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疍民翻身做主人与变扭的黄河(1/2)
虽然夏允的提问让张溥有点难看,但这场集会还是圆满落幕,江南几大会社都同意结盟组成新复社,张溥威望继续提升,确定了自己在江南第一名士的地位。
夏允彝名声也得到提升,他的三问被称为“几社三问”成为了整个江南的热点,江南的读书人都在讨论如何解决这三个问题,甚至官方在其中推波助澜。
现在的南直隶总督恂对这次金陵大会很不满,复社玩的这一套都是他们当年玩剩下的,他们这些老人还没退位,新人就急着想抢班夺权,简直不成体统。
在他看来张溥就是一个野心勃勃晚辈,为了压他一头,侯恂对夏允彝给他难看之事推波助澜,想要推出对夏允彝和张溥打擂台。
江南热闹非凡的时候,江北的生产也在快速恢复。
扬州近海上,有一艘小渔船停在海面上。
“啪啪啪!”一个青年人不断的拿着一节竹竿有节奏的拍打着海面。
而有一个年纪稍大的渔夫,则提着渔网,静静的看着海下的情况。
而随着竹竿拍打的声音,4周的鱼群纷纷游过来,很快就形成了一个极其庞大的鱼群围绕着船只4周。
年长的渔夫当即把网撒出去,而后只能拉着渔网。
“噗噗噗!”没多久,一条条被渔网网住的鱼,噗噜噗噜的被拉上了船。
青年激动道:“爹,又是大丰收,这一网下去最起码有几百斤大黄鱼。”
中年渔夫笑道:“还不过来帮忙。”
在两人的努力下,被网住的大黄鱼拉上了船,一条条被清理出来。
中年渔夫感叹道:“都督的法子太好用了,打了一辈子的鱼,却不知道还有这种方法能让鱼儿主动入网。”
青年渔夫道:“知道了也没用,官家会把他们多捕的鱼全部抢走,这天下也只有都督是真心待我们?民。”
中年渔夫点头道:“回去之后给都督再上一炷香,我等吃了饱饭不能忘了恩人。”
青年渔夫道:“俺知道了。”
在古代,?民的地位一向低微,他们被视为不入籍的“贱民”。唐宋时期,?民逐渐被官方审定为贱籍,生产生活受到诸多限制,甚至不允许登岸陆居,大部分?民一生都只能在一只小船上度过。
明朝沿袭了前朝的“贱籍”制度,?民被单独编入“蛋户”,列入“四民之外”的贱籍。
他们被命令不得与陆上平民通婚,社会身份世代固化;被禁止参加科举考试,上升通道被彻底切断;还被强制承担官府差役,如水驿运输、军需物资运送等,却无酬劳或酬劳极低。
这是一群游离在大明主流社会之外的人。在扬州、淮安一线的沿海地区,大约有上万人的?民群体。他们全家以舟楫为家,所居住的小船被称为“连家船”或“艇户”。船上空间极为狭窄,他们的生活起居,从吃饭睡觉到日常活
动,都只能在甲板与船舱内完成。这些小船聚集在一起,形成了规模化的“水上聚落”,常常停泊于港湾、河汊,像珠江、闽江流域及海南沿海等地都有他们的踪迹。
查民们以近海或内河捕鱼为生,他们捕鱼技术娴熟,但收入却十分微薄。他们的食物主要是鱼虾和稻米,蔬菜获取极为困难。长期以来,他们面临着物资匮乏与生计困境,还要常年承受风浪,疾病的威胁。婴儿死亡率较高,
由于长期营养不良,他们的人均寿命也低于陆上居民。
然而,自从第4师攻占了扬州、淮安等地之后,这些?民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同社废除了“户”制度,这些渔民如今可以像普通百姓一样在陆地定居,想要耕作还能分到土地,再也没有了歧视性
的政治身份。
这已经让渔民欢声雀跃了,能上岸,能分到地,是他们祖祖辈辈做梦都想的事情,现在终于能实现了。
本来很多渔民已经打算这辈子再不下海了,就留在岸上种地。
但他们万万想不到世道的变化会这么快,大同社以来,?民反而成为了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
