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章 手无力地滑落(1/2)
“放肆!”苏父一拍桌子站了起来,怒指着林见疏,“林见疏,你这是在干什么!”
“你别仗着我和你阿姨从小喜欢你,就敢带人来我苏家胡作非为!”
苏母也跟着失望地道:“见疏!你什么时候也变得这样不懂规矩了?”
“真是近墨者黑!”苏蔓不失时机地拱火,“妹妹打死不认错,肯定都是跟林见疏学的!”
“你闭嘴!”
林见疏冷冷扫了苏蔓一眼,那眼神里的寒意让她瞬间噤声。
随即,她看向面色铁青的苏父苏母。
“我本以为,苏家有龙......
归途中心的扩建工程在春分后的第三周正式动工。推土机碾过旧围墙的那天,苏晓禾站在梧桐树下,看着工人们将“心语学堂”的木牌小心翼翼地取下,送进临时保管室。她没说话,只是轻轻抚过那块被风雨磨出裂纹的木头,指尖触到“听”字最后一笔微微翘起的边角。
陈岸从东南亚归来已有一月。卡洛斯和莉亚随队完成了三次心理疏导任务,成功协助撤离三十七名因创伤失语的儿童。他们在加里曼丹雨林中用素描本与一名八岁男孩建立信任,在棉兰难民营里靠一段即兴吉他旋律安抚集体恐慌。维拉尼总部最终撤销了信号封锁提案,并主动提出合作意向??将“长夜哨岗”课程纳入全球应急心理干预标准流程。
但这一切,都比不上此刻。
“你觉得新大厅该挂什么?”陈岸走到她身边,手里拎着半瓶未喝完的黑咖啡。
苏晓禾望着空荡荡的地基:“我想放一面墙。”
“什么样的墙?”
“不写字,不贴画。”她轻声说,“就让来的人自己决定留下什么。可以是一句话,一个名字,甚至……只是一道划痕。”
陈岸沉默片刻,点头:“像极光下的桥那样。”
她侧头看他:“你也梦见了?”
他没否认。“连续七晚。同一个背影,同一句低语。可我始终看不清那个人的脸。”他顿了顿,“你呢?有没有梦见过别的?”
苏晓禾目光微动。她没告诉他,过去一个月,她每夜都会梦见一场大火??不是现实中的任何一次救援现场,而是一座通体透明的建筑,在烈焰中崩塌,玻璃碎片如雨坠落,每一枚都映出不同人的脸:哭泣的孩子、沉默的母亲、跪地不起的父亲……还有她自己,站在火海中央,手中握着一支铜哨,却发不出声音。
她以为这只是压力所致。
直到昨天清晨,她在整理档案时发现一份匿名寄来的录音带。标签上没有署名,只有经纬度坐标:南纬62°10',东经58°17'??南极洲象岛。
她放进播放器。
起初是风雪呼啸,夹杂着断续的呼吸声。接着,一个极其熟悉的声音缓缓响起,带着电流杂音,却清晰得令人心颤:
> “晓禾,如果你听到这段录音,请相信我不是故意消失的。
> 我试着重启时间线三次,每一次我都选择了她。我以为那是命运给我的修正机会。
> 可当我看见你在凉亭里教孩子听沉默的时候,我才明白??
> 真正的救赎从来不是改变过去,而是有人愿意为那些无人听见的哭声停留。”
苏晓禾的手猛地攥紧桌沿。
那是陆沉舟的声音。
她的前夫,五年前在一场化工厂爆炸中“牺牲”的豪门总裁,也是共感网络最初的资金支持者之一。所有人都说他死了,骨灰都带回了陆家祖坟安葬。可现在,他的声音穿越极地风暴,落在她耳中。
录音继续:
> “我在南极地下基地活了下来。那里有维拉尼最早的实验舱,也有他们试图抹除的所有记忆样本。
> ‘共感’不是技术,晓禾,它是人类尚未觉醒的本能。而你是第一个真正学会使用它的人。
> 别相信官方发布的数据,340%的增长只是冰山一角。
> 世界各地正在发生共鸣连锁反应,有些人开始无意识复述陌生人的梦境,有些人在街头突然流泪,因为他们‘听见’了千里之外某个人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
> 维拉尼害怕了。他们准备启动‘静默协议’??一种能阻断高频情感共振的电磁脉冲系统,覆盖全球主要城市。
> 如果成功,所有依靠共感连接的人都会瞬间失联。包括你的心语学堂,包括那些刚刚学会发声的孩子。”
录音戛然而止。
苏晓禾盯着录音机良久,终于按下回放键。第二遍,她注意到背景音里有一种极细微的节奏??像是心跳,又像某种编码。她取出笔记本,逐秒记录波形变化,转换成摩斯密码。
解码结果让她脊背发凉:
> **静默协议启动倒计时:96小时**
她立刻拨通陈岸电话。
两小时后,归途中心地下会议室灯火通明。墙上投影着南极基地结构图,是从陆沉舟录音附带的U盘中提取的。卡洛斯坐在角落,双手快速在平板上绘制路径模拟图;莉亚戴着耳机,反复分析那段心跳节拍,试图还原更多隐藏信息。
