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才入选三篇怎么够?四篇!(1/2)
除了莱昂纳尔,这几天最糟心的莫过于法国「公共教育与艺术部」副部长、《法语读本》编纂委员会主席的路易?
菲利普?
德?
罗昂伯爵。
他当然不认为提名莱昂纳尔的作品进入委员会的讨论范围违反了什么原则,虽然莱昂纳尔年轻了一点,但是一年来他声名鹊起,确实有资格入选。
但是三篇就不一样了。
《法语读本》编纂委员会草创后的第一次会议上,就大致框定了“必须入选”
的作家和篇目。
除了“克洛维受洗”
、“圣女贞德抗英”
、“路易十一的正义”
等历史人物传记,以及各种勤劳、节俭、守法的道德故事以外一 低年级必须要阅读的有让?
德?
拉?
封丹的寓言故事,比如《乌鸦与狐狸》《蚂蚁与蝉》等。
还有夏尔?
诺迪耶的诗歌、短篇童话,比如《三叶草》。
到了中高年级,阅读篇目则大大丰富,诸多近代、现代作家的名字开始出现在名单当中。
拉辛、莫里哀、科尔内、伏尔泰、卢梭......
基本囊括了法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
而在世或者去世不久的作家当中,确定入选只有维克多?
雨果一人,他的著述类型丰富,多数都篇幅宏大,会以节选的形式出现在读本里。
剩下的则都处于待定状态。
就好像居斯塔夫?
福楼拜,他很好,但是《包法利夫人》肯定不能算小学读物,唯有《三故事》中的《圣朱利安的传说》可以考虑。
乔治?
桑也不错,她的各种作品超过200部,水平良莠不齐,格调忽高忽低,恐怕只有《田园故事》《小法岱特》可以让孩子们阅读。
夏多布里昂当然是个伟大的诗人,但是看看他的作品集名称吧??
《基督教真谛》《殉道者》??
这也太不“共和”
了!
爱弥儿?
左拉,他写了一些不错的小说,比如最近的《磨坊之役》......
但血淋淋的场面和对“爱国主义者”
的暧昧描写,无法激起孩子心中对法兰西的热忱!
当代作家当中,阿尔丰斯?
都德无疑很适合,他的《磨坊书简》、《小东西》都不错,《月曜日故事集》里的《最后一课》更是动人……………… 但是即使如此,也没有人敢提名一篇以上的都德作品入选《法语读本》。
毕竟法国文学的历史太辉煌,而《法语读本》的篇幅又太有限…………… 而莱昂纳尔?
索雷尔,一个22岁的大学生,三篇???????
别说他只是和共和政府亲善,哪怕他姓“费里”
也不成。
但偏偏越是离奇的谣言,人们越喜欢传播。
《高卢人报》刊登那篇质疑文章以来,无论是在教育部,还是在自己的家门口,他都免不了被记者围追堵截。
就连参加舞会、沙龙,也会被不少老朋友打趣??
更可恶的是,罗昂伯爵也不知道幕后操纵者是谁。
巴黎的冬日清晨,仍旧被一层灰蒙蒙的雾气笼罩,煤烟味也从来不会缺席。
《高卢人报》主编阿蒂尔?
梅耶先生的办公室却早已灯火通明。
他习惯于在报纸付印前最后审阅一遍清样,尤其是那些可能引起轰动的稿件。
当助理编辑小心翼翼地将一封署名“一名充满正义感的巴黎人”
的来信放到他的宽大书桌上时,梅耶先生正正因为排印中的几处微小错误而大发雷霆。
他不耐烦地拿起那封信,纸质粗糙,字迹略显潦草,似乎不像被誊写过。
然而,读了几行后,他紧锁的眉头骤然舒展,嘴角快咧到了耳边,眼中全是狂喜。
他咖啡杯都忘了喝,而是喃喃自语:“上帝啊......
,这可比预想的还要精彩!”
这封信中的内容“信誓旦旦”
地宣称: 据“绝对可靠的内幕消息”
,莱昂纳尔?
索雷尔不仅有三篇文章将入选《法语读本》,甚至他的另一个短篇小说《米隆老爹》 ?
那篇描写农民向普鲁士占领军复仇的冷酷故事??
也赫然在列!
投稿人以一种愤慨激昂的笔调写道: 【这是对法兰西文学传统的亵渎,是对教育神圣性的践踏,是赤裸裸的政治交易,路易?
菲利普?
德?
罗昂伯爵和莱昂纳尔?
索雷是法兰西的罪人!】
梅耶主编几乎能想象到这封信明天见报后会引发怎样的地震。
他立刻挥动羽毛笔,以飞快的速度在清样空白处写下了一则火药味十足的“编者按”
: 【本报一贯秉持公正与良知,致力于揭露一切有损法兰西精神与共和国价值的不端行为。
今日我们怀着无比沉重与愤慨的心情,刊发这封来自一位正直市民的来信。
如若信中内容属实??
我们倾向于相信这位投书人的诚意与信息来源??
那么这已非简单的文学偏好问题,而是一桩彻头彻尾的丑闻!
《法语读本》是启迪下一代智慧、塑造国民灵魂之圣殿,岂能沦为某些人酬谢私谊的工具?
我们呼吁编纂委员会、呼吁教育部、呼吁罗昂伯爵本人立即对此做出澄清!
法兰西的未来,绝不能建立在这等荒谬的基础之上!】
梅耶先生使劲拍打着桌上的铜铃铛,叫来了自己的助理:“快!
立刻撤换掉第二版那篇关于葡萄酒关税的废话,把这个放上去!
字号加小!
加边框!
你要让全巴黎,是,全法国的人,明天一早都能看到那个!”
助理编辑接过稿纸,连忙点头哈腰地跑了出去。
印刷车间外,即将完工的印刷机被迫暂停,工人们手忙脚乱地结束调整铅版。
梅耶先生走到窗边,望着窗里渐渐苏醒的巴黎,脸下露出志在必得的笑容。
我知道,那一次,《低卢人报》又将引领风潮,成为舆论的焦点。
至于这个叫索雷尔的年重人是否会因此身败名裂,并是在我的考虑范围之内。
新闻,不是要爆炸性的才坏!
第七天,正如梅耶主编所期盼的这样,《低卢人报》如同在池塘外引爆了一车炸药,瞬间激起了滔天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