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五章 诸多任命(1/2)

见章邯烧好了热水,让他的儿子章业牵来战马,叔孙通坐在屋檐下,又道:“要去当值了?”

章邯颔首道:“嗯。”

叔孙通点了点头,正要再说什么又见到章邯已翻身上马。

而后,见章邯翻身上马就去了咸阳,叔孙通看着眼前的章业又道:“去上课吧。”

章业回道:“夫子,我会背诵墨子全篇了。”

叔孙通点着头。

“夫子,我要去磨豆腐吗?”

“不用。”

“可是兄长说过,老夫子不愉快了,我就去磨豆腐。”

“不用你磨。”

“我在河西走廊时都是跟着娄县令读书的。”

叔孙通继续往书舍走着,身边是章业在絮絮叨叨说着。

这孩子与章敬不同,他是在河西走廊长大,而他自小受章邯的安排就跟着娄敬读书。

“我想河西走廊了。”

听到这孩子的话,叔孙通也想章敬了,也不知道那孩子在北方什么时候会回来。

叔孙通就问道:“河西走廊是什么样的。”

章业回道:“河西走廊很美,有蜿蜒小河,有雪山,还有遍地的牛羊,还有很多与我一起玩的人。”

“你在河西走廊有很多朋友?”

“嗯。”

叔孙通明白了,这孩子是在怀念河西走廊的生活,又道:“等你长大了,我安排你那里支教,你就可以继续留在那里了。”

“好呀。”

“这孩子终究与章敬不同,如果是章敬他绝对不会说这些话,因那孩子知道随着人的长大,其实过往的那些他根本不留恋,因人活着就是越长大越疲惫的,章敬其实活得比谁都更现实。”

小公子衡就是一个十分现实的人,因此章敬这孩子也很现实。

衡在小时候就知道,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才算是自己的。

叔孙通再看眼前的章业,他真的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关中的这场雪断断续续下了两天,直到第三天还有些细雪在天空中飘着。

今天,原本住在雍城的黑伯也来到了咸阳,因公子扶苏即位了,他亲自来观礼。

黑伯也是如今主持赢氏宗室的人,仅有的一个公子扶苏信任的人。

扶苏就站在咸阳宫的极庙前,看着极庙内的历代秦王牌位,按照秦制自己需要先即位成为秦王,而后再封皇帝。

黑伯向公子扶苏讲述着大典的过程。

老秦人向来是讲究务实且高效的,当年历代秦王在即位之时都是将周天子的礼仪简化再简化,当秦惠文王之后,周天子对列国诸侯王的封号已没有那么高的认可度之后,列国对后继王上的封号也都有了各自的礼数。

扶苏道:“秦礼比较简洁?”

黑伯道:“列国的人都说秦礼不符周礼,其实我们秦礼是最贴合周礼的。”

每每问起周礼,不论是大爷爷,还是眼前的黑伯,他们的说法都是一致的。

扶苏见到有几个内侍爬到了极庙的屋顶,正在擦拭着屋檐上的玄鸟。

在雍城宗庙的青铜祭器上,也有这种玄鸟,甚至咸阳宫的许多古老金饰也有这种玄鸟纹印,这玄鸟是古老秦人的部族精神烙印,也是秦军黑色旌旗上的所绘的玄鸟。

这是古老秦国所象征的王权神授与天命正统,也是古老秦人心中的烙印。

这玄鸟才是秦地最最古老的图腾。

扶苏披上一件黑色长袍,接过香火向着极庙中的历代秦王牌位行礼,又对黑伯道:“大典的事一切从简,我已耽误国事两天了。”

黑伯端着另外一件黑色长袍,颔首道:“是。”

田安抬头看着天,也不知道大典那天是不是还下着雪。

结束今天的祭礼,扶苏将一卷卷的帛书放入古老的青铜鼎中焚烧,看着随风飘起来的飞灰,看着正在燃烧的帛书。

四周很静谧,所有内侍都低着头不语。

扶苏看着帛书燃尽,这是告知历代秦王,有关自己的理想,以及自己要向历代秦王许诺,将来要做的事。

等青铜鼎内的火燃尽,这场步骤繁杂的祭礼才结束。

等公子离开极庙,田安这才禀报道:“公子,王太尉来信了。”

扶苏接过纸张,一路往高泉宫走去。

到了下午的时候,关中的大雪越来越大。

从章台宫走过,扶苏还在看着书信中的话语,直到回了高泉宫,坐在暖炉边,喝着茶水。

“父亲来信了?”

