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疍民翻身做主人与变扭的黄河(2/2)
孔有德嘴上说着:“都督乃是一等一的豪杰,怎么会看不起我等。”其实他内心也是非常忐忑的。在明朝,文官一向看不起他们这些武夫。哪怕他们做到了一品的总兵,也会被一个五品知府训斥。像他们东江镇更是饱受歧视
凌,最后连总兵都被袁崇焕杀了。他们客居山东镇的这几年,当地的官员也看不起他们,把他们看成是麻烦和累赘,这也是他最终选择造反的原因,多年来积累的怨气实在是太多了。
徐晨来到他们身边,下马后拍了拍王二的肩膀,笑道:“做的好。”
王二听到这话,脸上立刻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而后,徐晨来到李信身边,给了他一个拥抱,说道:“这几年辛苦了。”
李信激动得双目通红,说道:“都督终于出兵了,我中原的百姓有救了。”
而后他指着孔有德他们,介绍道:“这两人是东江镇的英雄豪杰,这位是孔有德,后面那位兄弟是李九成。他们在努尔哈赤屠杀辽东百姓的时候,在总兵毛文龙的带领下,建立了东江镇,觉得女真人后方天翻地覆,努尔哈赤
都奈何不了他们。要不是名将袁崇焕杀了他们总兵毛文龙,皇太极也不可能在前年那么轻松入关。”
孔有德、李九成二人马上行礼,说道:“末将见过都督。”
看着孔有德,徐晨内心十分复杂。从他查到的有关孔有德的信息,知道他在历史上是女真人的铁杆。
但了解了他的遭遇之后,他不得不承认大明朝真是太不当人了,把好好的英雄好汉硬生生地逼成了为女真人卖命。
徐晨想到自己看到的有关李自成的事迹,再看看现在孔有德的遭遇,觉得大明朝就是专门把老实人逼得活不下去,这就是一个把人变成鬼的世道。
他走上前去,握住孔有德的手,说道:“东江镇上下都是我汉人的英雄好汉,毛文龙总兵更是力挽狂澜的英雄,是大明对不起你们,不是你们对不起大明。”
孔有德听到这话感动的双目通红,他一直很尊重东江总兵毛文龙,徐晨夸赞毛文龙的话比夸赞自己都让他感动。
他心中的忐忑稍稍减轻了一些,他坚定地回答道:“末将愿为都督犬马之劳。”
翌日,天色微亮,徐晨便带着一队人马匆匆来到开封府外的黄河大堤上。?冽的寒风呼啸着,吹过空旷的大堤,发出尖锐的声响,仿佛在诉说着黄河千年的沧桑。
此时的黄河大堤,宛如一条巨龙横卧在大地上,而黄河已然形成了地上悬河的态势。
宋朝时西夏人割据河套地区,宋与西夏几十万大军在边塞陈兵对峙,你来我往,为了战事砍伐了大量的树木。那原本郁郁葱葱的山林,在战火的肆虐下,变得满目疮痍。大量的植被被破坏,导致黄河中上游过度开发,水土流
失加剧,黄河里的泥沙大量增加。
同时,宋朝又担心契丹人的铁骑南下,便妄图用黄河作为防线,大规模地修筑堤坝,限制黄河向地势更低的北方流淌。这一系列的举措,就像一把枷锁,束缚了黄河的自然流向,导致在北宋时期黄河三次决口,三次改道。
到了北宋末年,宋将杜充的一次决堤,更是让黄河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转变。黄河改道由东南流向淮河,黄河夺淮之后,大量的泥沙如汹涌的潮水般填充着淮河。
曾经在宋朝还是鱼米之乡的江淮地区,从此开始频繁地爆发各种洪灾。元、明两朝都极其依赖大运河运输粮食补给北方,为了保证运河的安全,更是经常决堤护运河,这可苦了江淮地区的百姓,他们的家园一次次被洪水淹
没,生活陷入了无尽的苦难之中。
徐晨踏上黄河的堤坝,脚下的土地坚实而厚重。因为此时是冬天,黄河以南全部冰封,成为了一条晶莹剔透的冰河。阳光洒在河道上,不断地反射着各种光芒,仿佛是无数颗璀璨的宝石在闪烁。
他沿着河道一路前行,目光随着黄河向东南方向延伸。看着这壮丽而又无奈的景象,他喃喃自语道:“北方缺水,黄河还要往南流,最后北方没水,淮河还被堵塞了,真是天灾人祸,一起害人。”
说句实在话,徐晨看着现在地图上的黄河河岸,心中满是不适应。在他的记忆当中,黄河应该往北流,从山东渤海湾处入海,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一路斜斜地往南方流过去。尤其是在这样的小冰河时期,北方干旱少雨,黄河
每年几百亿立方米的水源补充,对北方来说,简直就是救命的水源。可如今,这些宝贵的水源却白白地浪费到江淮河道去了。
“黄河是什么时候改道向北的?”他一边对照着地图,一边思索着。后世的黄河是从考城改道向北的,可他却不知道黄河究竟什么时候会再次改道。
“是花园口大决堤还是什么时候?”徐晨的脑海中并没有这方面的资料。
不过,他已经在心中做出了决定。等这场大战结束之后,他一定要去巡查一下考城附近的河道,看看能不能提前把黄河改道到北方来,把几百亿立方米的黄河水提前输送到北方,让干涸的北方大地重新焕发生机,让饱受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