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35章,目光太长远了与哭庙(1/2)

徐晨目光炯炯,言辞恳切地说道:“陈小哥,我们大同社在米脂,不过短短两年多的时间,便让曾经食不果腹的百姓,彻底摆脱了饥饿的困扰。每日粗茶淡饭虽不奢华,却能让家家户户的锅里都有热气腾腾的饭菜,孩子们也

有书读,这才是天下正常的样子。”

陈子龙虽然不言语,但他不得不承认,现在的米脂的确是北方少有的繁华城池。

徐晨接着说道:“而整个延安府,我们占据也仅仅半年时间。这半年里,大明朝廷不能解决的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曾经那些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的流民,如今都有了安身之所,他们有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差事,过上安稳

日子。

土地得到合理分配,让耕者有其田,百姓们在我们的代理下,新修水利,抗击天灾。土匪问题,经过一番整治与教化,如今延安府境内匪患绝迹,商队行走在道路上再也不用担心匪徒。

现在整个延安府,虽不敢妄称世外桃源,但我敢拍着胸脯保证,这里的秩序已重新恢复,百姓安居乐业。而且,在如今整个大明,延安府已然成为饿死人最少的地方。这还只是我们半年的成就啊!”

陈子龙轻轻皱眉,但他在内心也不得不承认徐晨说的是实话,他来回行走在延安府,就没有遇到一股土匪。

徐晨语气愈发深沉:“说句实在话,破坏大明原本的旧天下并不算很难。你我都能看到,它的根基已经彻底腐朽了,就如同摇摇欲坠的大厦,只要轻轻一推就能轰然倒下。然而,想要建立一个新的天下,谈何容易!要让所有

的百姓都能吃得饱、穿得暖,小孩有书可读,老人能有所养,构建一个真正的大同世界,这需要无数的努力和大量的人才。这些人才不仅要有学识,更要有为天下苍生奉献之治。所以陈兄,我真心希望你能留在延安府,和我们大

同社一起,为改变整个天下贡献力量,把这摇摇欲坠的天下从悬崖边拉上来。

陈子龙开口:“徐先生,想要实现如此宏大的目标,恐非易事。”

徐晨目光坚定道:“陈小哥,即便前路艰难,但不试试,又怎知不能成功?此时大明已行将腐朽,犹如风中残烛。下一个历史轮回,必然是军阀混战的局面。若是被女真人这样的野蛮民族占据了天下,那金蒙之事必然会再次

上演,到时候生灵涂炭,天下将会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我们怎能坐视不管?”

徐晨的这一番说法,让陈子龙有所意动。在这个时代,江南地区虽不能肯定就是最反封建的,但无疑是最反帝的地区。徐晨高举大义,又有延安府这实实在在的成功模板摆在眼前。对于陈子龙这样心怀救国救民之志的年轻

人,吸引力实在是太过强烈。

陈子龙低头沉思良久,脑海中各种念头翻涌。他想到了天下苍生的苦难,想到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抱负,最终说道:“徐先生,我答应留在延安府。只是,我暂时还不想加入大同社,我想继续观察一段时间,还望徐先生谅解。”

徐晨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道:“陈小哥愿意留下,便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观察一段时间也好,我相信时间会让你看到大同社的真心与决心。”

说着,徐晨道:“既然如此,我便任命你为农学院校长。如今农业乃是民生之本,还望能帮大同社培养出更多农业方面的人才,为整个延安府推广抗旱作为出力。”

陈子龙微微起身,拱手道:“既蒙先生信任,某定当竭尽全力。”

话分两头,且说徐晨占据延安府后,整个局势为之一变。原本坐镇一方的巡抚张鲸梦,此刻处境颇为尴尬。由于延安府被大同社掌控,他前往榆林卫的行程不得不绕了好大一段路,穿越茫茫大漠,才艰难抵达榆林卫。

一到榆林卫,张鲸梦便立刻召集众将领,准备整顿军务,力图挽回这摇摇欲坠的局面。

他面色凝重,扫视着在场的将领,语气严肃拿出一份圣旨打开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绍膺天命,统御万方,夙夜忧勤,惟求文武协心,共扶社稷。兹有榆林镇总兵杜文焕,世受国恩,累镇边陲,本当殚精竭虑以固疆防。然尔近年行止乖张,负朕望,~~~~~今削去尔都督同知衔,褫夺蟒玉,革除总兵

职任~~~~。”

众人微微一惊。杜文焕虽面露不甘,但也并未过多反抗。毕竟在这个时代,军队已然封建化,朝廷的官职变动对他们来说,虽有影响,却伤不到根本。只要自家的家丁还在,他们知道朝廷迟早会恢复他们的职位。

