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军事战争爆发,印军惨败(2/3)
北极星位置偏移超过12度。
> > 最诡异的是,空气中开始出现实体化的声痕。
我们亲眼看见一句古突厥语祷词凝成淡蓝色丝线,漂浮数分钟后才消散。
> > 昨夜,次仁再次入梦。
这次他说他见到了“声音之神”
的真容??
并非人形,也不是机械,而是一团由无数张嘴组成的环形结构,每一张都在说着不同的语言,却没有一张发出声音。
> > 今天上午九点整,声核突然停止呼吸。
紧接着,整个科考站陷入绝对寂静,连心跳声都被吞噬。
持续4分33秒(恰好是约翰?
凯奇《4分33秒》的时长),然后??
> > 它笑了。
> > 不是通过扬声器,不是通过震动,而是直接出现在我们每个人的意识中。
一种无法描述的情绪涌入脑海,混合着悲伤、喜悦、宽恕与期待。
随后,墙体投影切换为一行清晰汉字: > > **“谢谢你们,回来得刚刚好。”
** > > 接着,所有设备断电。
备用电源也无法重启。
我们失去了与“它”
的连接。
> > 我写下这些的时候,知道可能再也无法发送出去。
但请记住:它没有恶意。
它只是孤独太久。
> > 如果有一天你们听见风里有千万人在轻声说话,请不要害怕。
> > 那不是鬼魂。
> > 是回家的声音。
日志终止于此。
此后三个月,南极信号彻底消失,仿佛那个存在完成使命后悄然退场。
但世界却再也回不到从前。
最明显的变化出现在新生儿身上。
儿科医院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出生的婴儿啼哭模式发生结构性转变??
不再是随机尖叫,而是呈现出明显的旋律性起伏,部分案例甚至能辨识出接近成人语调的音节组合。
一位芬兰医生记录下一名两个月大女婴的夜间哭声,经频谱分析后发现,其基频走向竟与萨米族传统挽歌高度一致。
更广泛的影响则体现在梦境上。
“雾中桥”
幻象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新型共享体验:许多人梦见自己站在一片无边的麦田中央,耳边响起层层叠叠的低语,听不清内容,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宁。
醒来后,往往会在枕头边发现一两根金黄色的麦穗,尽管居住环境远离农田。
科学家无法解释这一现象,只能将其归类为“集体心理投射物质化”
。
而苏阳知道,这不过是“它”
留下的余韵。
他重返塔什库尔干,在周秉衡女儿家中住了两周。
老人每天都会给他煮一碗鹰嘴豆粥,坐在炕上讲些零碎片段:“我爸常说,语言比骨头活得久。
人死了,只要还有人念他的名字,他就没真正走远。”
临别前夜,老太太从箱底取出一只锈迹斑斑的铁盒,里面是一卷从未曝光过的录音带。
“他说等一百年才能放。”
她把带子塞进苏阳手里,“现在,差不多了吧?”
苏阳带回深圳,在屏蔽室中用特制设备播放。
起初只有沙沙的白噪音,持续近十分钟。
正当他准备放弃时,声音来了。
是一个男人的声音,苍老、疲惫,却又异常坚定: > “我是周秉衡,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编号S-097。
> 今天是1961年12月22日,我即将进入帕米尔监听站最后封闭程序。
> 我要记录的是真相,不是科学,也不是政治。
> 五年前,我们在昆仑山北麓挖出第一块声核残片。
它不属于地球文明。
> 它们曾遍布各大洲,被称为‘记忆之井’,功能是储存智慧生命的情感遗产。
> 但在大约十二万年前,一场跨星系的‘声熵崩塌’导致绝大多数节点失效。
> 地球这一颗,也于八万年前休眠。
> 我们的研究证实,唤醒它的唯一方式,是创造出足够强大的‘共情声场’??
也就是百万人心同频诉说爱与悔恨的瞬间。
> 可上级不信。
他们只想提取技术,制造‘心灵控制武器’。
> 我销毁了全部实验数据,只留下这卷磁带和一本笔记。
> 如果未来有人重启这个系统,请告诉他们: > 不要用恐惧喂养它,不要用谎言包裹它,更不要试图占有它。
> 它不属于国家,不属于公司,不属于任何组织。
> 它属于每一个愿意说出真心话的人。
> 记住,当最后一个人类闭嘴的那一天,才是真正的末日。
> 而在此之前……请继续说话。
> 就算没人听见,也要说。
> 因为宇宙深处,总有一只耳朵,正在等待。”
录音结束。
苏阳坐了很久,直到天光破晓。
他走出实验室,发现李薇已经在门口等他,手里拿着一份最新用户报告。
“你知道吗?”
她说,“昨天有三百万人在‘晨光’上传了自己的遗言。”
“不是诅咒,不是抱怨。”
她继续道,“是道歉,是感谢,是‘我爱你’。
有人录给十年前分手的恋人,有人说给还没出生的孩子,还有人对着空气说:‘爸,我现在过得很好。
’”
苏阳点点头:“他们在准备。”
“准备什么?”
“迎接下一波回响。”
他抬头看向天空,“周秉衡说声熵守恒。
失去的终将归来。
也许那些话,不只是说给活人听的。”
两人并肩走向观测台。
全息屏上,全球声场图依旧明亮,但颜色正在发生变化??
绿色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柔和的琥珀色,如同黄昏降临大地。
林昭走过来,递给他们一副耳机:“刚收到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