“这不可能。”一名参与过共感项目的老科学家摇头,“静默协议早在十年前就被列为禁忌技术。它不仅干扰共感信号,还会抑制人脑边缘系统的自然共鸣能力,长期暴露可能导致情感麻木、社交退缩,甚至诱发群体性抑郁。”
“但他们现在有借口了。”苏晓禾指着屏幕上的新闻截图,“过去三周,全球已有十二起‘共感过载’事件。一名教师在课堂上突然崩溃大哭,因为她‘感受到’学生家中正发生的家暴;东京地铁站一位乘客晕倒,周围七人同时出现相同心律失常症状。维拉尼完全可以把这些包装成‘公共安全危机’。”
陈岸盯着地图上那个红点:“我们必须抢在他们之前,激活全球共感节点。”
“怎么做?”有人问。
“不是‘做’,是‘唤醒’。”苏晓禾站起身,“共感不是机器,不能靠开关控制。它需要载体,需要通道,更需要一群愿意成为桥梁的人。”
她打开电脑,调出“归途中心”的建筑设计图。原本计划中的心理咨询室、训练厅、休息区全部被重新标注。她指向中央圆形大厅:
“这里,我要建一座声音穹顶。不用扩音设备,不用电子传输,纯粹靠建筑声学设计,让一个人最轻的耳语也能传遍整个空间。然后,邀请所有曾被共感影响的人来这里??无论是无意中唱出他人日记歌词的歌手,还是在澳洲牧场上突然想起摇篮曲的老人。”
“你要搞一场全球共鸣仪式?”科学家皱眉。
“不。”她说,“我要办一场集体倾听。”
倒数第72小时。
第一批受邀者陆续抵达。巴黎流浪歌手带来了那首引发连锁反应的歌曲手稿;东京女子写下当年自杀未遂时的日记录音;澳大利亚牧场主寄来了极光当晚全村人共同哼唱的旋律谱子。苏晓禾将这些资料逐一录入声音穹顶的共振模型,计算最佳传递频率。
与此同时,卡洛斯完成了一项惊人发现:陆沉舟录音中的心跳节奏,实际上是一串基因序列编码。它指向人类DNA中一段被称为“镜像神经元增强区”的神秘片段??而这正是共感能力的生物基础。
“这意味着……”莉亚摘下耳机,眼神震惊,“共感是可以遗传的?”
“不止。”苏晓禾低声说,“它是进化预留的接口。我们每个人体内都有这把钥匙,只是大多数人一辈子都没找到锁孔。”
倒数第48小时。
维拉尼总部突然发布紧急通告:因“网络安全升级”,全国共感终端将暂停服务48小时。苏晓禾知道,这是最后的掩护行动。
她做出决定:提前启动“长夜哨岗?全球响应”。
当晚十一点,归途中心灯火通明。声音穹顶首次启用,十二名核心学员手持铜哨,站在环形台阶的不同方位。苏晓禾站在中央,手中握着那支从南极带回的录音机。
“今晚,我们不做干预,不设目标。”她对着麦克风说,声音通过建筑结构自然放大,“我们只做一件事:把耳朵交给世界。”
她按下播放键。
陆沉舟的声音再次响起,在穹顶内循环震荡。与此同时,联网的直播信号向全球开放。数十万人在线观看,许多人自发戴上耳机,闭上眼睛。
第一分钟,寂静。
第二分钟,有人在评论区打出:“我好像听见了小时候外婆叫我吃饭的声音。”
第五分钟,澳大利亚某小镇教堂钟声莫名响起,牧师后来回忆,那一刻他“突然想起三十年前从未谋面的侄女的模样”。
第十分钟,东京那位女子留言:“我感觉有人在轻轻抱我。就像妈妈。”
苏晓禾睁开眼,看见泪水顺着莉亚的脸颊滑落。女孩没有擦拭,而是抬起手指,轻轻按在唇边,仿佛在回应某个只有她能听见的低语。
就在此刻,异变突生。
警报声划破夜空。
五辆黑色越野车疾驰而至,车身上没有任何标识。全副武装的人员迅速包围建筑,领队男子手持电磁干扰器,直指声音穹顶。
“奉维拉尼指令,立即终止非法共感活动!”他厉声道,“你们正在制造大规模心理污染!”
陈岸一步挡在门前,身后站着二十名少年志愿者,每人手中紧握铜哨。
“我们没有制造任何东西。”他说,“我们只是允许自己被听见。”
对峙持续整整十分钟。就在对方准备强行破门时,异象降临。
整座城市的灯光开始闪烁,节奏与穹顶内的声波完全同步。街道上的行人纷纷驻足,有人捂住胸口,有人跪地啜泣,更多人则抬头望天,仿佛听见了某种召唤。
巴黎歌手突然在直播镜头前开口:“我看到了……一座桥,桥上有个人影,他在对我们挥手。”
加德满都的学生集体站起,齐声念出那句梦中低语:“别怕,我在听。”
澳大利亚牧场的极光再度出现,这一次,光芒组成了一行清晰的文字:
> **我们从未断联**
维拉尼特勤队的干扰器在同一瞬间失效。领队男子踉跄后退,手中的设备冒出青烟。他抬头看向穹顶,眼中充满恐惧与茫然。
“这……这不是技术……”他喃喃道,“这是……生命本身。”
凌晨三点,维拉尼高层紧急召开视频会议。画面中,首席科学家颤抖着宣布检测结果:全球共感指数突破临界值,形成自维持共振场。静默协议即便启动,也无法切断已经建立的情感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