都督府组建捕鱼队,进入捕鱼队的渔民一下子有了事业编,最开始他们还不懂什么叫事业编,但经人介绍才知道,所谓的事业编就是都督府自己人。
都督府专门安排医护人员为他们治疗常年在海上落下的风湿病,还为他们的父母妻儿在陆地上安排了房屋,让他们的亲人能够安居乐业,使这些渔民没有了后顾之忧,他们打渔有俸禄,有奖金,年老之后还有厚生金,都督府
会帮他们从生管到死。
这一系列的改变让?民们极为激动,他们对大同社充满了感激之情。很多渔民家中有徐晨的牌位,他成为了所有渔民新的信仰。每日的香火不断。
渔民每日都拼命地为大同社捕鱼。而此时因为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淮安、扬州一线有丰富的营养。当地的渔场正处于几百年来最为丰富的时期。他们捕到的鱼,会被专门运输到一个沿海的鱼肉加工作坊。
而赵云飞、刘亚雄、陈诚三人陪同孙磊四人前来巡视这家加工作坊。还没进入作坊,一股难闻的鱼腥味便扑面而来。好在几人都是从死人堆里杀出来的,他们从工作人员那里拿过口罩戴上后,很快就适应了这股味道。
走进作坊,只见当地的妇孺们穿着整齐的工作服,戴着口罩和头套,俨然一副劳动妇女的模样。
她们熟练地拿起专业的小刀,去掉鱼头,破开鱼腹。完成这道流程后,下一个流程的女工便会在鱼身上涂满海盐,然后把它们挂好晾晒。最后,这些鱼肉会被打包,通过船舶运输到中原战场。
孙磊看着上百个妇孺行云流水般地处理着一条条海鱼,处理完的海鱼被挂在晾晒架上阴干,不禁询问道:“你们这个鱼肉加工厂一个月能弄出多少咸鱼干?”
鱼肉加工作坊管事罗刚回答道:“大人,这要看渔船捕鱼的数量。”
孙磊又问道:“不要在意打鱼的数量,你就说这些女工全力制造咸鱼干,一个月产能是多少?”
罗刚答道:“有足够的鱼肉和海盐,我等一个月可以加工一万石以上海鱼。”
孙磊点点头说:“也就是说差不多150万斤,这个数量倒也不少。”
赵云飞接着说:“这样的作坊有5家,扬州不缺盐,有多少鱼都可以腌制。关键是船只太少了,渔民他们的船也太小了,一次捕不了多少鱼。”
刘亚雄笑着说:“现在粮食总是不够吃,地里也不可能突然就多出那么多产出,若是能从海里多捞点吃的,那自然能补上不少。关键是想要多捕鱼少不了船,越大的船捕鱼的收获越大。”
孙磊问道:“现在有多少人在为捕鱼产业服务?”
赵云飞说:“渔民虽然有上万人,但他们不可能每天捕鱼,他们的渔船太小了,海上风浪太大,按照他们的说法,一年当中只有一半时间能捕鱼,还有一些人不想捕鱼,只想种地,整个扬州,淮安一线大概有5000余人,围绕
着捕鱼业当差。”
孙磊说:“五千人还是太少了,至少要有五万,十万人,这才能满足都督说的让海洋成为我大同军的粮仓。”
赵云飞无奈地说:“渔民不成问题,关键是没有那么多的船。”
孙磊笑道:“都督让我来这里,就是帮助你们解决问题的。我们钱庄出钱给你们购买新的海船,建设造船厂,建造大型的捕鱼船。总之,围绕捕鱼造船这一系列产业链,你们只要建设作坊,我们钱庄就会放贷款。都督对你们
这里寄予厚望,想要在扬州这里打造一个海上粮食基地。”
赵云飞听了笑道:“如此就多谢孙磊兄弟了。
回到县衙后,赵云飞早已精心布置了一桌海鲜宴,桌上有鲜香的海带汤、肉质鲜嫩的清蒸大黄鱼,还有咸香可口的咸鱼干。几人都是老相识,也不客套,端起饭碗就大快朵颐起来。
“这咸鱼还真配饭,一块能顶一碗饭。”孙磊一边吃着咸鱼,一边笑着说道。众人在欢声笑语中享受着美食,酒足饭饱之后,孙磊收起笑容,严肃地说:“你们除了捕鱼之外,都督还有两个任务要交给你们。”
赵云飞、刘亚雄、陈诚三人听到这话,立刻坐直了身子,神情变得严肃起来,齐声说道:“请说。”
孙磊说道:“第一,你们要在扬州组建一支强大的海军,为我军下一步进攻江南打好基础。”
赵云飞一脸愕然,问道:“海军不是水师吗?”
