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352章 冯晓刚的放手一搏!(2/2)

第七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

梦见自己站在无边麦田中央,风吹起伏的金浪。远处小路上,林远舟朝我走来,步伐稳健,脸上带着熟悉的微笑。

“怕了吗?”他问。

“有点。”我答。

“其实我也怕。”他说,“怕你们忘了怎么悲伤,怕你们以为只要按下按钮就能重来一次。可现在我知道了,你们比我想象中更坚强。”

“那你还会回来吗?”

他摇头:“我不需要回来了。你看??”

他指向天空。无数星光坠落,化作点点萤火,飞向人间各个角落。每一簇光,都落在一个正在讲述故事的人肩头。

“只要还有人在说我的名字,我就一直活着。”他说,“不是作为幽灵,不是作为影像,而是作为一句台词、一首配乐、一场雨后的彩虹。”

他转身欲走。

“等等!”我喊住他,“你到底想让我拍什么样的电影?”

他回头,笑得像个少年。

> “拍那些不敢哭出声的日子,

> 拍那些明明痛得要死却还要笑着说‘没事’的瞬间,

> 拍那些即使知道结局也不会停止去爱的人。”

>

> “别想着改变世界,

> 只要让某个躲在角落的孩子看完之后,

> 觉得自己并不孤单就够了。”

梦醒时,窗外晨光初现。

我起身打开剪辑软件,新建项目,命名为:《无声者》。

素材库里,我放入了上百段普通人提交的记忆样本:母亲抱着婴儿照片轻声哼歌,退伍老兵抚摸战友墓碑,失独夫妻在清明烧纸时相拥而泣……每一段都没有对白,只有动作与眼神。

我要做的,不是让他们看见逝者,而是让世人听见沉默里的呼喊。

中午,小男孩又来了,手里攥着一本崭新的日记本。

“叔叔,我已经写了三页!”他兴奋地说,“都是关于妈妈的事。她说最爱吃我煮的方便面,虽然每次都嫌太咸……我还画了她的笑脸!”

我接过本子,一页页翻看。字迹歪扭,图画粗糙,可每一笔都饱含深情。

我把本子还给他,认真道:“等你写满一百页,我就带你去塔顶,看看能不能接收到她的回应。”

他用力点头,蹦跳着跑开。

我望着他的背影,忽然明白林远舟为何选择这种方式存在??因为他知道,最伟大的作品,从来不是由导演完成的。

而是由千万个平凡人,用记忆、眼泪和不肯放手的爱,共同书写出来的。

傍晚,信号塔完成最终调试。第一道正式信号发射升空,目标并非卫星,也不是外星文明。

而是所有接入“守夜人网络”的终端设备。

屏幕上同步浮现一句话:

> “你不是一个人在思念。”

> ??来自灯塔的问候

那一刻,全球数万名用户同时收到了一段音频:

是不同语言的“我爱你”,从婴儿牙牙学语,到老人颤声低语,层层叠叠,汇成洪流。

而在我国西南山区的一所小学教室里,一位支教老师正带着孩子们观看这段讯息。突然,班上一个沉默寡言的小女孩举起手:

“老师,我刚刚好像听见妈妈叫我吃饭了。”

全班安静下来。

老师轻声问:“你妈妈……不在了吗?”

女孩点头:“去年山体滑坡……可刚才,我真的听见她说话了,就像以前一样。”

教室里没人嘲笑她。

相反,其他孩子纷纷举手:

“我也听见爸爸抽烟的声音!”

“我奶奶在唱童谣!”

“我哥哥说他冷,我想给他送外套!”

老师红着眼眶,打开录音笔,把这一切记了下来。

几天后,这份录音传到了我手中。

我没有去验证真伪。

因为在这一刻,真假已不再重要。

重要的是,他们相信自己被爱着。

而这,正是林远舟穷尽一生想要证明的事:

死亡不是终点,遗忘才是。

而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种下一棵番茄,写下一页日记,播放一场露天电影??都是对抗遗忘的抵抗运动。

我不是导演,也没有格局。

我只是个不愿忘记的人。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