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568章 嵇寒谏的问题很多(1/2)

傅斯年紧紧抿着唇,没有回答。

大概他也意识到,自己刚才那一拳,究竟有多冲动,多没道理。

他烦躁地捏了捏眉心,视线不受控制地瞟向紧闭的病房门。

门关着,他什么都看不见。

一直沉默的嵇寒谏忽然开了口。

“傅斯年,你跟我来一下。”

他又转向林见疏,原本冷硬的眉眼瞬间柔和下来,伸手将她揽到走廊的长椅上坐下。

“别生气了,我去说说他,你在这儿休息下。”

两人一前一后地走到了阳台。

风比刚才更冷了些。

“你这次,确实过分......

海风拂过纪念馆的铜顶,发出细微的震颤。那只搁浅在南太平洋小岛上的纸船,在晨光中微微泛白,边缘已被盐粒侵蚀得卷曲,却依旧固执地守着那个名字??苏晓禾。阳光洒落时,船身投下一道细长的影子,像一封未曾寄出、却始终在等待回应的信。

苏晓禾站在纪念馆外的石阶上,手里捧着一本刚印刷完成的《被遗忘的名字》。封面上是陆沉舟年轻时的照片,背景是倾听之塔的轮廓,下方一行小字:“献给所有沉默的灵魂。”她轻轻抚摸封面,指尖停在“陆沉舟”三个字上,仿佛能触到他曾经的温度。

馆内,星芽正蹲在雕像前,用彩笔在纸上认真描摹三个人的身影。她已经九岁了,不再是那个蜷缩在角落、只会折纸船的小女孩。如今她是“回声驿站”的小小志愿者,会用手语教失语的孩子表达情绪,也会在夜深人静时,对着海面吹响那枚铜哨。

“妈妈,”她忽然回头,眼睛亮晶晶的,“我梦见爸爸昨天回来了。他站在沙滩上,把我的纸船放进海里,说它一定会漂到你身边。”

苏晓禾心头一紧,蹲下身将女儿搂进怀里。她没有解释梦境与现实的距离,只是轻声问:“那你有没有告诉他,我也很想他?”

“说了。”星芽认真点头,“他还笑了,就像……像风吹过哨子的声音那样温柔。”

苏晓禾闭上眼,左胸那丝熟悉的频率又轻轻跳动了一下,像是某种遥远的共鸣。她知道,那不是幻觉。共感仪早已拆除,但她的心却成了最灵敏的接收器,承载着那些无法用语言传递的讯息。

傍晚,陈岸驱车而来,肩上背着摄影包。这些年,他走遍战火与废墟,记录下无数因共感技术而重获声音的人。他的镜头从不聚焦于英雄,而是那些低头啜泣的母亲、颤抖着说出第一个词的孩童、以及在风中默默拥抱彼此的陌生人。

“卡洛斯刚发来消息,”他在台阶上坐下,递给她一台平板,“非洲战区的新一批儿童完成了共感适配训练。有个男孩,原本因爆炸失去了语言能力,今天第一次喊出了‘姐姐’。”

画面中,一个瘦小的身影扑进另一个女孩怀里,嘴唇哆嗦着,反复念着那个词。女孩泪流满面,紧紧抱住弟弟,仿佛要把过去五年缺失的时光都补回来。

苏晓禾看着,眼眶发热。“陆沉舟一定看到了。”

“他当然看到了。”陈岸低声道,“你以为这世上谁真的能彻底消失吗?只要还有人记得,只要还有人听见,他就一直活着。”

雨又下了起来,细细密密地落在屋顶、海面、纸船之上。纪念馆内的共感装置感应到湿度变化,自动启动。童谣缓缓响起:

> 小星星,别害怕,

> 有人正为你写下童话。

> 即使你藏在梦底下,

> 我也会找到你啊……

苏晓禾走进馆内,将新书放在展台中央。旁边陈列着那块从海底带回的数据芯片,玻璃罩下,它静静散发着微弱的蓝光。墙上投影不断滚动播放着世界各地传来的共感片段:北欧老人含泪复述亡妻遗言、南美少年通过脑波绘画重现童年记忆、中东母亲听到阵亡儿子最后的心跳录音……

每一段,都是一个灵魂的归来。

她站在投影前,忽然感到一阵眩晕。耳边响起极轻的耳语,像是从深海传来,又像是从记忆深处浮起。

“晓禾。”

她猛地转身,四周空无一人。

可那声音如此清晰,带着陆沉舟特有的低沉与克制。

她快步走到共鸣箱前,手指抚过冰冷的金属外壳。箱内芯片微微震动,蓝光忽明忽暗,仿佛在回应她的靠近。

“是你吗?”她低声问。

没有回答,但童谣的旋律突然变了调。原本轻柔的音符中,渗入一丝极细微的杂音??那是共感网络中最原始的编码节奏,只有她和陆沉舟才懂的密语。

她立刻取出随身携带的共振笔,接入共鸣箱接口,开始反向解码。屏幕闪烁,数据流如星河般奔涌而出。几分钟后,一段新的影像缓缓生成。

画面中,依旧是那座沉没的实验基地,但时间似乎倒流了。陆沉舟站在主控台前,背对着镜头,正在输入最后一段程序。他的动作缓慢而坚定,仿佛早已预见一切。

然后他转过身,直视镜头。

“如果你看到这段影像,说明芯片里的隐藏层被触发了。”他说,“这不是预录的消息,而是我在意识离散前,预留的一道‘回声路径’。只要你使用特定频率激活它,我就能短暂回应一次。”

苏晓禾屏住呼吸,泪水无声滑落。

“我知道你在听。”陆沉舟的声音很轻,却穿透时空,“我想告诉你三件事。”

