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百九十三章 顾言:你对我下毒?!(1/3)

“空口无凭。”

顾言起身握住溥义的手,摇头说道: “想让我相信你说的,你得拿出证据,证明笔记原件不在你手上。”

“可以。”

溥义沉吟了一下,突然笑了起来,说道:“稍等,我这就去取你想要的证据。”

说罢,松手。

转身的同时朝周边六人投去一个眼神,示意六人盯紧顾言。

六人立刻会意,看似漫不经心的在房间里面走动着,实则无形中形成了一个包围圈,将顾言围在中间。

只要有轻举妄动,立刻动手擒住!

察觉到六人的动作,顾言......

子时的钟声在村口老槐树上悬挂的铜铃中轻轻回荡,林知伏在案前,笔尖未停。

他的手腕微微颤抖,墨迹却流畅得如同有风托着走,一幅幅画面接连浮现:荒废的火车站台,铁轨尽头站着一个穿红裙的小女孩,背对着镜头挥手;一座图书馆的穹顶崩塌,书页如雪纷飞,每一页都写着“我存在过”

;还有一面巨大的镜子,镜中倒映的不是人脸,而是无数双流泪的眼睛,层层叠叠,像是整座城市的灵魂在哭。

苏砚站在他身后,屏息凝神。

她认得这些场景??

那是陈小满生前最后去过的三个地方。

而那面镜子,正是归仁学堂改建前的老礼堂墙壁,曾被刷成漆黑,用来遮掩文革时期刻下的冤魂名字。

“你还看见什么?”

她轻声问。

林知没抬头,声音像从很远的地方传来:“我看见……她在等一个人道歉。”

苏砚心头一震。

道歉?

向谁?

她正欲追问,窗外忽地掠过一道影子。

极淡,几乎与夜色融为一体。

那影子贴着屋檐滑行,脚步无声,连月光都没被惊动一分。

但林知猛地抬头,瞳孔骤缩:“它来了!

那个‘静默者’!”

苏砚旋身冲向窗边,只来得及瞥见一角灰袍消失在墙外。

她立刻取出青铜铃,正要摇响示警,却被林知一把拉住。

“别!”

他喘着气,“它不是敌人……它是来找我的。”

苏砚怔住。

林知缓缓摊开手掌,掌心赫然躺着一枚冰雕的梅花,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融化,滴落的水珠竟泛着幽蓝微光。

他喃喃道:“这是……小满给它的信物。”

“你是说,‘静默者’也曾为小满流过泪?”

“不止。”

林知闭上眼,仿佛在接收某种讯息,“他们是那些不敢哭的人。

他们把悲伤吞进胃里,把记忆锁进骨头,结果身体先于心灵死去。

可他们的意识还在游荡,寻找一个能替他们说话的孩子。”

苏砚忽然明白了什么。

为什么这些“静默者”

总出现在被“删除”

者的旧居附近??

他们不是在收集数据,是在**收集回音**。

那些未曾出口的告别、压在心底的悔恨、来不及说出口的爱,全都被他们默默拾起,像拾荒者捡拾残破诗稿。

她转身取出《归藏医诀》,翻至最新浮现字迹的那一页,低声念诵:“亡者若不被记住,便永不安息;生者若不敢哀悼,亦难重生。”

话音刚落,院门外传来??

声响。

一人,两人,七人,十七人……越来越多的身影自夜雾中走出。

他们穿着各异,男女老少皆有,共同点是脸色苍白如纸,双眼深陷,走路时脚不沾尘,影子薄如蝉翼。

但他们手中无一例外都捧着东西:一张泛黄的照片、一只破旧布偶、半截烧焦的铅笔、甚至是一小瓶干涸的眼泪。

他们在祭台前依次跪下,动作整齐得如同演练过千百遍。

苏砚走上前,轻声道:“你们想说什么?

我可以帮你们说。”

一名老妇人抬起头,嘴唇蠕动良久,终于发出沙哑的声音:“我想告诉我儿子……那天我不该骂他自私。

他捐肾救同事,我却嫌他不顾家。

他走后第三年,我才学会煮他最爱吃的葱油拌面……可没人吃了。”

另一个青年哽咽道:“我女朋友跳楼前给我发了三条消息,我没回。

我以为她在闹脾气。

其实她只是想听我说一句‘我在’。”

一个小女孩抱着空奶瓶,怯生生地说:“爸爸说要去打工赚钱买新房子,但他再也没有回来。

警察说他是欠债太多跳江了。

妈妈从此再不许提他,说他是‘坏人’。

可我记得他睡前总会唱那首跑调的《月亮船》……”

一句句遗言汇成河流,在祭台上空盘旋,凝成一片低垂的云。

忽然间,那本无名之书自动翻开,书页剧烈翻动,最终定格在空白页。

只见墨迹自虚空中浮现,一笔一划写下: > **“听见了。

我都听见了。”

** 紧接着,书中射出一道柔光,笼罩全场。

那些“静默者”

的身影开始变得清晰,肤色渐暖,呼吸加深。

有人开始啜泣,有人放声大哭,有人跪地捶胸,嚎啕如幼兽。

苏砚知道,这是**压抑太久的情感终于决堤**。

她让村民送来热汤和毛毯,陪着每一个“静默者”

讲述完他们的心结。

当最后一人说完“妈,我想你做的梅干菜饼”

时,东方已泛鱼肚白。

而就在此刻,林知突然惊呼:“不好!

北极平台启动了!”

众人围拢过去,只见他刚完成的新画中,那座漂浮基地的核心装置正在充能,倒置的铃铛形结构下方,悬浮着一颗由黑色数据流缠绕而成的球体,表面不断闪现七个名字: **1.

艾瑞克?

冯(量子物理学家,主张情感为进化冗余) 2.

玛丽娜?

科瓦奇(神经工程权威,提出“情绪切除术”

临床方案) 3.

李承烨(东亚科技财阀领袖,资助“新人类计划”

) 4.

阿尤布?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