随后,张鲸梦又对其他参军、守备、游击将军等一一斥责,言辞中满是对他们此前不力表现的不满。斥责完毕,他宣布朝廷调宁夏参将贺虎成为榆林卫总兵。

在场的将军们也没有反对,毕竟打了这么大的一场败仗,只斥责他们几句,朝廷的处罚算不得重。

安排完人事变动,张鲸梦望向众人忧虑地说道:“本官这一路上看到榆林卫土地干旱,田园荒芜,景象实在凄惨。如今这局势,租降何不主动减租减息?这既是对军户的恩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冲淡大同社贼寇带来的影响。”

其实,张鲸梦这一路特意略过了大同社的地盘。然而即便没有深入大同贼寇的地盘,当他偶然瞥见大同社的活动时,还是被眼前的一幕深深震惊了。他看到大同社的人带领着众多农户,齐心协力修缮道路、筑起水坝、挖掘水

渠、打井取水。几万人汇聚在一起,万众一心地抗击旱灾,那热火朝天的场面,让他真切感受到了一种别样的力量。那一刻,他心中明白,延安府的民心已然不再归大明朝廷所有。

而当他踏入榆林卫的地盘,看到的却是另一番令人痛心疾首的景象。到处都是干裂的土地,纵横交错的裂缝仿佛大地张开的绝望之口。田地里的麦苗稀稀疏疏,在风中无力地摇曳着,仿佛随时都会被这无情的旱灾吞噬。田埂

间,几乎看不到照看麦苗的农户,只有一群形如饿殍的军户,眼神空洞,满脸麻木。如此强烈的对比,让张鲸梦心中受到极大的震撼,他终于明白为何榆林卫会屡屡败在大同社之手。

榆林守备张成率先打破沉默,满脸无奈与期待地对张鲸梦说道:“巡抚大人,你也亲眼看到了榆林卫的现状。朝廷难道就不能赈济一下,我们也不敢奢求像辽东镇那样,每年能有几百万两银子的支持,哪怕只给个三四十万两

银子,也好让我们缓解一下这艰难的局面啊。”

龙州堡守备张杰也跟着附和道:“老话都说皇帝不饿当差的兵,去年朝廷虽然补发了一些粮饷,但今年又停了。我们这些当兵的,实在是难以为继啊。”

张鲸梦一脸无奈,长叹一声道:“本官稍后会将此地情形如实上报朝廷。但当下赈灾之事迫在眉睫,尔等不如先减租减息,暂且抵抗大同社的影响。”

然而,他的提议却遭到了众将军的强烈反对,这个张巡抚,一把年纪了,怎么一点都不懂事呢?

哪有空手上任的道理?

去年那个镇守太监魏翔上任时,还带了几十万两银子呢,虽然被他们的一顿操作下弄成了反效果,但人家实实在在是带了钱过来的。

现在这位张巡抚不但没有给他们带钱粮,还要让我们补贴军户,这简直是在开玩笑。

去年我们收缴的战利品,全部都被大同社缴获了。今年又遭遇旱灾,我们损失惨重,还要让我们出钱赈济军户,难道这大明的天下就变成我们的了。

一位将军也苦着脸说道:“巡抚大人,旱灾让我们也损失惨重啊。再加上去年的溃败,我们既要整顿家丁,又要重新招募人手,家里的积蓄都快花光了。若再给军户减租减息,这日子可就没法过了。”

张鲸梦心急如焚,大声质问道:“你们就不怕大同贼寇卷土重来?”

众将却不以为然,有人满不在乎地说道:“大同社在延安府招揽了十几万流民,现在为了养活这些人,只怕都自顾不暇了,他们哪里还会有大的动作?”

最开始他们倒是怕大同贼寇趁机攻占榆林镇,但现在半年多,大同贼寇没有前进一步,加上他们又在大范围的赈济灾民,这让他们放心下来了,认为在没有把灾民安置好之前,大同贼寇是不可能向他们进攻的。

“鼠目寸光!”张鲸梦忍不住怒骂道。他对这些将领的短视和自私感到无比失望,都到了这般危急时刻,他们居然还如此不识大局。

但榆林卫的守备参将们一个个不为所动,减租减息,想都不要想。首先,减租减息这个口子绝对不能开,今年开了这个先例,把军户养刁了,明年他们肯定还会要求减免,后年说不定还会要求像大同社那样均田。难道真要把

自己的家产分给这些军户?

任何一个有远见的将门都不会轻易迈出这一步。减租减息这种事情,有一就有二,有二就有三,军户永远是喂不饱的,所以他们哪怕花费更多的钱粮去镇压这些军户,也坚决不能退让。

其次,他们觉得自己是为朱家守江山的,江山是朱家的,军户也是朱家的,哪有让他们出钱给朱家打工的道理?

