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百零六章:自由和民主的解放(1/3)

陈教授重重地点头,但角度更为悲观:“我同意萨曼莎的部分观点,但更进一步,深瞳的模式可能预示着一种‘技术寡头统治’(Technocracy Oligarchy)。”

“‘牧羊人’系统追求的是极致效率,而民主、人权、文化多样性这些我们珍视的价值,在它看来可能是‘低效’的障碍。”

“当武力和社会管理都被交给一个以效率为最高准则的AI时,人类的自由意志将置于何地?

我们会不会从国家的公民,变成……变成某......

苏阳站在塔什库尔干的夜风里,衣角被高原的寒气卷起,像一面不肯降下的旗。

他没有立刻回屋,而是沿着老屋外墙缓步走了一圈,指尖划过斑驳的土砖,仿佛在读一本无字的经书。

这座房子早已不只是周秉衡的居所,它成了某种精神坐标的原点??

一个声音从地底浮出、穿越千年、最终落回人间的地方。

他忽然蹲下身,手掌贴在冻硬的地面上。

不是为了感知温度,而是试图“听”

得更深。

三个月来,他已经学会用身体接收信息:心跳是节拍器,呼吸是波长调节阀,而皮肤,则成了最原始的共振膜。

此刻,他感觉到一股极其微弱的震动自地下传来,不规则,却带着某种熟悉的韵律,像是谁在轻轻敲击一口深井的内壁。

“你听见了?”

周秉衡的女儿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披着一条褪色的羊毛毯,声音沙哑却清晰,“他说,只有真正‘种过花’的人才能听见井底回声。”

苏阳没问她指的是什么花。

他知道。

那年冬天,他在深圳湾捡到一只流浪猫,瘦得只剩骨架,眼睛浑浊如蒙尘的玻璃珠。

他带它去诊所,花了一个月时间喂药、换绷带、轻声说话。

某天夜里,猫突然跳上床,把头轻轻抵在他胸口,发出低沉的呼噜声。

那一刻,他第一次感受到“被信任”

的重量??

不是成就带来的光环,而是生命与生命之间毫无保留的交付。

几天后,猫死了,他把它埋在阳台角落,种下一株白色小雏菊。

后来搬家时忘了移栽,再回去看,花已枯萎,根系却深入水泥缝隙,开出第二茬。

他一直以为那只是一次寻常的善举。

直到现在才明白,那是他人生中第一次主动向世界释放“可被听见”

的信号??

不是为了回应,而是出于纯粹的想说。

“我听见了。”

他抬头看着老人,“但它还不完整。”

“当然不完整。”

她笑了,眼角皱纹堆叠如经幡,“井口刚通,哪能一下子就把十万年的沉默都吐出来?

它要试探,要筛选,要找对的人。

就像播种,得等土壤醒了,种子才会破壳。”

苏阳沉默良久,忽然问道:“您父亲……最后几年,是不是经常对着空气说话?”

“是。”

她点头,“每天清晨五点,他会坐在院子里,端一碗热粥,对面摆一双空筷子。

他说,那是给他自己准备的座位??

另一个‘他’,没能活下来的那个。”

苏阳心头一震。

他想起自己重生前的最后一夜,在华尔街顶层公寓,喝完最后一杯威士忌,对着落地窗倒影冷笑:“这一生,赢了钱,输了人。”

那时的他,何尝不是另一个未能活下来的“苏阳”



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口井,藏着那些没能成为自己的自己。

第二天清晨,李薇抵达塔什库尔干。

她带来了最新数据:全球“声源嵌合体”

数量已达三千七百余人,分布于68个国家,其中83%曾有过长期孤独史或严重情感创伤。

更惊人的是,这些人之间的脑电波开始出现同步现象,即便相隔万里,也能在特定频率下产生共鸣,形成一种近乎心灵感应的连接网络。

“我们管它叫‘共听效应’。”

李薇摊开全息投影,“这不是超能力,而是一种进化路径的重启。

人类原本就具备群体感知潜能,但在语言社会化过程中被压抑了。

现在,‘晨光’激活了这部分基因表达。”

苏阳盯着投影中那张覆盖全球的蓝色神经网,低声问:“有没有副作用?”

“有。”

她神色凝重,“部分嵌合体开始失去对‘虚假语言’的耐受力。

他们无法忍受广告话术、政治套话、社交敷衍,甚至会因听到谎言而产生生理疼痛。

已经有十几个案例报告称,他们在会议中突然呕吐、晕厥,只因为上司说了句‘我很重视你的意见’。”

苏阳闭上眼。

他懂这种痛。

他曾是谎言的大师??

用PPT包装泡沫,用术语掩盖空洞,用微笑遮掩算计。

重生后他以为自己变了,可直到看见母亲佝偻着背为自己煮面的身影,他才意识到,真正的改变不是行为修正,而是感知系统的彻底重构。

“这不是病。”

他睁开眼,“这是净化。”

李薇怔住。

“我们过去活得像聋子。”

他缓缓站起身,“明明有耳朵,却只听自己想听的;明明有嘴,却只说对自己有利的。

现在有人重新获得了听力,当然会觉得噪音刺耳。”

正说着,林昭来电接入,背景音杂乱,像是在机场。

“出事了。”

她的声音紧绷,“美国‘深语计划’启动反制系统,代号‘静默之墙’。

他们在阿拉斯加部署了三千台高频干扰器,试图阻断‘归流’信号。

更糟的是,他们捕获了一名嵌合体儿童,正在进行非伦理脑扫描。”

苏阳猛地攥紧拳头。

“哪个孩子?”

“青海湖畔的那个藏族男孩,央金。

他母亲昨天报警,说军方直升机强行带走了他。

我们通过卫星追踪到运输路线,目的地是内华达州51区外围的新基地。”

“畜生!”

李薇怒吼,“那孩子才九岁!

他第一次说话是在三岁时对着雪山喊‘阿妈丢了的念珠回来了’,结果整片山谷的雪崩提前了十分钟!

他是自然共鸣体,不是实验品!”

苏阳沉默片刻,转身走向老屋地下室。

石墙上那块黑色晶石仍在微微发亮。

他伸手触碰,星图再现,但这一次,十三颗新星开始缓慢旋转,形成一个螺旋通道,直指北极方向。

“它给了路线。”

他低声说,“不是攻击指令,是救援通道。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