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21章,军功授田与战胜榆林卫的冲击(2/2)

可谁能想到,不到一年时间,大同社的势力已然蔓延至此。大同社将农户们组织起来,农户们有了撑腰的,倒反天罡的把他们开除了族籍,不再偿还高利贷,连地租也拒不缴纳。在大户们看来,这简直是大逆不道,岂有此

理!

也不是没有人打算教训这些泥腿子,但他们的家丁刚出城,就被看看会的人打的鼻青脸肿,有命案的人甚至直接被吊死。绥德州的乡野已然成为了无法无天之地。

护卫队刚占领绥德城时,大户们还满心期待着榆林总兵杜文焕能前来救援,将他们从这“水深火热”之中解救出来。

然而,就在昨天,噩耗传来,榆林总兵杜文焕在与大同社的交战中兵败如山倒,狼狈不堪地逃回了榆林卫。

这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绥德州的各大户顿时感觉天塌地陷。连榆林卫总兵都不是大同贼寇的对手,如今莫说是帮他们夺回土地,恐怕自家性命都难以保全。就在所有大户惶恐不安,不知所措之时......

徐晨带领着一营士兵,来到了榆林卫最大的豪门家族??姜家府邸前。这姜家可不是一般的家族,在大明军方,那是有着极大影响力的顶级豪门,和后世所谓的那些豪门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姜家世代皆出明将,长子姜让现

任榆林卫游击将军,次子姜?为山西参将,三子姜?更是河朔镇总兵,一门三位高级将领,可谓是权势滔天。

正因为姜家的特殊地位,徐晨特意带了五百人前来。毕竟带的人少了,他也怕陷入危险之中。

众人来到姜府门口,只见大门紧闭,里面寂静无声。

徐晨看了一眼身旁的高小四,高小四心领神会,上前用力拍门,大声喊道:“大同社社长前来拜见姜老太公,请开门!”

“大同社社长前来拜见姜老太公,请开门!”高小四连着叫了好几遍,可门内依旧毫无回应。

徐晨微微一笑,说道:“看来姜老太公是不愿与我们这些所谓的‘贼寇”有什么牵扯啊。来人,去找个木桩,把这大门给我撞开。”

士兵们领命而去,很快找来木桩,众人齐心协力,将姜府的大门撞开,护卫队的士兵立马看住了各院的门口,但并没有进入,而是呈现护卫的状态。

徐晨带着众人步入府邸,来到大厅之中。只见姜老太公身着整齐的服饰,神色威严,正端坐在大厅主位之上。

姜老太公目光冷峻,严肃说道:“不请自来,尔等实乃恶客!”

徐晨却毫不在意,随意找了个位置坐下,笑着回应道:“老太公此言,于我而言,倒像是最好的夸奖了。对您来说,我等或许是恶客,但对绥德州的百姓而言,我们可是善客。”

徐晨顿了顿,神色变得认真起来:“老太公,徐某一向是个爽快之人,今日便直入主题。昨日的战事,想来您已有所耳闻,榆林卫此番大败,短时间内绝不是我大同社的敌手。这一年多来,我们大同社的政策您想必也有所了

解。我今日前来,就是想告知您,土地我们是要均的,哪怕是您这样的高门大户也不会有例外。倘若您愿意离开,徐某向您保证,定不会为难无辜之人。不管您是想去山西行省,还是前往榆林卫,我都可保您全家平安,但如果你

要负隅顽抗,就不要怪某清算你姜家犯下的血案。”

姜老太公听闻此言,面上神色波澜不惊,依旧一派沉稳淡然,缓缓开口道:“徐晨你也是读书人,当知晓圣贤之道。自古以来,读书之人皆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理应报效国家,为社稷尽忠。可如今你却兴兵

作乱,公然造反,这般行径,难道就不愧对圣人的谆谆教诲,不愧对你徐氏一门历代祖宗的殷切期望吗?”