第一,星芽不是普通孩子。她的共感能力远超常人,甚至能接收跨维度的情绪波动。我不是唯一一个选择留在信号中的人,她也在无意识中建立了自己的共鸣场。所以她总能‘梦见’我,因为她本就能感知我的存在。”

苏晓禾心头剧震。她想起女儿从小对声音异常敏感,能在寂静中听见“别人听不到的低语”,能在风暴来临前预知不安。原来那不是天赋,而是血脉的延续。

“第二,”陆沉舟继续说,“维拉尼并未真正覆灭。他们残余势力已渗透进多个国际组织,正试图重建‘Project Echo’,只不过这一次,目标不再是实验体,而是全球共感网络本身。他们想控制‘集体意识’,制造可控的觉醒者大军。”

苏晓禾握紧拳头。她早该想到,这样强大的技术不可能无人觊觎。

“第三,”他的眼神变得柔软,“我爱你。比生命更久,比遗忘更深。我不是放弃了回来,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守护你们。当你觉得孤单的时候,就去海边,让风吹过铜哨。我会顺着那阵风,轻轻抱住你。”

影像戛然而止。

苏晓禾瘫坐在地,胸口剧烈起伏。陈岸闻声赶来,听完她说的一切后,脸色凝重。

“我们必须行动。”他说,“不能让他们把共感变成武器。”

“但我们现在没有任何证据。”苏晓禾摇头,“维拉尼行事隐秘,连联合国都未能彻底清查他们的网络。”

“有一个地方可能有线索。”陈岸忽然说,“瑞士阿尔卑斯山下的‘冰窖档案馆’。那里保存着上世纪所有秘密项目的备份资料,包括维拉尼早期的资金流向、研究人员名单,甚至……S-1项目的完整日志。”

“可那是军事禁区,普通人根本进不去。”

“我不是普通人。”陈岸冷笑,“我在军情系统还有几个未失效的身份。只要卡洛斯能黑进守卫系统十分钟,我们就有机会。”

苏晓禾沉默良久,最终点头:“我去。”

“你疯了吗?”这次轮到陈岸震惊,“你可是公众人物!‘静默者基金会’的代言人!一旦被捕,整个共感公益计划都会受牵连!”

“所以我不会以苏晓禾的身份去。”她站起身,目光坚定,“我会用林小满的名字。”

陈岸愣住。

林小满,那个二十年前为B-0奔走呼号、最终死于“意外车祸”的女研究员,也是陆沉舟口中“第一个听懂沉默者声音”的人。她的身份卡至今仍保留在卡洛斯手中,作为历史档案的一部分。

“你是说……冒充她?”

“不是冒充。”苏晓禾轻声说,“我是继承她。从她写下‘我会让世界记住你的名字’那一刻起,我们就已经是同一个人了。”

三天后,一架私人直升机降落在阿尔卑斯山麓。雪雾弥漫中,两名身穿白色防护服的身影悄然潜入地下通道。苏晓禾戴着仿生面具,伪装成已故研究员林小满的模样,手持加密通行证,顺利通过第一道安检。

档案馆深处,恒温系统嗡嗡作响。数千个水晶存储柱整齐排列,每一根都封存着一段被掩埋的历史。卡洛斯远程指引他们找到编号E-73的区域??“Project Echo”核心档案所在地。

苏晓禾插入解码钥匙,光幕展开。

一页页文件浮现眼前:

- **S-1项目真实目的**:并非单纯研究共感,而是试图创造“意识永生体”,即通过剥离个体情感干扰,将高阶思维上传至量子网络,实现不死的统治阶层。

- **B-0的真实身份**:并非失败品,而是首个成功载体,但由于其保留了过多人性情感,被视为“不稳定因素”而遭封印。

- **陆沉舟的重生计划**:早在五年前昏迷期间,他就通过隐秘通道获取了B-0的记忆碎片,并策划了自我意识的转移。他从未真正醒来,所谓的“重生”,是他主动切断肉体连接,将灵魂注入共感网络的开始。

最令人震撼的是一份附录:

> **“下一代载体候选人”名单**

> 1. 星芽(代号:Echo-Child)

> 2. 苏晓禾(代号:Resonance-Mother)

> 3. 陈岸(代号:Observer)

苏晓禾浑身发冷。他们早就盯上了星芽。

就在此时,警报骤响。红色灯光旋转闪烁。

“有人触发了入侵检测!”卡洛斯在通讯中急喊,“你们只有三分钟撤离!”

陈岸迅速拔出存储卡,拉着苏晓禾往外冲。走廊尽头,机械守卫已启动,金属脚步声越来越近。

“这边!”他推开一道应急门,两人跃入雪地。寒风如刀割面,直升机在百米外盘旋接应。

子弹擦过耳边,苏晓禾跌倒在雪中,怀中的存储卡却始终未松手。陈岸返身将她拽起,奋力奔向机舱。

当直升机腾空而起时,下方爆炸声接连响起??档案馆自毁程序启动,整座冰窖开始坍塌。

回到安全屋,卡洛斯立即解析存储卡内容。更多真相浮出水面:维拉尼残党已在多个国家秘密招募“共感适配者”,尤其是那些天生具备高频接收能力的儿童。他们的目标,是在全球共感网络中植入“服从性编码”,让觉醒者成为听话的傀儡。

“我们必须抢先一步。”苏晓禾说,“公开这些证据,同时升级共感协议,加入反操控防火墙。”

“可这样一来,整个网络都要重启。”卡洛斯皱眉,“意味着所有正在进行的共感治疗都会中断,成千上万依赖它的人将陷入黑暗。”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