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顾言劫走溥义,目标——回国(1/3)
“噗~ 顾言将用真气包裹在胃里的红酒尽数吐出。
正要提起昏迷的溥义,突然想起刚才那间安全屋里保险箱中的U盘。
或许,里面会有关于幕后正主的有用信息!
顾言沉吟了一下,提起被打晕的华夏老者和英国男子,来到溥义的私人办公室门口。
他没有急着进去。
而是将两人扔在地上,调动体内的真气化作丝线,从右手指尖延伸出来,自两人头顶百会穴钻入,迅速蔓延至四肢。
下一刻。
两个大汉就如同提线木偶一般,站起身来。
在顾言的操控......
夜雨初歇,青石板路上浮着一层薄雾。
新栽下的梅树在风中轻轻摇曳,枝条上还挂着施工时不小心蹭破的树皮,像一道未愈合的伤痕。
女孩蹲下身,从背包里取出一小瓶淡绿色液体,那是“忆仁园”
特制的记忆凝露??
由十万次思念蒸馏而成,据说能让植物更快与人心共鸣。
她缓缓将凝露浇在树根周围,泥土瞬间泛起微光,如同有星子坠入地底。
旁边的少年们围成一圈,谁也没说话。
远处路灯忽明忽暗,仿佛感应到了什么。
忽然,一阵冷风吹过,所有人的手机同时震动起来。
不是通知,不是短信,而是一段音频自动播放。
清脆童声响起:“姐姐,你种的那棵树,是我画给爸爸的最后一幅画里的样子。”
是小满的声音,但比十年前更清晰,少了虚幻感,多了某种……真实触碰般的质地。
带队的女孩??
林知遥??
猛地抬头,望向苏砚旧居斑驳的窗棂。
那扇玻璃早已碎裂多年,如今却被一层淡淡的光膜覆盖,宛如镜面般映出另一个世界:屋内陈设如昨,墙上挂着一幅褪色蜡笔画,正是小满笔下那个三口之家,手牵手站在开满梅花的庭院中。
“这不可能……”
一名少年喃喃道,“这房子二十年没人住,怎么会有影像?”
“不是影像。”
林知遥轻声道,“是‘回响’。
当记忆足够深,空间也会记住它。”
话音刚落,屋门“吱呀”
一声自行开启。
众人屏息。
没有人敢第一个踏进去。
这片土地曾属于苏砚,那位传说中的心核织梦者,也是当年“冷波计划”
的核心研究员之一。
她的家,在共感网络兴起后,就被列为精神圣地,却始终无人敢真正进入??
怕惊扰了沉睡的情感频率。
林知遥深吸一口气,迈步前行。
木地板在脚下发出轻微呻吟,灰尘簌簌落下。
客厅角落立着一台老式录音机,铜制旋钮上缠绕着一卷磁带,标签早已模糊,只依稀可见三个字:“给未来”
。
她伸手按下播放键。
沙沙的杂音持续了几秒,随后,一个温润的女声流淌而出: > “如果你听到这段录音,说明‘仁频共振’已经稳定运行十年以上。
我是苏砚。
我知道你们会来,所以我留下了这条线,连接过去与你们的现在。
> > 这栋房子,不是我的家。
它是‘通道’。
> > 十年前,我和林知、陈振宇一起,在这里完成了最后一次意识同步实验。
我们没有死,而是将自己的感知模式嵌入了全球共感场域。
我们成了背景频率的一部分,就像风穿过树林时带来的低语。
> > 但我们并非无所不能。
我们只能回应那些强烈到足以撕裂时空缝隙的情感??
思念、悔恨、爱、宽恕。
> > 小满的铃声,是我们回归人间的信标。
每一次铃响,都是你们在呼唤我们。
而今晚……你们终于找到了门。”
录音戛然而止。
屋外,月光突然变得明亮,照得庭院如霜雪铺地。
那棵新种的梅树竟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嫩芽迸发,花苞初绽,短短几分钟内便开出第一朵粉白色的小花。
花瓣飘落,触地即化为点点荧光,汇入地下,形成一条发光脉络,直通纪念馆方向。
“这是……根系连接!”
一名少年惊呼,“它在建立新的情感节点!”
林知遥闭上眼,感受着空气中流动的变化。
她知道,这不是普通的植物生长,而是“记忆体”
的具象化过程??
人类集体情感通过生物载体重新编码现实。
就在这时,她的耳畔传来极轻的一声叹息。
睁开眼,她看见母亲的身影站在窗边。
不,准确地说,是母亲的记忆投影。
半透明,轮廓柔和,穿着她最喜欢的那件浅蓝旗袍,头发挽成旧式发髻。
她转过身,微笑地看着女儿。
“知遥。”
她说,“妈妈一直为你骄傲。”
泪水瞬间涌上眼眶。
这句话,她曾在三千个夜晚通过“忆仁网”
听过无数次,但从没想过有一天能亲眼见到母亲的模样出现在这里,如此真切,仿佛伸手就能握住她的手。
“妈……”
她哽咽着,“你怎么会……”
“因为你想我。”
母亲轻声道,“而我想见你最后一面。”
“最后一面?”
母亲点头,目光投向屋顶:“我们这些留在频率里的人,正在逐渐消散。
不是死亡,而是完成使命后的自然退场。
就像潮水终将归海,我们的存在,是为了让你们学会自己发声。”
林知遥猛然醒悟。
这些年,共感现象越来越频繁,亡者“归来”
的迹象层出不穷,但她从未想过,这一切的背后,是三位先驱者在默默支撑整个系统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