徐晨听闻,仰头放声大笑,笑声爽朗不羁,仿佛将心中的豪情与不屑都宣泄而出。笑罢,他目光坚定地看向姜老太公,神色坦然:“姜老太公,我虽读过《论语》,却从未将自己视为孔丘弟子。至于列祖列宗,我自认为所作

所为,祖先知晓也会以我为骄傲。

稍作停顿,徐晨的继续说道:“想那朱元璋,当年雄才大略,驱逐蒙元,恢复我大汉山河,堪称一代英雄。然而,朱家后世子孙统治天下以来,所作所为却令人心寒。纵观朱氏诸帝,真正能以天下苍生为念者,寥寥无几。他

们沉迷于权力私欲,不顾百姓死活,致使民生困苦,社稷动荡。朱家的各个诸侯王,更是天下最大的蛀虫,他们在地方霸占田地,残害百姓,无法无天,”

而他看向姜家家主冷哼道:“你们这些将门也是为虎作伥的恶鬼,帮助朱家趴在百姓身上吸血,天下动乱至此,你们是有很大一部分责任的。”

当今天下已经到了不得不改变的时候,家天下的统治,早已经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了。所以某创立大同社,就是要以这公天下的理念,取代那腐朽不堪的家天下统治,为天下百姓一个太平公正的世道!”

说完徐晨道:“某给老太公一日时间思考,是离开绥德城,还是与我大同社作对,这将会决定姜家一家老小的死活,还望老太公仔细思量。”

说完徐晨带着人离开了这里。

徐晨刚离开江家的大大小小就围着姜老太公。

老太公的小儿子姜焖担忧道:“父亲,我等该怎么办?现在出城只怕会遭受到那些贼寇的毒手。”

姜老太公道:“徐晨虽然是叛逆,但他行事自有法度规矩,他要抄我姜家满门直接动手即可,不必这样浪费时间。”

姜炯露出一丝喜色道:“那我等去二哥那里,再想办法通知朝廷,让朝廷的大军来剿灭这股贼寇。”

说到这里美炯露出凶狠之色,他家几万亩的田地,说霸占就被大同社的人霸占。

姜老太公恨铁不成钢道:“蠢货,现在朝廷哪里有能力平定大同社,你带一部分族人去投靠你二哥,把米脂发生的事情原原本本的告诉你二哥,让他不要轻举妄动,留一部分族人在绥德,想办法让他们加入大同社。”

“啊!这可是贼寇呀!”将军听到自己父亲的话震惊的瞪大了眼睛。

姜老太公却淡然道:“今日他们是贼寇,但过几年可就说不准了。”

护卫队在绥德州战胜了榆林卫主力,带来的震撼远超出了徐晨的想象。

这可是榆林卫,大明九边之一,朝廷九分之一的军事力量,就这样败给了成立不过三年的大同社,即便是他也能感受到大同社如烈日一般的兴起。

更重要的是大同社里面有太多的读书人了。这一点决定了大同社到底是一股贼寇还是一割据势力。

在姜老太公看来,哪怕朝廷这十几年来内忧外患不断,但不过是一些皮癣之患。历朝历代的叛逆,只要没有读书人加入,那都是很难成事的,但只要连读书人都开始造反,那王朝崩坏的局面就不可阻挡。

大同社这个读书人组成的政治团体都开始造大明的反。他觉得朝廷是真已经步入了王朝末日,已到了无力回天的地步。

姜老太公知道盛世和乱世的规则是完全不同的,这个时候再去纠结一些土地钱财,那就是贪婪的蠢货。他现在的想法就是姜家要想办法分散投资乱世的各股势力。

朝廷有他家的势力,他不担心,大同社却没有,虽然历朝历代出头鸟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但不代表徐晨的部下未必不能脱颖而出。

大同社虽然在摧毁大明的天下,但他们也在建立属于自己的统治秩序,其他的势力只想着破坏大明的秩序,却从来没想过建立属于他们的秩序。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