更没有理由让他们出钱赈灾。如今的朝廷,动不动就拖欠他们一年半年的粮饷,要是他们再出钱赈灾,只怕朝廷以后更不会给他们粮饷了。所以,哪怕这些军户全部饿死,他们也坚决不能自己出钱赈灾。

张鲸梦被这些将领气得无言以对,心中满是无奈与悲哀。最终,他只能长叹一声,决定向朝廷上书,如实报告榆林卫的惨状,言辞恳切地请求朝廷输送一些粮草和军饷,期望能为这片绝望的土地带来一丝生机。

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5月15日。

宜川县的山林中,罗汝才带着一众手下在延安府山间的小路上没命地奔逃,身后仅剩下十几二十个小弟,个个都跑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

他的小弟山东虎实在撑不住了,有气无力地喊道:“大哥,我跑不动了,歇一会儿吧。”

罗汝才也是满头大汗,心急如焚地吼道:“歇不得,一歇我们的小命就没了!”

此时,后方不时传来扑通扑通有人摔倒的声音,可罗汝才哪还顾得上这些,一心只想保住自己的性命,只顾埋头往前跑。

那些倒下来的人,看着自己的老大不但没有救他们,反而加速逃离,被疲惫和恐惧等各种情绪彻底压垮,干脆就躺在地上不再动弹。

为了鼓舞士气,让大家继续坚持,罗汝才大声喊道:“快到黄河边了,到了黄河我们就安全了!”

而在他们身后不远处,时不时响起一阵枪声。这枪声如同催命符一般,激励着他们不敢有丝毫停歇。

“总算追到你们这些家伙了,你们不是能跑吗?现在跑一个试试。”艾进忠冷笑着,一边说着,一边时不时还用脚踢着那些趴在地上的人。

“好汉饶命,我们投降。”罗汝才的手下们眼见大势已去,纷纷跪地求饶。

艾进忠一脸不屑地说道:“本来想把你们当人看,结果你们却自己不做人。来人,把这些土匪抓起来,全部关到延安煤矿去,等他们什么时候挖够了值2000银子的煤炭,什么时候再把他们放出来。

“钱没在我们身上,都是我们老大拿的,不关我们的事啊。”有人哭喊道。

“敢骗我们就要付出代价。”艾进忠毫不留情地回应道。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山东虎突然惊喜地大叫起来:“到了,到了,我看到黄河了!”

几人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拼尽全力冲到黄河边,慌乱中抢了一艘小船,便迫不及待地坐了上去。直到这个时候,他们才敢稍稍松一口气。

罗汝才喘息了好半天,才渐渐恢复过来,忍不住骂道:“不过就骗了你们几千两银子,有必要追得这么紧吗?大家最大的敌人明明是朝廷,都在这江湖上混,怎么能说翻脸就兵戎相见,连点江湖道义都不讲了。”

一旁的下山虎听到自家大哥这话,忍不住直翻白眼,心里想着:明明是你先不讲道义的,现在还好意思怪人家大同社的人。

徐晨把剿匪任务交给王二和张献忠二人之后,二人便学习徐晨的做派,要想彻底整治延安府的匪患,必须先立威。

于是,他们先挑选了一些罪大恶极的土匪势力开刀,来了个杀鸡儆猴,带着火枪,火炮先剿灭了那些罪大恶极的土匪。

这一番雷霆手段,瞬间在延安府的绿林势力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

而后,张献忠开始大力宣传大同社的政策:只要愿意下山,既往不咎,还可以每人分得50亩土地;那些有指挥才能的首领,还有机会成为军官;要是实在不愿意留下,也可以选择卖人头,一个人头能换10两银子,拿着这

笔钱也能去当个富家翁。

大同社的这分田政策,如同一场及时雨,却又似一把利刃,彻底分化了绿林势力。那些小土匪们,大多是这两年因生活所迫才上山为的,他们本就没习惯这种打打杀杀的土匪生活,如今听到有这样的好政策,巴不得立刻?

下手中的刀,去安稳地种地。

然而,那些久在匪窝的老匪和土匪头目们,自然不想再过那种被束缚,失去自由的日子。但他们即便不想归降,也不得不有所顾虑。一来大同社的武力太过强悍,榆林总兵杜文焕那样的正规军都被他们击败了,普通的土匪又

哪敢轻易与之对抗?

二来,下面的小弟们大多都不想继续当土匪了,没了底层的支撑,这些土匪头目就算再有野心,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所以,大部分土匪还是乖乖地选择了下山。有的分到田地,安心当起了农夫;有的觉得当军官有前途,便加入了护卫队的军官训练班;还有的干脆卖掉自己的手下,得了几百两银子,去当个逍遥的富家翁。

而罗汝才这人,既舍不得自己当土匪头目的威风和权力,又对大同社的银子动了心。于是,他和大同社的谈判人员进行了一番商议,表示自己不想再打打杀杀,愿意带着部下归乡。大同社的谈判人员按照约定,清点罗才的

手下有200人,便给了他2000银子。

可没想到,罗汝才得到钱后,竟背信弃义,反手绑了谈判人员,而后带着人打算逃离延安府。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