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我去上学了,少爷会挨饿的!(2/3)
的松散组织,宗旨唯有八字:“记录真实,拒绝遗忘。”
四月中旬,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席卷巴黎。
暴雨连下三日,塞纳河水暴涨,淹没了左岸低地。
也正是在这混乱时刻,一辆不起眼的马车驶出城郊,在通往枫丹白露的小路上遭遇伏击。
车夫中弹身亡,车厢内搜出大量印刷品??
全是《四签名》的法文译本,盖有“禁止传播”
印章。
警方宣称这是“非法走私禁书案”
,逮捕两名嫌疑人。
然而,当媒体前往采访,却发现所谓“嫌疑人”
竟是两名聋哑工人,完全不识字。
更诡异的是,现场遗留一枚铜质徽章,刻着一只展翅的鹰,下方拉丁文铭文:“Ordo ab Chao”
(由混沌建立秩序)。
消息传开,民间哗然。
有人认出这正是传说中欧洲神秘组织“智环会”
的标志,据说该会由一群顶尖科学家与哲学家组成,致力于通过操控信息流引导文明进程。
而其领袖,据传便是詹姆斯?
莫里亚蒂。
莱昂纳尔终于确认:对方不仅存在,而且已正式出手。
这不是单纯的审查,而是一场跨国意识形态战争。
他决定反击。
五月一日清晨,巴黎地铁尚未开通,但城市已然苏醒。
数百名青年学生手持放大镜,身披斗篷,头戴猎鹿帽,出现在各大广场。
他们并非游行,而是“勘察现场”
??
在喷泉边测量水花溅射角度,在长椅下搜集“可疑纤维”
,甚至用粉笔圈出“假设命案”
的轮廓。
路人围观哄笑,直到发现这些人朗读的“证词”
竟全部来自《血字的研究》片段。
一场行为艺术,悄然演变为集体宣言。
与此同时,全城三十多家咖啡馆同步播放一段留声机录音。
内容是一段虚构的“福尔摩斯访谈”
,由一位嗓音低沉的演员演绎: > “问:您是否相信政府拥有真相的垄断权?
> 答:从经验来看,政府最擅长的是掩盖真相。
> 问:那谁该掌握推理的权利?
> 答:每一个愿意低头看脚印的人。”
录音最后,响起莱昂纳尔本人的声音:“记住,当你被禁止思考时,第一个怀疑的,不该是自己,而是下令者。”
当天下午,警察闯入七家播放录音的咖啡馆,查封设备。
但为时已晚。
这段声音已被抄录成歌词,编入民谣,在工人集会上反复传唱。
风暴愈演愈烈。
五月中旬,一封来自伦敦的信件突破重重检查,送达莱昂纳尔手中。
信纸泛黄,邮戳模糊,署名却是柯南?
道尔。
> “亲爱的索雷尔先生: > 我必须坦白,您的福尔摩斯比我笔下的更为真实。
他不属于贝克街,而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本身。
> 我已将《四签名》英文稿秘密交付友人,将在《斯特兰德杂志》匿名连载。
若您遭遇不测,请相信,您的声音不会熄灭。
> 另:请警惕‘顾问’一职。
据说莫里亚蒂已被某国政府聘为‘国家安全策略顾问’,职责正是‘消除不可控的思想变量’。
> ??
阿瑟?
柯南?
道尔”
莱昂纳尔读完,久久无言。
他知道,这场战斗早已超越国界。
福尔摩斯不再是他一个人的角色,而成了某种象征??
象征着人类不愿放弃的理性微光。
他回信仅一句:“告诉世界,福尔摩斯从不独行。”
六月初,天气转热。
巴黎迎来一年一度的文学沙龙季。
往年热闹非凡的艺术沙龙今年格外冷清,多数展览取消,唯有一场名为“看不见的证据”
的摄影展悄然开幕。
展厅内陈列的并非艺术品,而是三百张街头抓拍的照片:工人手套上的油渍、议员雨伞尖端的泥点、教堂地毯的磨损痕迹……每张照片旁都附有一段文字分析,风格酷似福尔摩斯的推理。
展览匿名举办,入口处立着一块黑板,写着:“真相不在宏大叙事中,而在细节的裂缝里。”
三天后,展厅被查封。
官方声明称其“煽动阶级对立”
。
但就在关闭当日,上千人排队进入,每人带走一张照片复制品。
其中一张流传最广??
画面是一位贵妇走进慈善晚宴,裙摆沾着贫民窟特有的红色黏土。
配文写道:“同情若不伴随认知,便只是装饰。”
莱昂纳尔没有出现在展厅,但他收到了一张匿名寄来的底片。
冲洗后,他愣住了。
照片拍摄于拉雪兹神父公墓一角,时间显然是夜晚。
画面中央站着一个高瘦男子,穿着长风衣,手持烟斗,侧脸轮廓分明。
尽管光线昏暗,但那姿态、那气质,竟与他心中构想的福尔摩斯毫无二致。
更令人震惊的是,此人脚下地面用粉笔画着一个箭头,指向一块墓碑,上面隐约可见刻字:“索雷尔家族”
。
他从未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家族墓地位置。
寒意顺着脊背爬升。
这是挑衅,还是警告?
他立刻赶往墓园。
夜色如墨,守墓人早已入睡。
他在坟茔间穿行,终于找到那块墓碑。
一切如常,唯独白玫瑰不见了??
那是他每年冬至献上的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