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六章 张良的再一次告别(1/2)
扶苏看罢右相所写,回道:“好,大行令就交由右相了,陈平与冯劫依旧由右相吩咐。”
冯去疾行礼道:“臣不过是建议,一切全由公子决断。”
扶苏道:“我需要右相的相助。”
“臣定尽心尽力。”
大行令是九卿之一,也就是九卿的典客,主执掌外交。
现如今恢复这一职位,由右相领着,并且让廷尉冯劫与陈平协助右相。
冯去疾依旧是右相,所谓大行令也是名义上的,往后办事的人是陈平。
至于冯劫依旧任职廷尉,并且还是兼着御史府的职权。
田安给公子与右相端来了茶水,外面的风雪是越来越大的,今年的风雪来得早,深秋时节刚到关中就接连下雪,如今入冬之后,这雪断断续续又是数日。
至于内史一职其实不用商议,父皇封了章邯内史都尉,扶苏也可以顺水推舟,让章邯任职内史,掌关中治安以及咸阳守备。
至于太仆令一职,扶苏打算交给程邈。
太尉一职交给蒙恬。
赢氏宗正一职交给公子高。
章台宫的大殿内,冯去疾喝下一口茶水,公子依旧对丞相的任免只字不提,但也不好多问。
将诸多任命准备好,离开章台宫时,冯去疾也没有听公子说起丞相一职的任免。
走在风雪中,冯去疾走到咸阳宫外,心中思量着或许以后的大秦没有丞相了,公子扶苏是李斯的弟子。
以公子扶苏的才能,他自己就能任职丞相,而九卿之列或是丞相府的其他人,只需要行使政令就可以了。
在热闹的咸阳街市上走着,冯去疾就见到了陈平。
他像是早就在自己的必经之路上等着了。
见到走来,冯去疾道:“你是在等老夫?”
陈平倒也脸不红心不跳,神态自若地道:“我们的人查到当初张良有个好友,其人似乎是一个支教夫子,其余是谁臣还在追查。”
陈平的查探能力比冯劫要好,并且其人深谙人情世故,将来的成就一定会更好,应该说这种人不论在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够找到生存之道。
冯去疾道:“很好,接着查。”
陈平追上两步,又问道:“听闻公子召见右相了。”
陈平是个极其能审时度势之人,这点事瞒不住他,尤其是明天就要举行公子的即位大典,在这之前召见肯定是有要事。
冯去疾还怀疑陈平多半是猜到是什么事了。
以后的陈平就是大行司正,也就是陈司正了,冯去疾自然不会告知他,而是道:“公子对你近来年的功劳,颇有赞誉。”
“嗷…”陈平行了一礼,道:“在下是想问右相是不是有事吩咐。”
“没有,以后会有的。”
冯去疾说了这么一句,就继续走在雪中,这个陈平明明是知道了他想要的答案,却还要多问一句,当真是个狡猾的人。
今夜的宵禁格外地早,为了明天的公子扶苏即位大典,章邯连夜守在咸阳城的城墙上,目光看着这几天入城的诸多名册。
公子扶苏就要即位的消息早已传遍了关中,这些天咸阳城越发热闹了。
来咸阳的人越多,章邯自觉得治安压力之大。
翌日,早晨,大雪还未停,穿着宽松衣裳的嬴政推开了骊山行宫的大门,收了收披在身上的大氅,感受着寒风吹在身上的感觉,他听到了有人在积雪地里跑动的声音。
那声音由远及近,抬眼看去见到了自己的孙子正在晨跑。
嬴政笑着招了招手。
礼停住跑步,几次深呼吸之后,让呼吸更顺畅一些来到爷爷的面前。
嬴政道:“你为何跑步?”
“当初父亲常常带着我们跑步,每次我们起不来母亲就会来打我们,我都养成习惯了,早晨跑一跑,精神更好。”
“好啊,精神好才能开怀。”
“爷爷与我一起跑?”
“今天你父亲即位,你不去看看吗?”