孙磊解释道:“是纵横在大海当中的海军,不是在江河湖泊里的水师。”
刘亚雄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我等都是将,水战都没打过,现在更不要说操纵海船了。'
孙磊胸有成竹地说:“都督已经考虑到了这点,都督请约翰神父去澳门聘请一些红毛夷人作为教官,准备培训我军第一批海军军官。你们要做好准备,筛选出一批能适应海上生活的军官,士兵,作为我军的海军军官种子,同
时在淮安建立海军学院。”
“遵命!”赵云飞三人齐声回答,声音坚定有力。
孙磊接着说:“都督还嘱咐过我,可以想办法联络在福州的郑芝龙,看看他有没有意愿投靠我大同军,如果他愿意投靠,我大同军愿意给他一个将军之位。”
赵云飞惊讶地说:“都督这么看得起这个叫郑芝龙的人。”
刘亚雄和陈诚的内心不禁涌起一丝不满。他们历经无数次战斗,才当上了师长,获得了少将军衔。而这个叫郑芝龙的海盗,还没立下任何功劳,只要归降就能和他们平起平坐,这让他们怎么能服气?
孙磊看出了二人的表情,笑着解释道:“你们还不要看不起这个叫郑芝龙的人。在天启七年六月,明将俞咨皋带领舟师讨伐芝龙,结果大败而回。芝龙还放还了捕获的兵将。那时芝龙势力强大,海上活动的兵船已上千只。
明崇祯元年六月,兵部招抚芝龙,九月,他归降巡抚熊文灿,被授予游击将军。当时福建大旱,郑芝龙建议移民台湾,于是招集几万饥民,每人给银3两,3人给牛1头,用海船运送到台湾,让他们开垦田地。因为台湾土地肥
沃,秋天收成比大陆多上一倍,人们都能足衣足食,还向郑芝龙纳租。
崇祯三年至四年,郑芝龙奉熊文灿之命,削平海陆上的反叛势力李魁奇、杨禄、杨策、钟斌及钟凌秀等,因此被提升为参将。
人家也是靠自己的本事打下了不少地盘,现在发的船旗,按照船只的大小,一面旗子的价格从几百两到几千两不等,光这一年的收入就是几百万,说他是一方诸侯也不为过。在海上这一块我们还要依仗他,自然要给他好一点
的待遇。
当然,除了郑芝龙之外,还有其他的海商,只要他们愿意归降我大同军,以前做的事情既往不咎。”
赵云飞点了点头,说:“某知道了。”
孙磊又说道:“第二,派海船到海外的荒岛挖一种叫鸟粪石的肥料,都督说这种肥料是鸟的粪便硬化成石头一样,可以用来增加土地的肥力。你们现在就可以派人去挖掘,为来年的春耕做准备。”
“遵命!”赵云飞三人再次齐声回答。
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12月13日。
大同军在清洗完洛阳的勋贵大族之后,大军停留了半个月,随后主力移师开封。
大明的王爷们大多居住在那些富裕的大城市里,开封府就有周王。这一代周王名叫朱恭号,是崇祯的皇叔。他在大明的王爷当中算是少数有正常思维的人。当大同军杀入中原,攻占洛阳,清洗整个洛阳城的贵族大族时,中原
为之震动,周王朱恭枵更是被吓得半死。他亲自拿出库金五十万,用来犒赏守城的军士,还悬下赏格,杀一个贼就给五十金。他甚至自己出资加筑开封城,试图以此来防御起义军。
然而,中原大军的军心士气早已丧失殆尽。王二的第一师,汇合了李信、孔有德的上万大军,共计3万大军将开封府团团包围。尤其是孔有德手中的上百门红衣大炮,成为了攻城最重要的利器。王二将自己的火炮团和孔有德
的上百门火炮集中起来,攻击开封府南门。一连轰炸了三日,开封府守军的士气彻底崩溃。大同军一次攻防便攻下了开封府。至此,整个河南行省除了彰德府之外,全部被大同军攻克。
当徐晨带领大军主力浩浩荡荡地来到开封府之下时,王二、朱治、李信、孔有德、李九成几人早早来到城门口迎接。
李九成心情忐忑地问道:“大哥,都督不会看不起我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