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产业链体系的监管与挨骂的张献忠(2/2)
金福酒楼内早已人来人往,热闹非凡。酒楼大堂里,酒客们或高谈阔论,或轻声交谈,伙计们穿梭其中,吆喝声,谈笑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酒菜的香气和淡淡的烟火气。
在二楼的四季春包间里,张献忠等护卫队军官们围坐在一张大圆桌旁。包间布置得颇为雅致,墙上挂着几幅水墨山水,桌上摆放着精美的餐具,冒着热气的酒菜摆满了一桌,但众人的心思显然不在这上面。
杨秀头满脸笑意,眼神带着几分打趣,看向张献忠说:“听说老张你被都督给骂了?”
其他人也都忍不住露出笑意,满脸好奇地将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张献忠。
原来,张献忠剿匪回来后,前去拜见都督,没多久就被都督骂了出来,这事儿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在军营里传开了。
张献忠一脸晦气,皱着眉头,无奈地说:“俺老张这纯粹是自己找骂。”
高天磊一脸疑惑,眼睛睁得大大的,凑近张献忠问道:“姐夫,都督为啥骂你呀?”
张献忠深深地叹了口气,神色有些懊恼地说道:“现在不是有大量流民像潮水一般涌进延安府嘛,都督为了安置这些流民,就琢磨着给他们找份差事,甚至打算把咱大同社的纺织技术传播出去。当时一听,就觉得这不行。
安置不了流民怕啥,整个大明有十三个行省呢,咱们把榆林卫打下来,不就有土地安置流民了嘛。要是土地还不够,那就再把西安府也打下来。毕竟纺织厂可是咱们大同社的聚宝盆,哪能轻易让出去啊!”
田见秀接口道:“我觉得张老哥这建议挺好的啊,那些明军,好多都饿得面黄肌瘦,跟叫花子没啥两样,打下他们的地盘应该没多大难度。”说着,他还轻轻拍了下桌子,似乎对自己的观点很有信心。
张献忠无奈地摆摆手,脸上满是苦笑:“可都督却把他狠狠骂了一顿。他目光犀利地问我指挥过几场战斗,还质问给俺一个团,能不能指挥得如臂使指。他还严肃地说,护卫队现在扩张到三万人了,需要十八个旅级军官、
三百多个团级军官,上千个营级军官,这上哪儿去找这么多能胜任的军官?”
田见秀等人听了,一时间都无言以对。都督这话可不只是说给张献忠听的,也是在提醒他们所有人。护卫队虽然建立有四年了,但年前规模还只有上千人,这短短时间就猛涨到上万人。要是继续扩张到三五万,那管理和指挥
的难度简直不敢想象。
他们这些人,几乎都是打一仗升一级,稀里糊涂地就当上了团长、营长。平日里打仗冲在前头,但对于军事指挥和管理的系统性知识,其实了解并不多。
徐晨深知他们军事才能有所欠缺,甚至他自己都没有军事经验,所以这段时间大家都忙得不可开交。
白天,烈日高悬,操场上尘土飞扬,他们要带领士兵们进行艰苦的训练,从基本的队列动作到实战演练,每一个环节都不敢松懈。
晚上,当士兵早已进入梦乡,他们却还在昏暗的烛光下,研读兵法韬略。每日的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从如何行军布阵,如何根据地形制定战术,到如何安营扎寨,保障军队的安全与补给,再到观察地势地貌,进行兵种训练
以及军事总指挥等各个方面,他们都得认真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
大同都督府现在有三大学习机构,讲习所,军官培训班,政务培训班,它们都是挤满的学员,只有半年时间让他们学习再上任。
张献忠接着说道:“都督还说,现在大同社占据了延安府十六个县,每个县需要一个县令来主持大局,还得三四百个曹吏负责具体事务、上百个夫子传授知识,还有上百个抗旱会的管事,算下来一个县就得四五百人,整个延
安府就得七八千人。就这么一个延安府,都已经让咱们大同社人才短缺了。要是把整个关中都占了,到哪儿去找那么多人才来管理上百个县啊?”
这一番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禁挠起头来。他们之前只想着明军不堪一击,护卫队凭借勇猛完全有能力在关中纵横驰骋。可经都督这么一详细分析,他们才如梦初醒,意识到就算战胜了敌人,占领了大片土地,这也只是个
开始,后续的管理和发展才是更大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