“田爷爷准备的车马已在山下等着了,爷爷能否一起去。”
嬴政站起身,抚须道:“朕就不去了,嗯…时辰不早了,现在赶去咸阳多半是午时快去吧。”
礼道:“那孙儿先去咸阳了。”
嬴政站在殿前,看着这个少年人一步步往山下走去。
忽然,礼停下脚步,道:“以后到了早晨,爷爷与孙儿一起晨跑。”
嬴政点头道:“好。”
这场关中大雪,到了午时依旧没有要停的意思。
关中人们都知道了,今天的公子扶苏要成皇帝了,有不少人想要去咸阳看看。
其实他们就算是到了咸阳,也看不到公子扶苏,只是此地有太多人拥戴公子扶苏了,人们都在盼望着,这位爱民的公子能成为皇帝。
现如今,他们的盼望就要成真了。
张良走到潼关城下,这是他第二次来到潼关,也是他第二次来关中。
来到城前的一处食肆,张良要了一碗豆花,还有一张饼。
店家端着热乎的豆花而来,一边还与边上的客人说着话。
张良在蜀中吃过一次豆花,那是乌县令所做的豆花,这一次他来潼关是来领支教文书的,今天是新帝即位,他特意选了这一天,因各县都很忙,没人会关注一个从蜀中来的夫子。
太学府去年制定的新规矩,每个夫子支教每隔五年都要来一次关中领文书,经过一次考试之后,才能继续支教。
周遭的人们都在说咸阳,对他们而言,公子扶苏成了皇帝,是天大的好事。
张良吃了一口豆花,又咬下一口饼。
店家道:“客人是生面孔。”
张良递上自己的令牌,这令牌是县令给的,也是支教夫子的身份象征。
店家看到是支教夫子的令牌笑呵呵道:“今年确实来了不少夫子,你们这些夫子远在各地,还要奔波来一趟,有劳了。”
张良道:“你的饼很好吃。”
店家擦着边上的一张桌,一边道:“我的饼用的都是今年新收的麦子做的,麦子是陇西的麦子,陇西的夏季白昼长,麦子也是最香的。”
听着店家的讲述,张良颔首道:“一张饼也如此挑剔。”
店家道:“我们的郡守当年是种葱的,他说公子希望我们吃的更好,能够吃饱,为此啊食物要多,我们碗中吃食也要更好。”
张良颔首,眼前这些精细的食物都是贵族的衣食。
现如今贵族的衣食几乎在关中随处可见。
店家忙着去招呼别的客人,张良站起身付了饭钱之后,就走入了潼关城。
现如今的潼关城内,热闹非凡,因今天新帝登基潼关城内的学子还有羊肉包子吃,只要是读书的学子,羊肉包子都不要钱,一人可以吃一个。
张良走到太学府禀明了自己的身份。
等对方放行之后,张良这才走向太学府,耳边都是众人的议论。
“这一次支教夫子怎么忽然要查问了?”
“说是多年不核对了,御史府要整理各地支教夫子的名册。”
“真是够累人的。”有人抱怨了一句。
“听说这是一个叫陈平的御史安排的。”又有人补充了一句。
四周的议论声传入耳中,张良走入太学府,与这里的人说明了以及拿出王馀的书信,要见这里的王夫子。
当张良再见到王馀,对方的面上带着笑意,他上前道:“韩夫子!”
张良心照不宣一笑,行礼道:“多年不见了。”
两人问候着,似是多年不见的好友,也引起了四周的人注意,但大家都只是注意了片刻而已。
王夫子与韩夫子的年纪相仿,可能这两人当初是一起读书的。
张良来到王馀的家中,才知道这么多年王馀已有了妻小,这个家不算大,但在潼关城内的位置很好,边上是集市,后方又是一条入城的渠。
王馀倒上一碗酒,道:“我们说好的,冬至这天来喝酒。”
张良饮下一口酒水,又缓缓吐出一口气,道:“嗯,约好的。”
“今天新帝即位,你该去咸阳的。”
“不去咸阳了,与你喝了酒,我就走。”
“当年你一心要反秦,现如今你支教这么多年了,你还要继续反秦吗?”
张良道:“你们的理想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