上,夏天还好,铺一张凉席就好了,冬天怎么办,冰冷的地面铺多厚的被褥一样寒冷刺骨!
如今好了。
他们终于不用再过“野蛮人”
的生活了!
假如。
假如宿舍里能通暖气就更好了!
工人们三三两两,满脸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这个月已经有集中供暖了。
四九城第一热电厂成立于1956年,58年4月第一条蒸汽管线开始动工修建,59年为了搞‘国庆十周年献礼,名为‘长安线”
的暖气管道竣工,保障了沿途十个重要单位的供暖。
但这是政府层面的集中供暖。
厂区有厂区的供暖方式。
很多工厂都有锅炉,这些锅炉二十四小时不熄火,这样只需要简单采购一批设备,铺设管道,锅炉的废热就能有效利用起来。
轧钢厂的办公楼和食堂就有供暖。
宿舍楼是因为新盖,急迫解决的是工人的住宿问题,舒适度的问题只能等今后厂里有条件了再慢慢提升。
木材厂的车队渐渐远去。
高华去了办公室点卯。
少顷。
杨秀英从外面走了进来,望向高华的目光中满是欣赏。
但她一言不发。
没过一会儿,赵礼和李意舟也走了进来,他俩也是望着高华嘿嘿笑,一言不发。
"......"
他如芒在背,如坐针毡,如鲠在喉......
终于,高华忍不住问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杨秀英笑道:“看不出来啊小高,采购员干着干着还读上兵法了!”
说完。
她望向赵礼和李意舟:“这一招在三十六计里叫什么来着?”
赵礼:“瞒天过海!”
李意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高华满脸懵逼。
杨秀英摆了摆手:“行了,别装了,大家都知道了......
不声不响弄来两千个床板儿,厉害呀!”
赵礼笑道:“你是不是知道这个月大家都各显神通,特意等着在今天来这么一招......
简直绝了嘿!”
李意舟盯着高华看了又看:“小高,你真阴险!”
说完。
她咯咯咯的掩嘴笑了起来。
* : "......"
他想起来了,今天是九月的最后一天!
所以,那两千个床板,大概率能给他再弄来一个先进工作者的称号!
高华满脸懵逼。
真的。
他现在特别想要低调做人,免得成为所有采购员的眼中钉肉中刺…………… 但没想到实力不允许…………… 懵逼中。
九月到了。
伴随着嘹亮的《工人有力量》歌声,高华将自行车放在车棚,锁好,一溜小跑去了办公室。
又是第一名。
他简单打扫了一下卫生,赵礼和李意舟就已经来了。
俩人都很兴奋。
虽说他们嘴上说着不争这个月的流动红旗,但若是真有机会摆在面前,任谁也会心动!
度秒如年中。
杨秀英举着流动红旗,如同古代宣旨的大臣般走了进来。
“鼓掌!”
赵礼率先拍着巴掌。
啪啪啪!
啪啪啪!
节奏明快,嘲讽拉满。
毕竟采购科的办公室都挨着,他们这边发生的任何事情隔壁办公室听的一清二楚。
54: "......"
他们这是把我架在火上烤啊!
孤能怎么办?
朕也很无奈啊......
高华跟随着众人的节奏鼓掌,只是笑容有些灿烂。
杨秀英将流动红旗郑重其事挂在墙上。
然后。
她倒退几步,仔细欣赏。
李意舟从挎包里掏出一个小型相机,问道:“咱们合张影吧?”
(这图总不会被删了吧?
) 赵礼顿时投来惊讶的目光:“哟,蓝天相机!
当时我排了好久的队都没有买到......
小李,你这关系够硬的啊!”
李意舟洋洋得意。
高华完全不懂。
赵礼介绍道:“这是四九城照相机厂59年生产的相机,仿捷克斯洛伐克的PIONYR相机,胶木材质,一共就生产了两万台,我大半夜去排队都没买到!”
杨秀英笑道:“毕竟一台相机只卖三十六元,大家自然抢着买……………”
高华:“......”
说实在的是,出了这屋,他很难将'三十六元'和'只卖”
,以及‘抢着买”
这几个词联系在一起…………… 当然了。
娄家不算。
不过按照老那种不是进口货用着咳嗽的性格,大概率这种国产低端照相机他也不会掏钱买就是了......
几人站好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