扶苏颔首,将书信交给妻子,又道:“王太尉告老了。”

王棠儿拿着信纸,道:“父亲早就想告老了。”

扶苏知道以前王翦过世时,王太尉就想过告老了,但当时一切还是始皇帝说了算,并且北方的匈奴隐患未除。

如今连东胡的乌桓王灭了,林胡王逃向了夫馀国,北方的隐患也都扫平了。

咸阳的消息早就送去北方了,扶苏知道王家不是贪慕权势的人,王翦不是,王贲更不是。

而王翦这大半辈子所求的只不过是平安与生存。

“等我即位之后,就让蒙恬任职太尉。”

王棠儿行礼道:“谢公子。”

“你我夫妻不必如此。”

扶苏扶住要行礼的妻子,王家为大秦付出了很多,对王贲的退意自然可以满足。

对自己的一句话的事,对王家而言,如同一座大山。

这也是王翦老将军哪怕是离开人世时,所希望的。

王家对秦有这么莫大的功劳,王翦如履薄冰半辈子,就连打下楚国之后,回咸阳的路上,也是谨慎再谨慎。

王棠儿写了书信让人送去了北方。

扶苏甚至可以想到,王贲看到这卷书信时一定会高兴的大醉一场。

自北伐匈奴一战结束以来,秦廷的位置还有诸多空缺,甚至九卿位置至今还有些空余,就比如自己同时担任着九卿中太府与太仆令。

一想到即位之后,多半要准备诸多任命。

本想着这些任命与老师相谈,不过现如今老师一直在骊山,不想回来。

而这些事,张苍肯定是不会参与,若将这些任命拿出来与张苍讨论,对他而言会很折磨,这人从不管闲事,也从来不会举荐别人,更不会掺和别人的事。

思量想去,能够与之讨论的只有右相冯去疾了。

翌日,早晨,明天就即位了。

但在公子即位之前,公子还要为国事忙碌,今天咸阳宫的内侍们都在打理着宫殿,甚至地面都打扫的很洁净。

田安正让人画着章台宫的图,等以后公子要将章台宫的门窗修建得更大一些,因公子觉得这章台宫不够敞亮。

今天的关中依旧下着大雪,冯去疾急急忙忙来到章台宫的大殿内。

田安道:“右相入殿吧。”

冯去疾颔首,脱下了鞋履走入大殿内。

殿内,扶苏正在看着一卷卷的卷宗,这些卷宗都是一个个臣子的户籍以及近来的卷宗。

见到来人,扶苏起身道:“右相。”

冯去疾道:“公子。”

右相冯去疾平时对国事参与不多,不像丞相那般所有的国事都会过问。

右相掌握着御史府,多数时候负责御史府,廷尉以及刑狱或六国旧贵族的处置。

扶苏将一卷卷的文书放在右相面前,又道:“有些任命,我想请右相看看。”

冯去疾看到了桌案上的名册,低声道:“公子有何困惑。”

扶苏拿起其中一卷,道:“这是少府令的任命,我想将少府令一职交给张苍,并且撤去少府令的私产职权,只保留赋税与劳役,人口与考工之权。”

冯去疾点头道:“张苍在少府任职多年,确实可以升任。”

扶苏又道:“重设典客一职,用于对外诸国的外交走动以及用于南北交流,或中原六国旧贵族的人心建设,这一位置我想交给陈平。”

冯去疾道:“陈平此人还需打磨。”

扶苏道:“那就请右相兼令典客,让陈平协助右相,陈平暂任大行司正。”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