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515章 电磁拦阻(1514章在审核,应该很快能放出来)(2/2)

劳斯曼立刻起身敬礼,同时让出了一个身位,好让对方看到屏幕上的内容。

相比媒体,情报机构的动作当然要快得多。

实际上,在央视新闻报道之前,就已经有卫星观察到了辽省号的甲板上出现了几架舰载机,从而推测出华夏海军已经完成了舰载机起降测试。

因此,这条消息本身对于二人来说已经不算什么新闻。

斯威夫特走近,瞥了一眼屏幕:“这不是官方发布的视频吧?”

“不是,这是一个独立分析师的频道,但他确实很有见地。”

劳斯曼重新回到座位上,解释道,“而且我们这里的网络连接华夏网站不太稳定。”

斯威夫特耸耸肩,在劳斯曼旁边坐下。

屏幕上,视频正好播放到07号歼15准备着舰的部分。

博主突然暂停了画面,用英语解说道:“注意这里,虽然天气状况良好,但从背景中的海浪和风向袋可以看出,航母正在向右横摇,并且是右前侧来风。

这种海况下着舰极具挑战性……”

“他竟然知道这些……”

斯威夫特有些惊讶。

“这个频道的一名嘉宾曾是小鹰号上的一名F14飞行员。”

劳斯曼简练地解释道。

视频继续播放,07号歼15平稳地降落在甲板上,几乎看不出任何受海况影响的迹象。

视频中的博主继续评价道:“注意,这架07号机的着舰姿态和前面几架飞机几乎完全相同。”

这个时候,另外一个声音插进话来:“而这需要非常充分的经验才能做到……但此前从未使用过航空母舰的华夏海军显然不满足这一点。”

俩人一唱一和,还真给整个视频搞出了点NBC演播室的味道。

“那么就只剩下另外一种情况——中国海军已经提前预估到了这种情况,并且在助降系统中设计了相关的应对程序,所以才能在不同的舰艇摇摆和风向状态下给出几乎一致的着舰姿态……”

“……”

显然,斯威夫特中将也对这个视频有了点兴趣。

“不得不承认,华夏人的准备比我想象中充分很多。”

劳斯曼对远方的华夏同行给出了相当高的评价。

“起降训练只是航母使用中最基本的部分,至少在可见的未来内,这艘船都不可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实际威胁……”

斯威夫特点点头,显得有些不置可否: “我在93年登上过库兹涅佐夫号,苏33在正常起飞状态下很难携带大尺寸的空对面弹药。”

劳斯曼倒是显得保守很多: “歼15使用了性能比AL31F更好的发动机,即便同样采用滑跃起飞,也能获得更大的起飞重量。”

他说着从旁边拿起了之前的一份简报,翻开找到一张卫星图: “另外,根据卫星侦察结果显示,位于辽宁兴城的海军航空兵训练基地内已经出现了新的动工痕迹,极有可能是在建设一条弹射器。”

斯威夫特没有接过简报,只是看了一眼: “这我知道,但回顾我们从中途岛级到福莱斯特级、企业级、小鹰级和尼米兹级的发展过程,即便克服了弹射器的技术障碍,要想熟练运用航母,也仍然需要很长时间的训练和试错,更何况华夏方面继承的还是瓦良格号这样一艘有着先天缺陷的航母,很有可能导致整个舰载机调度和使用思路被带偏……”

就在二人说话之间,屏幕上的视频已经播放到了最后08号机完成着舰的画面。

相比之前仅仅持续几秒的短促片段,08号机的着舰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突破半分钟的超长镜头。

劳斯曼突然坐直了身体:“等等!”

他迅速暂停视频,并连按几下左箭头,将进度条倒了回去。

斯威夫特疑惑地看着他重放最后一段。

在0.

25倍速下,08号机挂上阻拦索后的减速过程异常平缓,完全没有传统液压阻拦系统那种“猛然一顿“的感觉。

这下子,后知后觉的中将也看出了些许端倪。

“这不对劲……”

斯威夫特略微睁大双眼,接着下意识看向窗外甲板上的F/A18战斗机,“这减速曲线太平缓了……”

俩人都是舰载机飞行员出身,生涯着舰次数不少于一千次。

很明显,那架歼15几乎是均匀地从超过150km/h的速度降低到0,这和他们的着舰经历完全不同。

“我好像听通用原子公司的技术代表说过。”

沉默了几秒钟后,劳斯曼终于开口道,“福特级航空母舰上面的新型拦阻装置,可以保证舰载机以更加平均的过载完成减速过程……这甚至还是当初方案设计时的一个亮点。”

听到“福特号”

的瞬间,斯威夫特的表情也微微变化: “你是说……电磁阻拦?”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