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天策上将,暗中风云(3/4)
在原本历史就是如此。
如今亦然。
一个个名字被李渊唤出,他似乎早就已经考虑好了一切安排,并未做出过多的犹豫。
直至最后时候才到了出征的将士。
尉迟恭;秦琼;李靖.
一个个的名字被相继唤出,包括顾氏子弟。
直至最后之时,才到了顾泉与李世民。
“子渊。”
李渊一边喝了一口酒,一边唤出了顾泉的字号。
这一声呼唤让殿中群臣都不由屏息。
皇帝以字相称,已是莫大的恩宠。
但这种亲昵又难以让众人说出什么,毕竟这可是顾氏子弟,又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
李渊并未直接说出封赏之事,反倒是言辞恳切的问道:“如今河北已定,不知顾公他可否愿意出山?”
“若是顾公有意。”
“朕,愿亲自前往巨鹿,来请顾公出山。”
他口中的顾公——自是顾煜。
这些年来,李渊可是一直都记着这事。
尤其是这几年来自得到顾氏帮助之后,他的势力飞速发展,这已经让他更加意识到了顾氏的重要性。
他一直都在等待一个机会。
顾泉闻言,连忙认真一拜,认真回答道:“陛下垂询,臣诚惶诚恐。
然家父心意,臣实难揣测。”
虽然他的才能已然不凡。
但想要完全看出顾煜的良苦用心却还是不够。
闻言,李渊眼中闪过一丝失望,却很快掩饰过去,他轻叹一声,转而正色道:“此战大捷,子渊居功至伟。
“ “子渊——”
“朕今擢升子渊为骠骑大将军,望卿能效法昔年忠武侯啸公,为朕扫清六合。”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隋制沿袭至今,骠骑大将军已是武将极致。
就如同天下的种种传闻一般,顾泉他真的就如同昔年的顾啸一般,要走到了一个武将的终点。
群臣面面相觑,却无人敢出言反对。
毕竟无论是以顾泉的战功也好,亦或是以顾氏的声望也罢,这个封赏倒也相称。
但真正牵动众人心弦的,是接下来对秦王的封赏。
“谢陛下。”
顾泉立刻便朝着李渊拱手一拜,旋即自觉退下。
在路过李世民身侧之时,李世民亦是笑着看了看他,眼神之中的期待之色不由得更加浓郁。
没错,就是期待。
李世民一直都在期待李渊能如昔年的承诺一般,将他拜为李氏的十方征渡使。
或许就是因为过于期待。
他甚至就连手都在隐隐的发颤。
终于,在所有人关注的目光之下,李渊的声音再次响了起来。
“二郎啊。”
所有人在这一瞬间立刻便看向了李世民。
而李世民也是深深的吸了口气,旋即缓缓起身站了起来:“儿臣在。”
大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明明是封赏之时,但这一刻给人的感觉竟是有些窒息。
李渊并未去管其他人如何,只是看着李世民,似乎是读懂了他眼神之中的期待,缓缓开口:“吾儿世民,自兴兵以来,南征北战,屡立奇功。”
“朕,想了很久。”
“以为以我儿于社稷之功,前代官皆不足以称之.”
所有人的表情在这一刻陡然生变。
李世民的梦想并不是什么秘密,朝中几乎所有大臣都知道此事。
以前到并不觉这如何。
但如今当这一刻快要成真之时.
无形的风暴却还是升了起来。
十方征渡使——可与皇权抗衡。
甚至就在当下; 这个官职甚至还要凌驾于皇权之上。
甚至都已经有人不由自主的便要开口劝阻了,不过李渊却突然话风一转:“特置天策上将,位在王公之上。”
“领司徒、陕东道大行台尚书令,掌全国征讨,并总判府事。”
话音落下,整个殿内的气氛就如同找到了宣泄口一般,那种凝重的感觉瞬间消散。
李渊给的这个赏赐高吗?
很高!
按理而言,这完全就不应该是一个宗室王爷可以掌控的权利。
但相比于所有人以为的十方征渡使,却又差了太多太多。
最起码,他还不能限制皇权。
这种安排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不少人在这一刻竟是莫名松了一口气,包括太子李建成。
寂静!
绝对的死寂!
李世民完全愣住了,万万没料到李渊竟然会给自己这个官职。
虽不及顾琛的十方征渡使。
但“天策上将”
亦是特置的官职。
“难不成父皇这是觉着我还未曾扫平天下?”
李世民的心中自然而然的就生出了这个想法,李渊可是自己的父亲,李世民自然不会有什么异常的情绪。
这个想法立刻便被他认定了下来,旋即他也是不在犹豫,当即朝着李渊拱手拜了下去:“儿臣,谢父皇隆恩。”
“儿臣定当不负父皇所望,定会为我大唐扫平群贼。”
铿锵有力的话音瞬间落下。
直至这一刻,不少人才彻底反应过来。
“十方征渡使”
并未再次出现的喜悦在这刹那瞬间消散。
看着毅力在殿内的李世民,不少人的表情皆是愈发复杂。
——天策上将!
不是十方征渡使又能如何?
虽然不能扼制皇权,但如今李世民的权利显然已经超过了太子李建成。
陛下这.
到底是什么意思?
难不成是要废太子而立秦王?
饶是没有选择站队的大臣,在这一刻心中都已经生出了这种念头。
顾易一直都在默默注视着这一切。
看着众人那不断变化的眼神,他心中十分清楚,很多事情是注定无法完全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