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顾言伪造VS神探狄柯南!(1/3)
小义出事了?
溥铁山全身一颤,急忙说道:“给他的经理打电话!”
溥娜照做。
很快,电话接通。
“溥女士,您好。”
电话那头传来经理的声音,问道:“您找我有什么事吗?”
“我联系不上我弟弟,你马上去确认一下,我怀疑我弟弟出事了!”
溥娜严肃说道。
“好!
我立刻联系老板!”
经理回应一声,挂断电话后立刻打给溥义,果然无人接听。
他当即拨通溥义跟林峰约饭的私人会所,却被告知溥义70分钟之前就已经走了。
他立刻猜想溥义......
春分的风拂过纪念馆前那棵参天梅树,枝头万点粉白如雪,仿佛整棵树都在呼吸。
铜牌上的字迹已被岁月打磨得温润,阳光斜照时,那两行诗便在地面上投下淡淡的影:“死者非亡,忘者方逝;心有所寄,魂即长存。”
孩子们围坐在老妇人脚边,手中捧着自制的小灯笼,纸面上歪歪扭扭写着亲人的名字。
“奶奶,”
一个小女孩仰起脸,辫子上系着一朵干枯的梅花,“你说他们变成了风、变成了光,可我怎么从来没见过?”
老妇人轻轻抚过她的发丝,眼神温柔如水。
“你见过的。”
她低声道,“昨夜你梦见妈妈牵你去公园放风筝,醒来枕头湿了一片??
那就是她来看你了。
不是用眼睛看,是用心。”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却忽然抬头望向天空,指着远处飘来的一缕薄云:“那是不是她在挥手?”
众人静默片刻,有人笑了,有人红了眼眶。
春风掠过,花瓣簌簌而落,落在孩子们摊开的手掌中,像一封封未曾寄出的信。
而在纪念馆深处,林知遥正站在“林知档案”
的主控台前。
十年过去,她的鬓角已染霜色,但目光依旧清亮。
墙上的全息投影缓缓流转,展示着全球各地上传的记忆片段:一位少年在祖母的老屋前复原一道失传的家常菜;一名退伍军人将战友的日记读给他的孙子听;非洲村落里,族长带领族人吟唱一首百年未响的祭歌……每一段影像下方都标注着一句话:“这是我想让你记得的样子。”
她指尖轻点,调出最新一条数据流??
来自北极圈边缘的一个因纽特部落。
画面中,一位年迈的萨满手持骨笛,在极光下吹奏一支古老的安魂曲。
当他闭目低语时,空气中竟浮现出模糊的人形光影,围绕着他缓缓旋转。
系统自动识别出这段频率波动与“仁频共振”
原始波段高度吻合。
“还在回应……”
林知遥喃喃道,“即使‘织梦协议’终止了,它们仍在生长。”
身后传来脚步声,是归仁学堂的新任导师许念安。
他手里抱着一叠纸质档案,封面印着“守忆运动?
第十二期田野记录”
。
“老师,”
他恭敬地唤了一声,“青海那边传来消息,最后一座战争废墟完成了改造。
‘和解碑’上刻满了阵亡者的名字,还有他们生前最后想说的话。
有个老兵跪了整整一夜,说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林知遥转过身,接过档案翻看。
一页页纸上,皆是由幸存者口述整理的文字。
有母亲写给战死儿子的信,有士兵临终前托人带回家乡的口信,甚至还有敌对阵营间未曾送达的和平倡议书。
这些话语曾被炮火掩埋、被时间遗忘,如今却被一一拾起,镌刻于石碑之上。
“你知道吗?”
她轻声问,“十年前,我们以为终结的是科技对死亡的干预。
但现在我才明白,真正结束的,是我们对‘永生’的执念。
他们不要复活,只要被记住。”
许念安点头:“所以‘守忆运动’的核心,不是延续他们的存在,而是教会我们如何面对失去。”
林知遥走到窗边,望着庭院中那条由荧光根系勾勒出的记忆脉络。
它早已蔓延成网,连接城市与荒野,贯穿大陆与岛屿。
科学家们称之为“生物共感网络”
,心理学家称其为“集体疗愈机制”
,而普通人只说:“这是爱留下的路。”
突然,警报轻响。
系统提示有一段异常信号正从太平洋海底电缆上传入。
“来源?”
她皱眉。
“无法定位。”
技术人员迅速调出波形图,“但它携带的编码格式……和苏砚当年使用的‘心核密钥’一致。”
房间瞬间安静下来。
林知遥快步上前,凝视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
那是一串极其微弱却规律有序的脉冲,每隔七秒重复一次,像是某种心跳节奏。
更令人震惊的是,它的频率恰好与小满铃声的基频完全重合。
“不可能……”
许念安声音发颤,“他们已经消散了,意识不可能再单独维持信号传输。”
“除非……”
林知遥瞳孔微缩,“这不是完整的意识,而是残留的‘记忆锚点’。”
她立即下令启动“回溯协议”
。
这是“林知档案”
中最隐秘的功能,允许通过高精度共振模拟,尝试还原特定时空片段中的信息痕迹。
随着设备嗡鸣运转,大厅中央的空气开始扭曲,一道半透明的画面缓缓浮现。
是南极地下城。
但并非现实中的科研基地,而是十年前那个雪夜的复现。
监控视角下,林知、苏砚、陈振宇三人并肩走入核心控制室。
墙上挂着一块倒计时屏,数字停在【00:07:00】
。
画面中的苏砚正在操作终端,手指飞快输入指令。
忽然,她停下动作,回头望向摄像头??
准确地说,是望向此刻正在观看这段影像的林知遥。
“如果你看到这个,说明我们的备份机制触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