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罗斯柴尔德夫人的推理(3/3)
在此期间,书院迎来转机:教育部意外批准其成为“实验性社会融合教育基地”
,允许开设面向青少年的基础文化班。
更令人振奋的是,德国莱比锡一家打字机制造商主动联系,愿捐赠二十台新型号设备,并提供免费维修服务。
“他们说被我们的故事打动。”
艾丽丝在内部会议上宣布,“还说希望在法国建立第一个‘女性技术就业网络’。”
莱昂纳尔却保持警惕:“国际关注是一把双刃剑。
政府可能因外交压力而容忍我们,但也可能借机加强监控。
我们必须更加谨慎。”
于是,在扩建的新教室里,除了打字训练,新增了三门必修课:一是基础法律常识,由兼职律师授课;二是公共写作,教导如何撰写请愿书、申诉信与媒体投稿;三是心理建设,帮助学员应对社会偏见带来的精神压迫。
某日傍晚,莱昂纳尔巡视至档案室,发现石梦春正伏案抄写一份文件。
走近一看,竟是《拿破仑法典》第213条:“妻子须服从丈夫”
全文。
“你在做什么?”
他问。
“背下来。”
她头也不抬,“等上庭那天,我要一字一句念给法官听。
然后问他:既然法律说我必须服从男人,那为什么我的女儿不能尊敬自己的母亲?
如果连我都不能自主,我又怎能教育孩子尊重秩序?”
莱昂纳尔久久伫立,终未言语。
他知道,这场官司胜负难料。
但他也知道,无论判决如何,有些东西已经不可逆转??
当一个母亲敢于为女儿的权利走上法庭,当一群女人用手中的打字机记录下每一次抗争,历史的进程便已在细微处悄然改道。
春天来临之际,书院迎来了第一百名学员。
她在报名表上写下名字时,手抖得几乎握不住笔。
但她坚持写完了全程,最后一笔重重落下,仿佛刻进岁月深处。
那天晚上,莱昂纳尔在日记中写道: “今日始悟,所谓文明,不在宫殿巍峨,不在法令森严,而在一个普通妇人颤抖的手终于能写下自己姓名的那一刻。
我们或许无法立刻推翻高墙,但我们可以不断凿洞,让光透进来。
而当千万束光照亮黑暗,墙壁终将崩塌。”
窗外,月光洒在整齐排列的打字机上,那些静默的机器仿佛仍在低语,重复着永不疲倦的节奏??
哒、哒、哒,像心跳,像脚步,像无数看不见的手,正一寸寸重写着这个时代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